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中学《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

考试总分:2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洪泽中学《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截取某班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班会”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片段一:学生主持说,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⑴简述上述这些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⑵如果就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补充发言,请列出你的发言提纲。(8分)⑶假如你是主持人,围绕采访的问题,你会对上述四位同学的发言作如何概括?(6分)[18分]
  • 2. 陕西省是一个少数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有回、满、藏、蒙古等54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0余万人。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我省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精神,2010年3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运用本单元知识,阐述你对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的认识?[9分]
  • 3. 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尽管华夏民族也曾历经各种灾难,但它在同化周边各族群的过程中,已将他们凝聚、融合为泛中华的文化大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都曾入侵统治过中原,然而最终却被强大的中华文化所同化。蒙古族、满族如今都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清朝的康熙皇帝自己就说要做中华的千古一帝!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同化力量的伟大意义?[9分]
  • 4. 2010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在青海玉树考察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温家宝强调,我们必须弘扬抗震救灾的精神,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更加精心的组织、更加细致的工作,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科学依法统筹,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应如何评价抗震救灾的精神价值。[14分]
  • 5. 在中国,陶瓷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2分]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性

    D推陈出新

  • 6.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有特色。这体现了[2分]

    A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B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C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7.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2分]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8.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2分]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勤劳勇敢精神

    D自强不息精神

  • 9. 毛泽东同志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这说明①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没有共同的要求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判断是否是爱国主义行为没有统一的标准[2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 “大悲滋生大爱,多难导致兴邦。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①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③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 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及其精湛的陶瓷工艺,向人们说明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2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①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②我国各地区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3.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而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文化角度看①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台湾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2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 14. 国庆群众游行中的“奋斗创业”、“众志成城”、“北京奥运”彩车方阵,分别展现中华民族在共和国建设阶段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奥运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展示上述精神财富是因为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只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④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5.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下列选项与劳模精神不吻合的是[2分]

    A勤劳勇敢

    B爱好和平

    C改革创新

    D自强不息

  •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包括①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②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③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 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2分]

    A汉字和史学典籍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 18.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这说明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③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9. 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已有六千年多年的历史。材料表明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②社会实践推动文化繁荣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2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0. (新颖、中)6、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有些地方甚至只是隔着一条河、一座桥,两处的风俗习惯却迥然不同。这体现了[2分]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不同区域的文化无法融合

    C文化发展由自然条件决定

    D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 21. 安徽的黄梅戏、京剧、花鼓戏等,各种艺术门类渊源悠久,土壤肥沃。正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孕育了一代一代勤劳聪明的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一篇一篇光彩的故事。材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持久深远④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2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22.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2分]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 23.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经拉开帷幕,来自蒙、侗、彝等各民族的歌手,以蒙古族的呼麦、侗族大歌、彝家山歌等来自本民族的优秀歌曲展示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风貌,描绘着我国声乐版图上的锦绣风景。这表明[2分]

    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B各民族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缺少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色

  • 24. 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湾同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闽剧、歌仔戏、梨园戏、木偶戏等地方戏剧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这说明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儒家思想是海峡两岸文化的核心和根本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分]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25. 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温总理意味深长地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文化。这深刻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6. 如果要问哪一种文化的包容性最强,那有着五千年的丰厚底蕴中华文化绝对是首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③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④中华文化强调既认同自身文化,也认同其他民族文化[2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7. 林肯作为美国总统,他对政敌的友好态度曾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是应该消灭他们。“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林肯十分温和地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敌人吗?”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林肯的话启示我们,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2分]

    A求同存异

    B兼收并蓄

    C革故鼎新

    D推陈出新

  • 28.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海内外同胞和衷共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力量之源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③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④中华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的决定因素[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9. 近代以来,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有着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经过全民族的百年不屈不挠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④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