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A(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
B(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
C(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5分)[14分]
A(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4分)
B(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C(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D(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13分]
A(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4分)
B(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9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13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了公正性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A组建陪审法庭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废除债务奴隶
D对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度
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了礼崩乐坏
A法律条文内容明晰、具体
B缺乏可操作性
C完全保护平民的利益
D仍是一种习惯法
A包括皇帝的决定
B体现了君权神授
C确立了民主共和
D否定了人民权力
A是国家元首代表英国形象
B是议会领袖拥有立法大权
C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力
D由直选产生代表民众利益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
C18世纪初责任内阁
D1832年的议会改革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保护党争的自由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保证了皇权独尊
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A反映了西汉中央行政设置情况
B县、邑、侯国是上下级的关系
C这里的侯国是分封制产生的
D这里的县邑长官是由地方选出的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法律只有在公家事务中发挥作用
C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
D保护了被压迫者平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