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二中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考试总分:1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龙海二中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5分)[15分]
  • 2.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摘编自E·R·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材料二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E·R·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7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8分)[15分]

    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E·R·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7分)

    B(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8分)[15分]

  •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图景类型大停滞的世界大分化的世界非国家化的世界大融合的世界特征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代表人物主张影响斯宾诺莎自我保存是人性的根本原则;民主制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政治的目的是自由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认证,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洛克提出社会契约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出分权学说其分权理论经孟德斯鸠改造,发展成为三权分立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卢梭的思想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人们把它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材料二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
  •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唐僧取经的典故,由于明朝《西游记》的渲染,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故事了。《西游记》突出地描写了唐僧的宗教热诚和旅行艰苦方面,至于学术成就,根本没有提到。不止如此,唐僧的性格,如《西游记》所描写的,忠厚老实,优柔寡断,偏听偏信。但历史人物的唐僧是虔诚的佛教徒,是非常坚强的,勇敢的,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百折不回,是个仁慈、厚道、博学多能、辩才无碍的英雄人物。——吴晗《杰出的学者玄奘》材料二僧玄奘,(隋)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广阅博览,接触了各派佛教经典和理论著作)。尝谓翻译者多久有讹谬,帮就(想去)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深通佛学,擅长辩讲),所在必为进释难(宣讲佛经,参加辩证会),蕃人远近咸尊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注:古之西域包含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旧唐书玄奘传》(1)根据材料概括小说与历史记载中唐僧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僧西游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9分)[15分]
  • 6.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劝办商会”,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振兴工商”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很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天津商务总会成立。从1903年到1906年间,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由上海商会发起的,并通电21处商会开展抵制美货运动。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机构一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国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商会是由企业以及参与工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士等资源组成的组织。被近代英美国家视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它起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改进对市场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的作用。——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商会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商会与近代英美商会的主要区别,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3分)[25分]
  • 7. .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4分]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 8.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4分]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B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C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 9. 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下图反映的可能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叶[4分]

    A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

    B我国文化产业产值的发展状况

    C我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D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 10.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是[4分]

    A殖民地广阔

    B工场手工业发达

    C工业革命开始较早

    D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

  • 11. 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苏联代表突然宣布准备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说:“为此我们提出了滴水不漏的理由”。美国代表团惊慌之余一时不知如何回复苏联。苏联这一做法[4分]

    A旨在推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从侧面表明了北约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组织

    C实为揭露美国霸权主义行径

    D变相反映了斯大林与美国争夺世界的战略

  • 12. 下图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整个欧洲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4分]

    A世界银行承担主要救助职能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崩溃

    C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亟待建立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 13. 下表为唐代天宝、北宋初年全国户数统计表唐天宝年间北宋初年秦岭、淮河以北54.5%40.1%秦岭、淮河以南45.5%59.1%表中呈现的变化[4分]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说明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 14.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4分]

    A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D“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 15. 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骏骏乎三代之遗意焉。”这说明徐继畲[4分]

    A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B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

    C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

    D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 16.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言论旨在[4分]

    A倡导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

    D唤醒愚昧民众之觉悟

  • 17. 1937年10月,当苏联军用物资拟借道越南转运中国之际,法国政府却决定禁止军火过境越南。直到1939年1月法方才允诺对越南边境运输允予便利。这反映了[4分]

    A欧战的爆发对法国远东政策产生影响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内部存在着矛盾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提高了中国地位

    D抗战初期中国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 18.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道路上行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4分]

    A个人财产不受保护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D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