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九第十单元

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九第十单元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3分)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为清代皇帝服饰。清朝皇帝的黄色龙袍上还有十二个图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火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赞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图1(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2分)材料二图2为清代官员的补服(即文武官员朝服上的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或补服)(2)图2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1分)该制度在明清时期有哪些变化?(2分)材料三图3为中山装,它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在民国前期大为流行,其设计理念为:1.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学说(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2.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山装在民国前期流行的政治及思想因素?(4分)材料四图4为着红军戎装的毛泽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摄于1936年7月。比起古今中外各国军队的服装,红军的军装朴素且简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身着简陋有时甚至是破烂军装的红色革命队伍最终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对手,夺取了政权,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奇迹。(4)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胜强大的对手,夺取政权”的重大历史事实?(4分)[13分]

    A(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2分)材料二图2为清代官员的补服(即文武官员朝服上的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或补服)

    B(2)图2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1分)该制度在明清时期有哪些变化?(2分)材料三图3为中山装,它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在民国前期大为流行,其设计理念为:1.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学说(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2.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C(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山装在民国前期流行的政治及思想因素?(4分)材料四图4为着红军戎装的毛泽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摄于1936年7月。比起古今中外各国军队的服装,红军的军装朴素且简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身着简陋有时甚至是破烂军装的红色革命队伍最终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对手,夺取了政权,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奇迹。

    D(4)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胜强大的对手,夺取政权”的重大历史事实?(4分)[13分]

  • 2. (14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单位:磅)——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5分)(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4分)(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5分)[14分]

    A(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5分)

    B(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4分)

    C(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5分)[14分]

  • 3. (13分)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简称“宁局”。新中国成立后,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南京解放,第二野战军部队接管(金陵机器制造局),更名华东军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器厂。1965年1月,晨光机器厂由隶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航天工业部。从此,工厂结束了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古老的“宁局”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机械工业志》材料二1993年是我厂(晨光机器厂)近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军品产值仅占当年产值的13%,比上年下降了24%。……为了使1993年不因军品任务锐减而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工厂确定了“巩固发展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方针。……公司生产的艺术制像产品,蜚声海内外,承制了举世瞩目的“香港天坛大佛”、高88米的无锡“灵山大佛”、高108米的海南“三面观音”等,产品并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研制生产基地”。——梁文浩《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1996年,南京晨光机器厂作为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晨光”由工厂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实行资产重组,组建了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材料三随着企业的发展,秦淮河畔“宁局”原址的英式工业建筑群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晨光逐步移师江宁开发区。2007年,由南京晨光集团和秦淮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是一座反映中国工业建筑历史演变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价值。——王彦辉《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生》(1)从材料一、二、三中概括晨光机器厂发展中的几次战略调整。(3分)(2)运用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以政府、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13分]

    A(1)从材料一、二、三中概括晨光机器厂发展中的几次战略调整。(3分)

    B(2)运用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以“以政府、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13分]

  • 4.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3分]

    A首倡实业救国

    B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C主张民主共和

    D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 5.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3分]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 6. 2013年受媒体关注较高的热词是:“网络反腐”“房妹”“官二代火箭升迁”“最牛中国城管”“职务犯罪”等,这突出反映的是()[3分]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 7.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3分]

    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

  • 8.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泽东亲自指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3分]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9.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3分]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发展

  • 10. 秋瑾(1875-1907)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3分]

    A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B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 11. 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3分]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 12. 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3分]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 13. 以下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表,其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为了()[3分]

    A适应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需要

    B适应清朝政府扩大税收来源的需要

    C适应南京国民政府兴办实业的需要

    D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14.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3分]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 15.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3分]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3分]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 17.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3分]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18.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3分]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 19. 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3分]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

    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

    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

    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

  •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3分]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 21.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3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 22.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3分]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 23.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3分]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