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考模拟卷(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总分:1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0届高考模拟卷(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威廉二世时期(1888-1918年在位)德国的军队、政治和商业领导人一致认为,国家的发展建立在军事扩张之上。军事扩张的动力是以帝国主义文化为基础的,这种文化传播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市场的征服、势力范围的渗透、资本家同伴之间的竞争、生存空间的获得和国家力量的上升。为想象的军事优势、总体的经济力量,尤其是工业活力、广泛传播的乐观主义和好战情绪所鼓舞,军事和政治领导人发现,当他们做出推进战争的决定时,这是许多德国人甚至大多数德国人都能接受的选择。包括德国在内的20世纪20年代的西欧知识分子们,经历了战争的考验,亲眼目睹了扫除百年帝国、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他们无法使自己摆脱这样的想法:世界末日仅仅是被推迟了。——摘编自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1)根据材料,概括威廉二世时期大多数德国人接受战争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20年代西方知识分子中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情绪主要受到了哪些事件的影响?(8分)[15分]

    A(1)根据材料,概括威廉二世时期大多数德国人接受战争的原因。(7分)

    B(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20年代西方知识分子中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情绪主要受到了哪些事件的影响?(8分)[15分]

  • 2.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他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逻辑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国脊梁”。(7分)[15分]

    A(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8分)

    B(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国脊梁”。(7分)[15分]

  • 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在稳定住政权以后,没有必要的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继续全面推进,到了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残酷的余粮收集制使得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到了1920年,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列宁自己后来总结:“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了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1920-1921年初,50多起大规模农民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最大的一起“安东诺夫暴动”波及了整个坦波夫省。震惊历史和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10分)(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们的启示。(5分)[25分]

    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10分)

    B(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10分)

    C(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们的启示。(5分)[25分]

  • 4.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初年,在刑罚制度上却基本沿袭秦朝,继续使用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汉文帝时期,西汉的社会经济刚刚复苏,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而肉刑使犯罪者的劳动能力丧失或受到减损;当时阶级矛盾仍很突出,仅靠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还不足以缓和。文帝下令御史提出废除肉刑的办法,从而拉开了汉代刑制改革的序幕。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等经过商议,拟订了具体的方案……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由文帝开始的刑制改革,至此基本告成。文景二帝废除肉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同时,也使刑罚手段由野蛮残酷变得相对文明宽缓。——摘编自《文景刑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文景二帝进行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分析文景二帝刑罚制度改革的特点及意义。(7分)[15分]

    A(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文景二帝进行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

    B(2)根据材料分析文景二帝刑罚制度改革的特点及意义。(7分)[15分]

  • 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他的一些观点和认识。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
  • 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不但拒绝了君主政体,还拒绝了作为君主政体基础的等级制。……公共权力是以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的契约为基础的。……政府权力如果离开公众的监督和控制,必将不断扩张,进而损害人民的自由。……那又如何保证政治秩序呢?……是通过公民们的自我约束,特别是公民自愿把公共利益置于私人之上的行动实现的。——摘编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材料二制宪双方都承认人民主权的“有限性”……他们认为一个强大的政府权力不但不是自由的威胁,反而是自由的保证,而一个国家若没有全国性政府是可怕而怪异的。……况且人们所寄望的那种公民德行在当时已经衰落了……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完善的制度,现实政治中利益与派系的分歧与对立,似乎必须多仰赖于制度的制衡。——摘编自庞金友、刘影硕《美国制宪会议时期人民主权观念的冲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之初的建国思想。(6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时期美国处理政治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异同。(9分)[15分]

    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之初的建国思想。(6分)

    B(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时期美国处理政治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异同。(9分)[15分]

  • 7. 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4分]

    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 8.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属于“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4分]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9.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几位丞相任职时,丞相府客馆门可罗雀。到公孙贺当丞相时,干脆就“客馆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4分]

    A宰相权力逐渐被外戚压制

    B宰相更替频繁

    C宰相在与地方诸侯的争斗中处于下风

    D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 10. 南宋时期,绍兴府山阴县的梅市和项里市,是著名的杨梅和茨实市场;秀州华亭县的下砂市、海盐县的鲍郎市、明州鄞县的大嵩市等则是著名的盐业草市;嘉兴府“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这主要表明南宋时[4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市镇繁荣

    C市场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驱使庄户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4分]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抗衡官营手工业

  • 12.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4分]

    A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

    B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思辨体系

    C宋明理学逐渐向基层普及

    D宋明理学具有规则化、常识化的特点

  • 13. “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不管如何变化,“罗马公民”的核心标准没有改变。在此,“罗马公民”的标准是是否[4分]

    A获得罗马政权的授权

    B拥有罗马人的血统

    C拥有自由的身份和一定财产

    D是奴隶主贵族阶层

  • 14.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4分]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 15. 1992年APEC第4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如泰国总理明确表示,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材料表明APEC[4分]

    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

    B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

    C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

    D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体化

  • 16.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4分]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 17. 明清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而名动天下,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4分]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士农工商的区别逐渐模糊

    D文化政策开明

  • 18. 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4分]

    A中国造船工业取得重大进步

    B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

    C一战使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

    D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