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高三第二次学分认定历史试卷
A(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4分)
B(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5分)
C(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13分]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B众议院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D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D参加日内瓦会议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A成立同盟会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动护法运动
D发起新文化运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A政府官员廉洁
B总督办事高效
C民企兴办艰难
D封建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