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9年春季普通高中地理会考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总分:5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北京市2009年春季普通高中地理会考试题新人教版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阅读资料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资料:中央气象台预报:2008年12月1日至5日,一股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1)从图12中判断,甲、乙两地中受高压系统控制的是_____地,其天气状况是_____。(2)12月1日至5日强冷空气将向_____方向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受到_____锋的影响。(3)简述该天气系统移过北京时,北京的天气变化过程。(4)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10分]
  • 2. 读图13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料: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_____。该地属_____气候类型。(2)分析图13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10分]
  • 3. 读图14,完成下列要求。依据图14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1)A______________(2)B______________(3)C______________(4)列举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5)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 4. 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资料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西电东送”(南线)的原因。(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A.交通运输改善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C.生态环境改善D.财政收入减少(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10分]
  • 5. 读图10“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11“中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10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画在答题卡的图中)(2)图10表示的日期是_____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方向)移动。(3)图10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_____。(4)该日_____(选择填空)。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5)该日图11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10分]
  • 6.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1分]

    A垂直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 7. ①处的盛行风向是[1分]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 8. 在气压带②控制下的赤道附近地区,其气候特征是终年[1分]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 9.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1分]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 10. 读图3,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1分]

    A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C南纬3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

    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 11.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1分]

    A建筑风格

    B服装服饰

    C饮食习惯

    D绿地面积

  • 12. 图中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1分]

    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科技投入

    D工资投入

  • 13. 下列工业部门与乙类区位要求相符的是[1分]

    A印刷工业

    B水产品加工业

    C航天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 14. 区域[1分]

    A都有明确的界线

    B是主观随意划分的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性质绝对一致

  • 15. 乙平原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C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贫瘠

  • 16. 我国政府在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1分]

    A进口木材成本低

    B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C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 17. 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1分]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 18. 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1分]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 19. 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1分]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 20.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1分]

    A

    B

    C

    D

  • 21. 古人有“放火作煴(yūn燃烧不旺的火堆冒出的浓烟),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防御霜冻做法,该做法使[1分]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短波辐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 22. 人们经常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地理环境的[1分]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 23. 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分]

    A热量

    B海陆分布

    C海拔

    D水分

  • 24.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1分]

    A资源状况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文化水平

  • 25. 北京前门大街、天通苑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1分]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26. 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土壤⑤植被[1分]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 27. 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1分]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 28.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分]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 29.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1分]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30. 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区的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1分]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计算机技术

  • 31. 太阳活动可以[1分]

    A诱发地震和潮汐

    B诱发沙尘暴和极光

    C诱发海啸和台风

    D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 32. 小玲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1分]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

  • 33.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1分]

    A物理风化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沉积(堆积)

  • 34. 导致珠穆朗玛峰抬升的是[1分]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

    D海平面下降

  • 35. 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1分]

    A矿产资源的分布

    B交通运输的需要

    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 36.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1分]

    A

    B

    C

    D

  • 37. 丙国可能是[1分]

    A肯尼亚

    B印度

    C英国

    D尼日利亚

  • 3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1分]

    A交通

    B生态环境

    C经济

    D社会文化

  • 39.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分]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人口增长过快

    C水旱灾害频发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40.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1分]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 41.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1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2. 目前国家已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1分]

    A粮食生产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 43. 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1分]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 44. 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1分]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 45. 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1分]

    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 46.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1分]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 47.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①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②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③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④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1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48. 从①到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1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 49.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1分]

    A交通运输中心

    B商业服务中心

    C经济增长中心

    D行政管理中心

  • 50.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1分]

    A地理位置

    B人口规模

    C经济规模

    D用地规模

  • 51. 我国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1分]

    A气候寒冷干燥

    B地表崎岖不平

    C风俗习惯

    D气候湿热

  • 52. 该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可能是[1分]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 53. 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稳定了灌溉水源③避免了洪涝灾害④增加了土壤肥力[1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54.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盛行风向④纬度位置[1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55. 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知道自己所在地的[1分]

    A季节

    B天气

    C气候

    D地理坐标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