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A(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________,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________。
B(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
D(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________。[12分]
A(1)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________。
B(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C(3)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________,这时鲸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有________。
D(4)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分析其原因。[10分]
A(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B(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C(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D(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14分]
A(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倡议)。________。
B(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
C(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D(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14分]
A(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________。
B(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________。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________。
C(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________。[10分]
A(1)按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属于________,具有突出的________价值。
B(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
C(3)分析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
D(4)为更好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当地在旅游发展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10分]
A(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B(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__。
C(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__×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__。
D(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10分]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A甲
B乙
C丙
D丁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A
B
C
D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A琼
B新
C苏
D赣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A技术
B资金
C地形
D气候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
D永合垸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