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四
A(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B(2)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B代表潜热释放,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C(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D(4)近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可能的原因是什么?(6分)
E(5)虽然降水量减小,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2分)[36分]
A(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你的理由是什么?(8分)材料二阅读以下一些思想家的言论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B(2)材料二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10分)材料三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C(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9分)
D(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5分)[32分]
A(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企业应如何理性投资文化创意产业。(9分)
B(2)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9分)
C(3)从理论上说明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14分)[32分]
A(1)读表可得,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非农用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分)
B(2)分析图甲,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6分)
C(3)分析图乙,描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的特点。(4分)
D(4)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唱的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5页
E(5)材料一、二所述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积极作用是什么?(8分)
F(6)用发展的观点审视,材料一、二所述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局限?对推动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2分)某校高三(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村民人均年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社会事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的比重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患病就医率2000元6年10%5%60%
G(7)根据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8分)
H(8)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主任的设想进行评价。(12分)[60分]
A290m
B385m
C550m
D632m
A在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西域都护的时候日本使者到来
B朝廷史官根据太初历的时间记载倭人奉贡朝贺的史实
C董仲舒告诉日本使者要崇尚儒学并从中国引进佛教
D日本使者离开时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给其国君
A东南五口开放后,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大农业
C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D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传统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A1858年
B1860年
C1861年
D1900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伦敦(零时区)时间为3月13日6时
B纽约(西五区)时间为3月12日3时
C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
D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12时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秘鲁寒流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落叶林、草原、荒漠
C硬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175元
B475元
C360元
D215元
A企业兼并破产的需要
B市场经济竞争性特征的表现
C我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根本途径
D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③⑤⑧
D①④⑥⑦
A30°
B60°
C150°
D180°
A12月至次年2月
B3月~5月
C6月~8月
D9月~11月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A民主
B科学
C变法
D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A16元
B24元
C32元
D30元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D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平等关系
A坚持发展的观点,从长远规划新农村建设
B坚持全面的观点,从长远利益出发
C没有从实际出发,有碍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坚持了联系的观点,考虑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A20°W向东至160°E
B30°W向东至160°E
C30°W向东至150°E
D20°W向东至150°E
A1020
B1017.5
C1015
D1012.5
A②地风力大于①地
B①地天气以阴雨为主
C③地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D④地吹西北风
A地中海受西风带控制
B非洲南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南美洲热带草原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A
B
C
D
A农业基础地位的下降
B产业结构政策调整
C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
D借鉴西方国家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A1953年中印双边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