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考试总分:2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5分)[14分]

    A(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

    B(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

    C(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5分)[14分]

  • 2. (13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13分]

    A(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4分)

    B(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C(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D(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13分]

  • 3. (13分)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三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4分)(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9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13分]

    A(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4分)

    B(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9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13分]

  • 4.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3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5. 汉武帝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3分]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了公正性

  • 6. 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3分]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7. “为什么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对人类文明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让人最为赞叹的是对权力的自我克制以及为此创设的‘自我净化’的政治体制,从而将雅典政治推向更加民主。”材料讨论的制度最有可能是()[3分]

    A组建陪审法庭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废除债务奴隶

    D对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 8.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3分]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9. 《吕氏春秋•慎势》中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3分]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 10.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3分]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度

    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了礼崩乐坏

  • 11.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该段规定反映出罗马法()[3分]

    A法律条文内容明晰、具体

    B缺乏可操作性

    C完全保护平民的利益

    D仍是一种习惯法

  • 12.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写道:“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转移给他。”据此判断,公元6世纪罗马成文法()[3分]

    A包括皇帝的决定

    B体现了君权神授

    C确立了民主共和

    D否定了人民权力

  • 13. 2015年2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举办了羊年春节招待会,200余位中英两国商界、文化界等领域人士参加了上述活动。这说明卡梅伦()[3分]

    A是国家元首代表英国形象

    B是议会领袖拥有立法大权

    C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力

    D由直选产生代表民众利益

  • 14. 钱乘旦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制度必须变革,否则它就会被新的社会所淘汰。”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直接论据的史实是()[3分]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

    C18世纪初责任内阁

    D1832年的议会改革

  • 15.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像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3分]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保护党争的自由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 16.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3分]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 17.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3分]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 18.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3分]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19. 《历代名臣奏议》中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3分]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 20.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材料中的“轮廓”()[3分]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保证了皇权独尊

    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 21.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集簿》的前3行:(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反映了西汉中央行政设置情况

    B县、邑、侯国是上下级的关系

    C这里的侯国是分封制产生的

    D这里的县邑长官是由地方选出的

  • 22.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3分]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 23. 伯利克里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3分]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法律只有在公家事务中发挥作用

    C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

    D保护了被压迫者平民的利益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