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1

考试总分:26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1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在前端分析部分,教师需要考虑的是()。[2分]

    A学生的认知水平。

    B学生的作品集展示。

    C检查软件进行的是否正常。

    D教学课件的制作。

  • 2. 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将成立(),聘请参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评估小组,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2分]

    A监督组。

    B研究性课程学术委员会。

    C检查组。

    D评审组。

  • 3. 案例《关注光污染》一课中,这一学年的研究主题是()。[2分]

    A人与自然。

    B光与自然。

    C人与光。

    D光与城市。

  • 4.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请选择一个答案()。[2分]

    A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非智力特征因素。

    B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

    D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 5. 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的初步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草案,邹老师感觉方案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整个评价方案忽视了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2分]

    A学生。

    B家长。

    C领导。

    D教师。

  • 6.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可能的整合方式是()。[2分]

    A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

    B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C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

    D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结果。

  • 7. 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师大附中两周前的教学工作会议上,领导布置了全校开展()。[2分]

    A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B全校打扫除的任务。

    C为灾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的任务。

    D严肃考纪考风的宣传活动。

  • 8. 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的学习?()[2分]

    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的信息。

    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像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

    C教学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以班级或一组学生为单位传递教学信息。

    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 9. 在前端分析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尚未达到本课时学习的基本要求时,从教育技术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2分]

    A跳过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直接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B强化知识点和技能学习,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C在黑板上列出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照着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D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上课期间展示,然后进入本课的教学。

  • 10. 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时笔画顺序错误,教师选择哪种方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注:选项中所涉及到的课件存在,无需教师另行制作。)()[2分]

    A让学生对照课本上描述的笔画顺序,反复默写直到掌握为止。

    B教师口述该生字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进行练习。

    C教师在黑板上写该生字,一笔一画的演示正确的笔画顺序。

    D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字体笔画的正确顺序。

  • 11. 案例《精心分析,适应变化》中,王老师讲授《石壕吏》一课的教学对象是()。[2分]

    A来自城市的中学生。

    B来自乡镇和农村的中学生。

    C来自美国的留学生。

    D来自国外的华裔学生。

  • 12. 进行学习者分析时,以下选项与所学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是()。[2分]

    A学生的生活背景。

    B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态度。

    C学生的学习动机。

    D学生的年龄。

  • 13.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前期分析,但对实际教学不太重要。

    B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各学习的目标还为时过早。

    C需要依据现有的教育媒体或资源,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等。

    D在实施环节,首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执行顺序制定一个教学活动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 14. 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制定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予以奖励,奖励的办法有()。[4,1分]

    A学校每年对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编辑整理,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每个参与课题的同学人手一本。

    B设立专项奖学金。

    C发奖状。

    D评选科研能手。

  • 15. 主题学习模式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内容空间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既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完整、深刻的理解,能很好地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因而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整合课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导模式。[4,1分]

    A自主。

    B探究。

    C合作。

    D评价。

  • 16.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4,1分]

    A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B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C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D教学策略的实现方法。

  • 17. 情境教学策略中,根据教学情境与现实世界存在的关系,可以分为真实型、仿真型、提供资源型等。根据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教学情境又可分为()。[4,1分]

    A问题情境。

    B探究学习情境。

    C合作学习情境。

    D练习情境。

  • 18.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分类是指()。[4,1分]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自主学习。

    D合作学习。

    E探究学习。

    F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9. 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选择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等步骤。()[2分]

    A

    B

  • 20. 在前端分析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重要。()[2分]

    A

    B

  • 21. 教师在设计教学支架时,需要对学生的先前经验和自主学习时的真实认知过程进行全盘思考,构思教学支架的整体框架。()[2分]

    A

    B

  • 22.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2分]

    A

    B

  • 23. 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2分]

    A

    B

  • 24. 教学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考虑步骤时要注意学习环境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四个方面。()[2分]

    A

    B

  • 25. 无论信息技术还是学科知识,都不只是给学习者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工具和支持,促进学习者自主建构、创造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2分]

    A

    B

  • 26. 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2分]

    A

    B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