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毓文中学2020届高考热身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考试总分:1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吉林毓文中学2020届高考热身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涉外制度是“理藩”制度……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公使进京”,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原有外交体制很不满,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由政府要员直接和他们进行交涉。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过程中,奕䜣等洋务派改变“华夷观念”,他们从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出发,请求清政府设立专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1861年1月2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中央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宣告成立,简称总理衙门或总署。——摘编自杨云《清政府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材料二总理衙门的职能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掌管与各国订约并负责执行,还要负责通商、关税、外人在华传教、招募华工、边疆事务、海防水师、船务、军火、机械、电线、铁路、矿务以及练兵等洋务项目。……另一方面,开始依据近代主权国家平等外交的原则处理与西方各国的关系。——摘编自《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晚晴中央外交体制的演进》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总理衙门的职能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总理衙门的设立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15分]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美国成立后不久就发生了有关两条发展道路的争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治上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联邦军队。政治哲学上崇拜制度、秩序和效率、主张法治,反对平民政治,认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经济上主张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制造业。在对外政策上,汉密尔顿亲英,甚至站在英国一边反对法国大革命。材料二杰斐逊则力主小国家、小政府,主张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利,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维护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经济上主张以农立国,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认为独立的农民才是独立的、诚实有道德的人,农民参与政治可以保证政治纯洁;而工业社会造成拥挤的城市和财富分配不均。哲学上他崇拜自由、人权、主张人性善,重视自由劳动价值。外交政策上,杰斐逊反英亲法,积极支持法国大革命,认为它符合平等自由的原则。(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各自主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6分)(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两者各自的合理之处。(9分)[15分]
  • 3.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1942年1月1日签字(签字国含美、英、苏、中等26国)于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9分)[15分]

    A(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背景。(6分)

    B(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9分)[15分]

  •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9分)[15分]

    A(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6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9分)[15分]

  • 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当时社会上“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许之谋愚、贵之敖贱”的弱肉强食的丑恶现象,墨子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其意思是,用所有的人都相互爱护,同时相互给予利益的方法来改变丑恶的时弊。墨子认为,做有利他人之事,并不意味着只会有利于他人,其实利益是相互的;因而决不可做牺牲他人利益的事情,因为牺牲他人利益的同时必将损害自己。只有人们各不相害,彼此相利,把个人利益建立在整体利益之中,并把两者揉和在一起,才能实现富国安民之愿望。——编自《墨子•兼爱》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广义的“博爱”就是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就是为人类谋幸福,能普及于人人,是公爱。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但同时他认为“我国古代若尧舜之博施济众,孔丘尚仁,墨翟兼爱,有近似博爱者,然则狭义之博爱,其爱不能普及人人”……孙中山的“仁爱”表现为爱国、救国、爱人民,与中国社会现实的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其博爱的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求福利,为祖国争取独立和自由。在这里,他把爱推及一切人,从而使儒家、墨家以及西方基督教关于爱的精神达到了统一。——马武刚《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博爱观产生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3分)[25分]

    A(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12分)

    B(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博爱观产生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3分)[25分]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运用所学知识,对图8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
  • 7. 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五四以后,‘他’‘她’和‘斗也’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上述争辩集中表明[4分]

    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B近代中国思想派系众多

    C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

    D近代中国重男轻女严重

  • 8. 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4分]

    A①:-0.68%;②:-4.5%;③:8.7%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 9.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解读这三个时期的历史事件[4分]

    A都是社会主义民主在不断发展的直接后果

    B都体现经济的市场化特点在加强

    C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结果

    D都是国际经济多极化的表现

  • 10. 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其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4分]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 11. 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这表明《诗经》[4分]

    A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蕴涵人文主义精神

    C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

    D引领诗歌发展方向

  • 12.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4分]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13. 下图《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4分]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 14. 下图是《文明的度量》一书中1700年——2000年西方获取能量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4分]

    A西方处于现代化初期,1700年左右,人均获取能量欧洲小于非洲

    B1800年左右,欧洲普遍实现政治现代化,人均获取能量增速较快

    C1900年左右,西方确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人均获取能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2000年左右,全球化使各国差距缩小,西方人均获取能量的增速最快

  • 15. “近代以来,任何民主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4分]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 16. 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4分]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 17.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4分]

    A儒教推动欧洲政治民主化

    B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C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 18.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4分]

    A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