考试总分:16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单选题精选(懒人专用,大家懂得~)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有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可与多种辅助因子结合成全酶
C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
D酶蛋白参与氢原子或电子的作用
E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特异性
A金属离子
B全酶
C酶蛋白
D辅酶
E辅基
A酶分子中的各种化学基团不一定都与酶活性有关
B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须基团与维持酶的特定空间构象有关
C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D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可以催化底物发生反应转变为产物
E与酶活性有关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活性中心
A酶-底物复合物
B酶-抑制剂复合物
C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D酶-别构剂复合物
E酶的无活性前体
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不能用透析与酶蛋白分开
C不参与活性部位的组成
D决定酶的特异性
E参与氢原子、电子或化学基团的传递
APH影响酶、底物或辅助因子的解离度,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B最适PH是酶的特性常数
C最适PH不是酶的特性常数
DPH过高或过低可使酶发生变性
E最适PH是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环境PH
AZn2+
BMg2+
CK+
DCN-
ECL-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必须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区域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活性中心的形成过程
E一般来说,形成酶活性中心的必须基团总是在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对集中的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上
A酶的必须基团就是酶的活性中心
B活性中心可跨越在两条多肽链上
C活性中心就是酶的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集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构象的区域
D活性中心可处在一条多肽链上
E酶的活性中心与酶的空间结构有密切关系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果糖-1,6-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葡糖-6-磷酸酶
ANADPH+H+和甘油-3-磷酸
BNADPH+H+和FADH2
CNADPH+H+和核糖-5-磷酸
DNADPH+H+和葡糖-6-磷酸
ENADPH+H+和葡萄糖
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
B丙酮酸与草酰乙酸缩合
C乙酰辅酶A与二氧化碳缩合
D丙酮酸与二氧化碳缩合
E乙酰辅酶A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缩合
A已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1,葡糖-6-磷酸酶
B已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1,丙酮酸激酶
C已糖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丙酮酸激酶
D已糖激酶,醛缩酶,丙酮酸激酶
E果糖磷酸激酶-1,丙酮酸激酶,葡糖-6-磷酸酶
A促进葡萄糖的转运
B加强糖原的合成
C加速糖的有氧氧化
D抑制糖原的分解
E加强脂肪动员
AFMN
BFAD
CNAD+
DNADP+
ENADPH+H+
A葡萄糖激酶
B已糖激酶
C磷酸化酶
D葡糖-6-磷酸酶
E葡糖-6-磷酸脱氢酶
A甘油醛-3-磷酸
B乳酸
C丙酮酸
D草酰乙酸
E谷氨酸
A葡萄糖
B丙酮酸
C硬脂酸
D柠檬酸
E乙酸CoA
A1.2
B2.3
C3.2.5
D4.3
E5.4
A体内能量的生成,储存,释放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BATP在反应中供出高能磷酸基后即变为ADP
CATP是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
DATP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热能等
EATP都是由呼吸链过程中经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ACYTB
BCYTC
CCYTA3
DCYTP450
ECYTC13
A三酰甘油
B卵磷脂
C糖脂
D胆固醇
E脑磷脂
A氧化脱氨基
B氨基转移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还原脱氨基
E直接脱氨基
A非必需氨基酸
B必需氨基酸
CNH3
D尿素
E吡哆醛磷酸
A促进氨基酸脱氨基
B解除氨毒
C促进氨的转运
D合成尿素
E促进氨基酸的吸收
A嘌呤核苷酸循环
B氧化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直接脱氨基作用
E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
ACO2氨
BCO2胺
CCO2H2ONH3
D尿素
E肌酸
A琥珀酸
B延胡羧酸
C乙酰辅酶A
D丙酮酸
E柠檬酸
AH2O
B尿素
CCO2
DATP
ENADH
A一碳单位
B甘氨酸
C谷氨酸
D天冬氨酸
E蛋氨酸
Aρ因子
B核心酶
C聚合酶α亚基
Dσ因子
EdnaB蛋白
A均以DNA为模板
B所产生的新链中核苷酸之间连接键均为磷酸二酯键
C可同时合成两条互补链
D所用的酶均为依赖DNA的聚合酶
E在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均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
Aα2ββ’
Bα2ββ'σ
Cα2β'σ
Dα2βσ
Eαββ'
A引物酶
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C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D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E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AUAA
BUAG
CUGA
DGUA
EAUG
A其在正常细胞中处于静止状态或低表达状态
B处于静止状态或低表达状态的细胞癌基因又被称为原癌基因
C癌基因表达产物与细胞信息传递过程关系密切
D没有癌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细胞不能正常生长
