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模拟试卷一

考试总分:1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模拟试卷一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
  • 2. 分析概括“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6分]
  • 3. ①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②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每空3分]
  • 4.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 5.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2)汩余若将不及兮,。(屈原《离骚》)(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5),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6)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每空1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新学期伊始,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无语良师”感恩追思暨“人体解剖学”课程开课仪式首次对外开放,吸引不少当地市民前来参加。他们与700多名大学新生一起,向有着“无语良师”尊称的医用遗体行追思礼。参加完仪式后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们表示,仪式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对生命应有的感恩和尊重;参观仪式的市民们则表示,这样的仪式让大家对生命的价值有了很多认识,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医学院上解剖课,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但对生命的敬畏,也许就在一个小小的仪式上萌芽。
  • 8. 下列对于“城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镇化过程中大量文化资源向城市集中,造成大城市与小城镇、城市与乡村的文化落差。

    B乡民单纯的毁灭与乡村文化的衰败,这些均是城镇化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

    C城镇化作为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D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保留故乡原有的乡村文化,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9. 下列词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狭隘(ài)蕴(yùn)藉一筹(chóu)莫展屏气凝(níng)神

    B秕(bì)谷旌(jīng)旗栩栩(xǔ)如生漠(mù)不关心

    C忖度(duó)谛(dì)听赏心悦(yuè)目察颜(yán)观色

    D沟壑(hè)果埔(fǔ)钟灵毓(yù)秀山清(qīng)水秀

  • 10. 下列一段话的画线处有错别字的一项是()我(A)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B)干练坚决,(C)百折不挠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D)枪淋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3分]

    A目睹

    B干练坚决

    C百折不挠

    D枪淋弹雨

  • 11. 阅读下文,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人类在各自的栖息繁衍中,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_________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它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历和民族记忆而探寻出的一套最适合于自身的价值体系,人类文明之所以_________、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_________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3分]

    A缔造博大精深百花齐放

    B制造源远流长姹紫嫣红

    C制造源远流长百花齐放

    D缔造博大精深姹紫嫣红

  • 12. 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3分)()[3分]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 13.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①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③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④早的山桃也多吐蕾⑤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⑥我现在所在的地方[3分]

    A⑤④①③⑥②

    B④①⑥②⑤③

    C②④①③⑥⑤

    D⑥②④①⑤③

  • 14. 如图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3分)()[3分]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莫能就一宇就:完成

    B家不居砻斫之器居:存放

    C盈尺而曲尽其制制:规模

    D举而加焉举:推举

  •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直接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梓人之有矩绳墨以定制也。

    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梓人之有矩绳墨以定制也。

    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梓人之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