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 语文 (天津卷)

考试总分:2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6年高考真题 语文 (天津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8分]
  • 2. 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2)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诗刊编辑部写封信,推荐这首诗。(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附: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夜雨寄北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唐]李商隐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君问归期未有期,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巴山夜雨涨秋池。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汇总西窗的烛光,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2分]
  • 3.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3分]
  • 4.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鼓劲圣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 5.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分]
  • 6.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分]
  • 7.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3分]
  •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贾谊《过秦论》)(2)既窈窕以寻壑,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4)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苏轼《定风波》)[5分]
  • 9. 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5分]
  • 10. 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 11.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8分]
  • 12.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 1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òu)猎金榜题(tí)名

    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

    C筵(yán)席偌(ruò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

    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

  • 1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效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

    B愿霁怒霁:停止

    C除知台州除:罢免

    D终身饮恨饮:含着

  • 16. 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 17.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或者____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气潮水般地____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2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

    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

    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

    D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

  • 18.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①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②必宽譬之,____饮泣强食③宗质负其母____归④予一见不敢再[2分]

    A焉乃于者

    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

    D焉其于也

  • 19.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2分]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 20.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以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①②③④⑤[2分]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 2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 22. 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 23. 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 2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4分]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

    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