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
A(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历史地位。(2分)
B(2)根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贡献。指出其与彼特拉克在思想主张上有什么相通之处,并列举我国当时体现这种思想倾向的艺术作品。(4分)
C(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的个性”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与李贽相比,“欧洲式人物”在思想方面的突破性表现是什么?(6分)
D(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对当时的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2分)[14分]
A(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4分)
B(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4分)
C(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直接效果?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3分)
D(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指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14分]
A(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2分)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2分)
B(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2分)
C(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1分)“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1分)
D(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12分]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A理学受到冲击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C社会转型完成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
B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
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
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
A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古希腊
B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古希腊
C人文精神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D启蒙运动最早兴起于古希腊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
B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
D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德意志的统一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A《哲学通信》
B《纯粹理性批判》
C《社会契约论》
D《论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