E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癌基因的大量表达
A人类正常细胞中不存在抑癌基因
B具有抑制细胞过度增殖的作用
C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只要抑癌基因正常表达即可
D抑癌基因只存在于肿瘤细胞中
E抑癌基因表达过量可引起肿瘤的发生
A5’磷酸基和3’羟基基团的末端
B5’磷酸基和3’磷酸基团的末端
C5’羟基和3’羟基集团的末端
D3’磷酸基和5’羟基集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A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A胆红素-清蛋白
B胆红素-Y蛋白
C胆红素-Z蛋白
D葡糖醛酸-胆红素
E胆红素-球蛋白
AGA
BUDPG
CUDPGA
DUTPG
EUTPGA
A肌红蛋白分解
B血红蛋白分解
C细胞色素分解
D过氧化氢酶分解
E过氧化物酶分解
A直接胆红素升高
B间接胆红素升高
C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D直接间接胆红素均下降
E直接间接胆红素均无变化
A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度
B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
C降低反应活化能
D反应前后自身没有质与量的改变
E由特定构想的活性中心发挥作用
A它们的电泳行为相同
BM亚基和H亚基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中分布一样
C它们在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D它们对同一底物有不同的Km值
E乳酸脱氢酶含有M亚基和H亚基两种,故有两种同工酶
A吡哆醛
B核黄素
C叶酸
D烟酰胺
E硫胺素
AVitB1
BVitB2
CVitB12
DVitB6
EVitPP
A测定酶活性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来表示
B测定酶活性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C“单位”越大,表示酶的活性越大或酶的含量越高
D一定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μmol底物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国际单位(IU)
E每分钟使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为1催量(Kat)
A低温可使大多数酶发生变性而使酶活性降低
B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与一般催化剂完全相同
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性常数,与反应时间无关
D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性常数,延长反应时间,其最适温度降低
E最适温度对于所有的酶均相同
A对氨基苯甲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叶酸
E嘧啶
A非特异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A糖原磷酸化酶
B糖原合酶
C分支酶
D己糖激酶
E丙酮酸激酶
A全过程是可逆的
B在细胞质中进行
C生成38分子ATP
D不消耗ATP
E终产物是CO2和水
A吸收的糖和肝糖原分解
B吸收的糖和肌糖原分解
C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肌糖原分解和脂肪酸转变
E糖异生和葡萄糖的氧化
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CO2和H2O
B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C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互变的途径
D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
E葡萄糖氧化成CO2及H2O时可生成12分子ATP
A9
B11
C24
D15
E10
A9
B12
C8
D27
E20
A脱氢
B加氢
C脱羧
D递电子
E递氢
A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A3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B1
E细胞色素C1
ANAD+
BFAD
CFMN
DCOQ
ENADP+
A910
B1213
C1112
D1415
E1718
A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
B是体液的主要成分
C储能供能
D是构成神经组织的成分
E是遗传物质
A球蛋白
B脂蛋白
C糖蛋白
D核蛋白
E血红蛋白
A5分子
B9分子
C12分子
D15分子
E14分子
A糖和脂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B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C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D糖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E糖、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ANH3
B谷氨酰胺
C丙氨酸
D尿素
E尿酸
A鸟氨酸
B瓜氨酸
C精氨酸
D天冬氨酸
E氨基甲酰磷酸
A叶酸和泛酸
B维生素B12和四氢叶酸
C维生素B6和四氢叶酸
D维生素B6和泛酸
E维生素B1和四氢叶酸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甲状腺素
D苯丙氨酸
E黑色素
ADNA的生物合成即DNA的半保留复制
B必须以DNA为模版
C必须由以来DNA的DNA聚合酶催化
DDNA合成是不连续复制
EDNA合成包括DNA的半保留复制,损伤DNA的修复与逆转录
A具有连接酶活性
B拓扑异构酶I催化反应需ATP
C拓扑异构酶II催化反应不需ATP
D拓扑异构酶II能切断双链DNA中的一股链
E拓扑异构酶II能切断双链DNA中的两股链
A5'→3'聚合酶和5'→3'外切酶活性
B5'→3'聚合酶和3'→5'聚合酶活性
C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
D5'→3'外切酶和3'→5'聚合酶活性
E3'→5'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
A正链
B模板链
C编码连
D互补链
E前导链
A一个氨基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密码子
B从低等生物到人类都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C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反密码子应完全配对
D线粒体翻译系统有独立的密码子
EmRNA上的密码子第3位碱基与tRNA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不严格配对
