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4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
A(1)根据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12分)
B(2)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
C(3)“南方谈话”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简述,为什么还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分)[30分]
A(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
B(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C(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D(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19分]
A(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5分)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申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B(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材料三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C(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6分)[18分]
A(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B(2)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___。(2分)
C(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6分)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
D(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6分)支持的理由:________;反对的理由:________.。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E(5)据图8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___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6分)[26分]
A(1)图9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6分)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B(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9分)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C(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0列举三项。(9分)
D(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11说明原因。(6分)[30分]
A(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
B(2)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6分)[14分]
A(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B(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C(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19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
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D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D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A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B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质询权
C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民主监督
D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A
B
C
D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A
B
C
D
A菲律宾
B巴西
C新西兰
D英国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强词夺理,漠视市场法律法规
B见利忘义,破坏市场准入规则
C置若罔闻,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D投机取巧,扰乱公平交易秩序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