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2022届高三名校高考考前适应性冲刺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1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2022届高三名校高考考前适应性冲刺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杜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材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材料二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没收并出售了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教会土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在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下,王室土地入不敷出,大批馈赠或出售,如当时英国女王就将其名下的土地分送给近臣(价值达81.7万英份),还有大量非贵族商人、手工场主及一部分富农购置大批土地也挤身于贵族行列。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一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镳。--摘编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富民社会走向没落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富民社会与英国新贵族出现的共通之处.(4分)(3)结合材料一、二及相关史实,比较当时两国的商业活动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分)[25分]

    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富民社会走向没落的原因。(9分)

    B(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富民社会与英国新贵族出现的共通之处.(4分)

    C(3)结合材料一、二及相关史实,比较当时两国的商业活动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分)[25分]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历史论文并提供了论文写作可能需参考的著作,如下:①《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法国宪政运动》②《通向至善之路--苏格拉底的人生境界论》③《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道》:④《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理论贡献》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⑥《听美国教授谈马克思主义》⑦《洛克和卢俊的哭约政府理论比较》⑧《德意志帝国宪法:富有特色的立宪议会创度》⑨《村社创度、俄国传统与十月革命)⑩《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选取相关著作,自拟论文主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解读。(12分)(说明:至少选择两篇参考著作,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所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任何人不得伤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这就是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所称的“自然法和上帝之法”,一个合法的政府要经人们同意接受其统治才能存在。杰斐逊以这样的语句将此思想写进了《独立宣言》,即“政府产生于人民,其正当权力源于受治者的同意”。二是没有人有权统治你,你也无权统治他人……--史彤彪《自然法思想对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材料二我们革命党内的情形,也是这一样。革命的始意,本足为人民在政治上争取平等、自由。殊不知所争的团体和外界的乎等、自由;不是个人自己的平等、自由。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大家希望革命成功,便先要牺牲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平等,把个人的自由、平等都贡献到革命党内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孙中山《革命成功个人不能有自由团体要有自由--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独立宜言》和孙中山告别词中包含的民主思想。(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和孙中山上述思想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15分]

    A(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独立宜言》和孙中山告别词中包含的民主思想。(7分)

    B(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和孙中山上述思想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15分]

  •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07年夏,于耶鲁大学毕业获理化硕士学往的孔祥熙回国前,在欧柏林大学中国同学会举办的欢送会上,倡导“设立学校,造就人才”,孔的提议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响应,他们纷纷捐款,几天内就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捐款。当年秋天,孔祥熙携款回到山西太谷,一心创办学校。他将教会在太谷西城蒙馆接受下来作为校址,创建“铭贤中学”,自任校长。不久,孔将铭贤中学搬到太谷东关孟家花园。经过几年的校舍建设,特别是多方网罗人才,高薪聘请教师,大量购置仪器,书籍,使学校颇具规模,铭贤学校作为作为新式学堂,教师大部分来自国外,该校校训是“学以事人”。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三育兼全人才”。课程设为:数学、矿物、生物、国文、史地、音乐、体育、经史。--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孔祥熙办学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祥熙当时办学的意义。(6分)[15分]

    A(1)根据材料,指出孔祥熙办学的特点。(9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祥熙当时办学的意义。(6分)[15分]

  • 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他在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后,曾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软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窝阔台汗三年(1231),耶律楚材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巨,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摘编自《耶律楚材》(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耶律楚材改革的意义。(6分)[15分]

    A(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改革的特点。(9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耶律楚材改革的意义。(6分)[15分]

  • 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22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著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12月26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29日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这一天,美国国务仰发表重要演说,指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计,后组成了由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1924年9月,“道威斯计划”除对德国今后的偿付额及偿付办法,款项来源和担保等作了规定外,还要求协约国向德国提供第一批约8亿马克(约合2亿美元)的货款,作为第一年偿付的主要部分。--《浅析(道威斯计划》制定的原因)(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对德国战倒赔偿付的态度,并分析二者的意图。(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道威斯计划”的影响。(7分)[15分]

    A(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对德国战倒赔偿付的态度,并分析二者的意图。(8分)

    B(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道威斯计划”的影响。(7分)[15分]