A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B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C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D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E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AcGMP-蛋白激酶G途径
BcAMP-蛋白激酶A途径
CCa2+-CaM激酶途径
DJAK-STAT途径
ERas-MAPK途径
A活化受体
B鸟苷酸环化酶
C膜受体
D腺苷酸环化酶
E鸟苷酸结合蛋白
A识别和切割位点通常是4~8个bp长度
B大多数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在识别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
D只能识别和切割原核生物DNA分子
E只能切割含识别序列的双链DNA分子
ARFLP分析
B基因测序
C基因剔除
DASO杂交法
EPCR/SSCP
A主要是双葡萄全算胆红素酯
B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阳性
C随正常人尿液大量排出
D不易透过生物膜
E结合胆红素无毒性
A由胆固醇生成
B是乳化剂
C是胆色素的成分
D能经长干循环被重吸收
E胆汁酸有很多种类
A胆红素-清蛋白
B游离胆红素
C间接胆红素
D结合胆红素
E未结合胆红素
A在肝内由初级游离胆汁酸转变生成
B在肠内由初级胆汁酸转变生成
C在肝内由初级结合胆汁酸转变生成
D在肠内由胆固醇转变生成
E以上都可以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
B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
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
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A无机离子
B溶液PH
C酶蛋白
D辅酶
E辅助因子
ALDH1
BLDH2
CLDH3
DLDH4
ELDH5
ANAD+
BFAD
CTPP
DCoA
EFMN
A是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酶
B属典型的巯基酶
C可受有机磷化合物抑制
D该酶失活,可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堆积而中毒
E有机磷导致的该酶失活可用解磷定解救
A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
B混合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
C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性抑制
D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
E可逆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
A抑制剂既与酶相结合又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
B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值升高,Vmax降低
C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值降低,Vmax升高
D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E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值不变,Vmax降低
AKm上升,Vmax不变
BKm下降,Vmax下降
CKm不变,Vmax下降
DKm下降,Vmax上升
EKm下降,Vmax不变
A在结构上与底物相似
B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
C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D抑制程度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
E与酶非共价结合
A砷化合物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
B敌敌畏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C磺胺类药物对细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D氰化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E重金属盐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
A已糖激酶
B碳酸酐酶
C胆碱酯酶
D乳酸脱氢酶
E含酐基的酶
A不改变酶促反应的最大限度
B改变Km值
C酶与底物、抑制剂可同时结合,但不影响其释放出产物
D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E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A2O
B14
C15
D36
E12
A葡糖-6-磷酸
B果糖-1,6-二磷酸
C甘油醛-3-磷酸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草酰乙酸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果糖-1,6-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磷酸已糖异构酶
A葡萄糖→果糖1,6-二磷酸
B果糖-1,6-二磷酸→磷酸丙糖
C磷酸丙糖→丙酮酸
D丙酮酸→乳酸
E丙酮酸→乙酰CoA
AB
BC
CAA3
DP450
ECYTB560
AFMN
BFAD
CNAD+
D铁硫蛋白E.泛醌
A1
B2
C3
D4
E5
A1
B2.5
C3
D4
E5
A磷脂
B胆固醇
C蛋白质
D三酰甘油
E游离脂肪酸
A脂酰辅酶A合成酶
B肉碱脂酰转移酶I
C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D脂酰辅酶A脱氢酶
E水化酶
A肝
B心
C肾
D肠
E脂肪组织
A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B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
C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
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E硫解、加水、脱氢、再脱氢
A谷氨酸
B丙氨酸
C亮氨酸
D赖氨酸
E组氨酸
A甘氨酸
B丝氨酸
C赖氨酸
D谷氨酸
E组氨酸
A-CH3
B=CH2
CCO2
D=CH-
E-CH=NH
A叶酸
BSAM
C四氢叶酸
D生物素
E二氢叶酸
ADNA聚合酶I
BDNA聚合酶II
CDNA聚合酶III
DDNA聚合酶I和III
EDNA聚合酶II和III
ATACTCGATCA
BATGAGCTAGT
CAUGAGCUAGU
DATGAGCTAGU
EUACUCGAUCA
ADNA→RNA→蛋白质
BRNA→DNA→蛋白质
CDNA→蛋白质→RNA
DRNA→蛋白质→DNA
E蛋白质→RNA→DNA
ADNA复制速度太快
B双向复制
C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
D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
E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同
