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5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材料三(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蒋介石日记》(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5分)(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3)材料三反映蒋介合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2分)(4)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2分)[15分]

    A(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5分)

    B(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C(3)材料三反映蒋介合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2分)

    D(4)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2分)[15分]

  • 2. (13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昌起义形势图材料二1912-1920年民族资本工业部分行业发展速度——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编制材料三这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宣言,实际上是宣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已被清除。这一胜利的实质内容则是: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从此不复存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平等的一员。——韦素玲、李刚《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材料四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问题,可以直接实现中国近代史学界以史服务于现实的愿望,以此改变史学界日益被边缘化的地位。……现代化成为新时期中国的“时代精神”,使得史学界自觉地以此为主题去反思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更何况,积极介入现实,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一贯的学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世代相延的道统。——张海鹏、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5分)(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功绩。(3分)(3)据材料三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3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现代化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意义。(2分)[13分]

    A(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5分)

    B(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功绩。(3分)

    C(3)据材料三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3分)

    D(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现代化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意义。(2分)[13分]

  •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材料二(1920年罗素访问苏俄的记载)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我们的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们在狱中被杀害了。苏联这种以暴力夺取和维系政权、将无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共产主义是不可取的。——罗素英国哲学家材料三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他(列宁)不承认他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徐志摩《欧游漫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倾向及变化。(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对苏俄革命的不同评价。(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2分]

    A(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倾向及变化。(2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对苏俄革命的不同评价。(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2分]

  • 4.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3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 5.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论“天朝十误”指出:“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七、误王不问政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B材料所言不符合历史事实,诋毁太平天国运动

    C材料中第一误是导致太平天国走向衰败的主因

    D深入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及根源

  • 6.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3分]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 7.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3分]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3分]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9. 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3分]

    A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B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 10. 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即刻起碇,勿迟误。”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3分]

    A备战迎敌

    B妥协求和

    C退让保船

    D消极避战

  • 11. 右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3分]

    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

    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

    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

    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

  • 12. 民谣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愿望。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间,各地民变风起云涌,出现了“三月四月旱,五月六月乱,七月八月烂(时事糜烂),九月十月换(换朝代)”的民谣,这反映了民众()[3分]

    A对反满革命的积极呼应

    B对建立民国的殷切渴望

    C对社会现状的极度不满

    D对外来侵略的英勇反抗

  • 13. 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后()[3分]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公众主导政府官员任免

    C国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激烈

  • 14.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其主要意图是()注:邮票以中国版图为背景,中心印有JULY71937|抗战建国|JULY71942字样。邮票图案两侧分别为林肯和孙中山肖像,林肯肖像下印有“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而孙中山肖像下则是竖排中文“民族、民权、民生”。[3分]

    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

    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

    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

    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

  • 15. 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3分]

    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

    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

    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

  • 16.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3分]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欧文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 17. 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局势是一天一天地更加混乱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填空处省略是()[3分]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罗曼诺夫王朝

    D人民委员会

  • 18. 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3分]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 19.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3分]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20.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3分]

    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 21.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这一呼吁()[3分]

    A为红军长征胜利指明方向

    B为国共两党合作准备条件

    C为抗战胜利赢得国际支持

    D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 22.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学界大多接受了1000余人的说法。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的做法()[3分]

    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

  • 23. “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3分]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