  • 7. 南宋之初的诗词作者,走出了单纯迫求技巧的艺术之塔,写出了不少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思的作品。这一艺术创作现象的出现是基于[4分]

    A宋词能表达优国优民情怀

    B北宋覆灭造成国破家亡

    C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需要

    D唐诗已难满足市民需求

  • 8. 陈炽曾提到:“中国出口之丝,每包百斤,仅值三百余金。上海西人所设缫丝各厂,购中国蚕茧,以机器缫之,每包值七百余金。后知中国手缫之丝不匀不净,不合西人织机之用.伊购归里昂以机器再绳,则以三百金购之华人者,仍以七百余金售之西人获利无穷矣.”材料反映出[4分]

    A中西农产品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

    B手工制品与机制品质量悬殊明显

    C近代中国纺织产品的价位被贬低

    D近代中国纺织原料出口价格低廉

  • 9. 启蒙先驱笛卡尔,既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伏尔泰在英国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做过很多实验;孟德斯鸿也写过多篇自然科学论文。康德在46岁前的主要著述都在自然科学方面。这些人物的经历说明了[4分]

    A启蒙运动诱发了近代科学技术创新

    B启蒙思想家借助科学思维认识社会

    C科学革命引发对政治观的重新审视

    D自然科学的社会影响胜过启蒙运动

  • 10.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创建了农业调整局,利用“国内分配”系统来设定玉米、棉花、乳制品、猪肉、稻米、烟草与小发的总产出量,结果茂盛的玉米没有采收而任其腐烂,六百万只小猪被宰杀遗弃。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4分]

    A采取立法手段以解决危机

    B防止盲目竞争出现生产过剩

    C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D主动协调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 11. 那时候,“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种理解[4分]

    A夸大了关苏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B忽视了欧洲国家逐渐崛起的事实

    C主要是依据政治念意识形态来界定

    D认为两极格局有利于当时世界稳定

  • 12. 王阳明在给弟子们讲解“大公顺应”时,弟子不悟。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据此可知,王阳明[4分]

    A认为“天理”存在于民间

    B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

    C阐述的是“致良知”思想

    D倡导“心外无物”学说

  • 13. 观察下面的清代河南大水灾年份分布表。据此可分析得出[4分]

    A康熙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水灾多

    B河南经济发展受黄河水患制约

    C水利失修和社会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D乾隆年间河南经济地位有提高

  • 14. 洪秀全坚持说“他和基督是平等的”。洪仁轩拒绝外国传教士直接向群众传播“福音”时说:“关于这一点,天王不愿依赖外援。他认为中国人可以自己做这件事,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尊严,不愿意从外国人手中接受福音。”这反映太平天国[4分]

    A闪耀着独立自主精神的光辉

    B与以往农民政权有本质差异

    C坚持其民族平等的外交政策

    D利用宗教宣传民族独立观念

  • 15. 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4分]

    A革除传统留学教育的并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

    C增强国人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

  • 16. 仅代中央任郎官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举孝廉、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二是经过“射策课试”,能通一项者就可以补文学掌故之缺,课试高第者可以任郎中。这种做法[4分]

    A意在实现官员思想的统一

    B使世卿世禄制被彻底打破

    C有利于选拔寒门子弟为官

    D促进人才来源途径多样化

  • 17. 据统计,1966年,山西全省幼儿园数量缩减至593所,太原市的幼儿园数仅有百家。1986年,全省幼儿园数为8228所、幼儿教学班24557个,其中学前班14267个,入园数65.35万人,入园率为40%,太原市幼儿园数为746所,并选出50余所先进幼儿园。据此可推知[4分]

    A改革开放后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B改革前后太原幼儿园数均高于省内其他地区

    C政治管理休制的变化推动了山西幼教发展

    D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急切

  • 18. 下图是1848年12月2日刊登的漫画《拿破仑之舟》,画中有一只脱了毛的拿破仑之脚,路易·波拿巴站在一顶三角帽里,那只鹰正将他连同帽子拖往岸上。漫画意在[4分]

    A波拿巴的民主政权得到法国民众拥立

    B波拿巴企图实现拿破仑民主革命任务

    C法国民众希望恢复拿破仑时的民主政治

    D波拿巴利用了民众对拿破仑的先人之见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