A非编码序列
BTATA盒
CGC盒
D具有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
E具有调节功能的蛋白质
A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C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D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
E对特异基因转录具有调控作用的一类调节蛋白
A开始被翻译的DNA序列
B开始转录成mRNA的DNA序列
C开始结合RNA聚合酶的DNA序列
D产生阻遏物的基因
E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
ATFIIA
BTFIIB
CTFIIC
DTFIID
ETFIIE
ARFLP分析
BPCR
CASO杂交
D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ENorthern杂交
A基因测序
B核酸分子杂交
CPCR
DRFLP
E细胞培养
A诊断灵敏度高
B属于病因诊断,针对性强
C有很高的特异性
D技术单一,对操作人员要求低
E适用性强,诊断范围广
A胆汁酸
B胆素原
C胆素
D血红素
E胆固醇
A与清蛋白结合
B与Y蛋白结合
C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D与葡萄糖酸结合
E与Z蛋白结合
A转变为糖原贮存
B转变为血中葡萄糖
C转变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D转变为甘油三酯
E转变为脂肪酸
ARNA
BDNA
C蛋白质
DDNA和蛋白质
ERNA和蛋白质
A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B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C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D具有高度特异性
E能降低活化能
A人体内极大多数酶的最适pH约为1.8
B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8
C胰蛋白酶的最适pH接近8.0
D酶的最适pH不受酶纯度与底物种类等的影响
E缓冲溶液可以缓冲酶作用
A吡哆醛
B核黄素
C叶酸
D烟酰胺
E硫胺素
A吡哆醛
B核黄素
C叶酸
D烟酰胺
E硫胺素
A底物浓度
B酶的浓度
C反应环境的PH
D反应温度
E酶原的浓度
A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性常数
B酶的最适温度与反应时间有关
C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使酶破坏,温度回升时酶又恢复活性
D从生物组织中提取酶时应在低温下操作
E酶蛋白易变性,所以反应都应该在低温中进行
A整个酶分子的中心部位
B酶蛋白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C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部位
D酶分子表面具有解离基团的部位
E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集中形成的一个区域,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并使之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A可逆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AKm上升,Vmax不变
BKm下降,Vmax下降
CKm不变,Vmax下降
DKm下降,Vmax上升
EKm下降,Vmax不变
A己糖激酶
B丙酮酸激酶
C果糖磷酸激酶-1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E醛缩酶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生长素
A1
B2
C3
D4
E5
A1分子NADH+H+
B2分子NADH+H+
C1分子NADPH+H+
D2分子NADPH+H+
E2分子CO2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果糖-1,6-二磷酸酶
D已糖激酶
E甘油醛-3-磷酸酶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糖原子分解
D脂肪分解
E有机酸的脱羧
ANAD+
BFMN
CCoQ
DFAD
E以上都不是
ANAD+
BFAD
CFMN
DNADP+
ECOQ
AADP
B磷酸肌酸
CATP
DFAD
EFMN
A脂肪酸合成
B脂肪酸-氧化
C三酰甘油合成
D甘油磷脂合成
E胆固醇合成
A是体内理想的供能和储能物质
B保持体温
C保护和固定重要脏器
D是构成机体各种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E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运输和储存
A葡萄糖
B糖原
C蛋白质
D脂肪
E胆固醇
A肉碱
BCoASH
CNAD+
DFAD
ENADP+
A127
B128
C106
D130
E131
A苯丙氨酸
B丙氨酸
C天冬氨酸
D尿素
E谷氨酰胺
A还原氨基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C转化为糖或酮体
D转化为脂类物质
E转化为某些必需氨基酸
A缺铁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A转变为N5,N10-CH2-FH4
B提供甲基参与合成dTMP
C转变为N5,N10=CH-FH4
D转变为N10-CHO-FH4
E通过甲硫氨酸循环提供甲基,参与重要甲基化合物的合成
A鸟氨酸循环
B甲硫氨酸循环
C三羧酸循环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A尿酸
B尿素
C肌酸
Dβ-丙氨酸
E尿素氮
A为半保留复制
B为不对称复制
C为半不连续复制
D新合成链的方向均为5'→3’
E需要引物
ADNA→RNA
BRNA→DNA
CRNA→RNA
DDNA→DNA
ERNA→蛋白质
ARNA聚合酶I
B逆转录酶
CRNA聚合酶II
DRNA聚合酶全酶
ERNA聚合酶III
A胚胎发育过程不表达,出生后表达
B胚胎发育过程表达,在出生后不表达
C分化的骨骼肌细胞表达,在未分化的心肌细胞不表达
D分化的心肌细胞表达,在未分化的心肌细胞不表达
E分化的心肌细胞不表达,在未分化的心肌细胞表达
A正性调控
B负性调控
C正/负调控
D无控制作用
E可有可无
A高度特异性
B高度亲和力
C可饱和性
D可逆性
E以共价键结合
A磷酸二酯酶
B腺苷酸环化酶
C磷脂酶
D磷酸酶
E蛋白激酶
A质粒
B噬菌体
C哺乳动物的病毒
D逆转录病毒DNA
E大肠杆菌基因组
A基因测序
B核酸分子杂交
CRFLP分析
D斑点杂交法
EPCR/ASO法
A未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游离胆红素
D间接反映胆红素
E血胆红素
A糖酵解
B糖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脂肪的合成
E糖原合成
A直接胆红素升高
B间接胆红素升高
C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D直接间接胆红素均下降
E直接间接胆红素均无变化
A<1.0
B0.5~1.5
C1.5~2.5
D2.5~3.5
E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