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

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五~第十七单元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认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材料二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一切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材料三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9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业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据《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在1588年至19世纪中期是如何完成内部制度调整和对外扩张的?(4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条件。(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3分)(4)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英国1833年“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原因。(1分)(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13分]

    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在1588年至19世纪中期是如何完成内部制度调整和对外扩张的?(4分)

    B(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的条件。(3分)

    C(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3分)

    D(4)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英国1833年“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原因。(1分)

    E(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13分]

  • 2. (14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三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5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14分]

    A(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5分)

    B(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2分)

    C(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3分)

    D(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14分]

  • 3. (13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请回答:(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2分)(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7分)[13分]

    A(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2分)

    B(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4分)

    C(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7分)[13分]

  • 4. “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这里列宁评价的是孙中山的()[3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5. “纸”的篆书有两种写法:(巾,“帛”的省略)。《说文解字》中说:“纸,絮一苫也。从糸,氏聲。”由此可以看出()[3分]

    A纸的发明受原始缫丝的启发

    B篆书的结构都是形声字

    C丝绸是当时的主要书写材料

    D秦汉以前的书写材料携带方便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3分]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由

    C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 7.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3分]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8.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3分]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 9.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3分]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 10.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3分]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退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 11.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3分]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 12.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下列文学作品中,在此背景下诞生的是()[3分]

    A

    B

    C

    D

  • 13. 某作品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其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与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3分]

    A《自由引导人民》

    B《唐璜》

    C《大卫•科波菲尔》

    D《等待戈多》

  • 14. 二战期间,德国将士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毕加索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自己作品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神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送给德国军人的作品可能是()[3分]

    A《播种者》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向日葵》

  • 15. 2009年《英国达人》选手苏珊大妈一度风靡中国,与《中国达人秀》选手同台表演。2012年《中国好声音》以野火燎原之势窜起,火遍神州大地,被称为:“这是今夏最成功的音乐节目”。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①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②一度引领了社会生活③促进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④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3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6.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3分]

    A

    B

    C

    D

  • 17.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3分]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 18. 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3分]

    A

    B

    C

    D

  • 19. “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3分]

    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B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

    C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D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

  • 20. 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3分]

    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 2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3分]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 22. 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3分]

    A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D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

  • 23. 图中的“第二次现代化”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的最恰当解释是()[3分]

    A由于第三产业的出现

    B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C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