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4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2014届高三文综综合测试(三)试题
A(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
B(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这些运动表明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材料—相比)有何变化?(10分)
C(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材料三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10分)
D(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8分)[36分]
A(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B(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8分)C.【选修6——环境保护】略[15分]
A(1)根据图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简析“一岛一带多中心”格局的正确性。(12分)
B(2)根据图说,谈谈美丽厦门战略布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2分)
C(3)结合基层干部和群众1的看法,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为建设美丽的社区提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9分)
D(4)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从群众2和群众3的看法中选择一个进行评析。(9分)[42分]
A(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8分)
B(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8分)[16分]
A(1)请根据该同学搜集的材料,帮其拟定一个演讲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4分)A.包容互鉴,促进世界和平B.与邻为伴,实现合作共赢C.平等互信,维护公平正义
B(2)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分析上述事件体现的道理。(6分)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蝴蝶、孔雀等一些动物的翅膀,能够将阳光色散为多种单色光,产生绚丽色彩。受此启发,某通讯技术研发公司研制的电子阅读器能够在阳光下产生出与蝴蝶翅膀一样的绚丽光彩,这被人们称作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它彻底解决了传统显示屏一遇到强烈日光就“见光死”的问题。(1)该公司发明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运用的推理方法是()(4分)A.演绎推理B.类比推理C.保真推理(2)请从提高这类推理可靠性的角度,分析该公司为什么能够成功推出干涉仪调节器技术?(6分)[10分]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A武汉
B北京
C福州
D拉萨
A
B
C
D
A10月14日
B8月28日
C7月13日
D4月12日
A某地政府在网站上开设网络举报监督专区
B国家审计署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等的监督
C某地人大代表就当地环境治理状况进行检查
D中纪委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
A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B切实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
C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体现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B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文化遗产,繁荣民族文化
C表明政府加强公共服务,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D有利于扩大文化产品生产,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我国粮食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B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增长
C我国粮食自给率日益提高
D粮食产量增长率低,进口量变化小
A长三角省区
B东北及内蒙古
C青、藏、新、陇
D西南各省区
A西南部
B东南部
C北部
D东部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A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枢密院具有行政权
C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D国王“统而不治”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B拜伦的《唐璜》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A宇宙和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由玻色子组成的
B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可以逐渐解开自然之谜
C大胆的猜测可以正确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D科学家的思维活动能够创造出理想的物质
A与时俱进,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B抓住主流,化解矛盾,具有批判精神
C根据人们的生理活动状态调节好情绪
D根据一定顺序和方向协调好各方关系
A人民群众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定力量
B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C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着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
D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A①
B②
C③
D④
A汉代时地位已经十分重要
B唐宋时期农业获得发展
C明清时期未受海禁政策影响
D清初期已成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贯彻对基本食品的国家垄断,严禁私人贸易”
C“完成纳税义务以后的全部粮食,归土地耕作者自行支配”
D“在较高的技术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改造”
A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华约组织成立
C亚非国家开始联合反帝、反殖
D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A①
B②
C③
D④
A大气环流、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人类活动
A“礼崩乐坏”现象日趋严重
B官学开始被私学取代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A甲
B乙
C丙
D丁
A稳定物价,摆脱危机
B解决经济“滞胀”
C稳定国际贸易秩序
D巩固金融霸主地位
A改革发生在“二战”后初期
B是经济全球化开端时期的产物
C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D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表现
A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B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降低了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B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
C繁华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
D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