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四中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考试总分:1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西省临川四中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两份历史高考题(节选)概括说明上述两份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史论结合。)(12分)[12分]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政治转型是指从一种政体到另一种政体的转变历程。政治转型的过程,并非只是从极权政体到威权政体,再到民主政体这样一条直线或不可逆转的过程……战后大多数东亚国家的政体变迁,也与拉美国家颇为类似。在威权主义全面登上东亚政治舞台之前,战后独立的东亚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西方式议会民主制阶段……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议会民主制在东亚各国纷纷崩溃,威权政治走向前台……东亚国家和地区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议会民主政治,殊途同归地走上威权主义道路,已完成各国面临的政治整合、建立稳固的民族国家权力机构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艰巨任务。历史进入80年代,威权政治开始逐渐退出东亚政治舞台,逐步让位于民主政治。——孙代尧《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1)请根据材料叙述二战之后东亚各国民主化进程,并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9分)(2)台湾在二战之后通过威权政治迅速崛起,成为东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结合材料分析民主与专制的辩证关系。(6分)[15分]
  •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面对新生活运动提倡简朴风俗,有些人组织了“摩登破坏团”,以“排洋兴华”、“提倡国货”为行动指针,到处手执利剪,对过往行人身上所穿西服动刀,名曰:这是爱国行动。还有西方学者将新生活运动讽刺为“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1)据材料概括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原文)(6分)(2)简评某西方学者认为新生活运动是“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的观点。(9分)[15分]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材料二1951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等48个战胜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0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钓鱼岛所属关系的看法。(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媾和的原因及《旧金山和约》签订的影响。(9分)[15分]
  •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鉴于台论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清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藉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募壮丁,“抗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瘠订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漾、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在台“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台防益因“。——摘编自王树拐《刘铭传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7分)[15分]

    A(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8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7分)[15分]

  • 6. (25分)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3)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9分)[25分]

    A(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8分)

    B(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C(3)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9分)[25分]

  • 7. “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4分]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8. 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兵制度。当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时,政治上往往是贵族制或寡头制;当军队以密集型重装步兵为主体时,富裕平民就跻身于军队主力,贵族制开始让位给温和民主制;而主要由下层平民组成的海军成为军队主力后,平民政体随之建立。这表明[4分]

    A公民所尽军事义务与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成反比

    B军事制度和战术变化直接影响了政治权利分配

    C成年男性公民对维护城邦民主制度的作用加强

    D民主制取代贵族制、寡头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9.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4分]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

  • 10. 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基本完成了“说明俄国”和“夺取俄国”的任务。在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大体完成以后,必须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表明苏俄要[4分]

    A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革命结束战争

    B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任务的需要

    D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

  • 11. 有学者指出: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4分]

    A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革

    C技术因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最重要原因

    D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

  • 12.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早可能出自[4分]

    A商鞅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 13. 商代至西周、春秋的军制不同于后代,“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而如下图秦始皇兵马俑所示,秦国步兵、骑兵、车兵大多来源于地位低下的平民和奴隶。这一变化说明了[4分]

    A分封制下贵族世袭的兵权被废除

    B秦国统一战略基本条件大体具备

    C秦国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郡县制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

  • 14.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它的出现和流行说明[4分]

    A儒学的政治地位日益巩固

    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增强

    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15.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敕令是“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材料中的“这场战争”使[4分]

    A晚清“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

    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D中国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 16.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4分]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17.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回顾当时抗战的胜利,有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抗日战争[4分]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发展了人民革命力量

    C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18.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4分]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