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高三模拟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总分:1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福州三中高三模拟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指出,盐税日增,从原来三十三万两千余贯,增至熙宁六年四十丸万九千余贯,使当地百姓不堪其负。他请求朝廷“特赦两路应贩盐小客,截自三百斤以下,并与权免收税”。九年后又提出罢官府榷盐,使失业逃亡的灶户得以归业。苏轼认为,古代人口数就是参加生产的人数,人众国富。但汉代以后,情况有所不同。隋代是汉代以后人口最多的王朝,却不过二世就灭亡了。宋代人口之多甚至成为祸患,因为非生产人口太多,导致国贫民困,苏轼提出了“安万民”措施—‘‘均户口”,即通过移民使人口与土地资源有效配置。苏轼知杭州时运用价格杠杆提高常平仓收籴农民米价格,使农民米尽归常平仓,而诸郡富民“收籴厚利”的计划落空。一摘编自方宝璋《略论宋代苏轼的经济管理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的经济管理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轼经济管理思想的主要主张并加以评价。(9分)[15分]

    A(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的经济管理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轼经济管理思想的主要主张并加以评价。(9分)[15分]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有关1836年至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两段材料。材料一一、凡年满21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四、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五、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摘编自英国《人民宪章》(1837年)材料二英国的宪章运动历经1839年、1842年和1848年三次高潮,都以失败而告终。从主观上来说,参加运动的人员成分复杂,意见存在分歧,步调不统一,没有坚强的、统一的领导和强有力的组织,特别是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斗争经验,等等。从客观上来看,宪章运动的参与者提出的要求过高,很多不切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晚期是工业生产及对外贸易不断扩张的时期,工人的困难有所缓和,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工人对政治斗争的兴趣大减;英国统治阶级实行一些劳工立法,对工人阶级进行让步,这也促使许多工人离开运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宪章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归纳宪章运动的目的和失败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运动在民主宪政发展史上的主要作用。(7分)[15分]
  • 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明代的两淮盐利最大,徽商在两淮盐业中取得优势后,便迅速扩充了财力。——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晋)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明)章懋《枫山语录》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商帮兴起的因素及其资金流向的特点。(8分)材料二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14分)(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3分)[25分]
  • 4. (12分)有人说:“妥协”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必要的妥协是一种更加高明的策略,因为它能大大减少社会进步的成本。请举出近代中外历史各一例史实,对材料观点加以说明。(
  • 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汉建国以来,匈奴不断寇掠北境,汉军胜少败多,光武帝对匈奴施行防御战略。建国伊始,光武帝即拜苏竟为代郡太守抗击匈奴。建武七年,令杜茂屯田普阳、广武,以备胡。随后,光武帝对匈奴由防御转为消极退让。十三年,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居庸两关以东,而任匈奴左部转居塞内。十六年,卢芳降汉后,匈奴入寇更深。至二十、二十一年匈奴势力竟席卷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等地,严重威胁东汉国防。光武遂又大力加强防御。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后,物资短缺,然东汉政府只是接济以粮食和牛羊等物,并没有予以种籽、农具,以使其如汉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既避免了因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又维持了南匈奴的战斗力,南匈奴遂成为东汉政权护北的重要屏障。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光武于是对北匈奴“颇为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光武帝以“柔”为主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东汉政府精兵简政,为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摘编自陈金凤《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时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9分)(2)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6分)[15分]
  • 6. 王阳明在给弟子们讲解“大公顺应”时,弟子不悟。他便带他们到田间去,“见耕者之妻送饭,其夫受之食,食毕与之持去”。阳明当即道“这便是大公顺应”。据此可知,王阳明[4分]

    A认为“天理”存在于民间

    B注重“因材施教”教学

    C阐述的是“致良知”思想

    D倡导“心外无物”学说

  • 7. 阅读下表《嘉庆16年(1811年)台湾地区人口分布状况》,据此解读正确的是[4分]

    A清政府重视开发台湾地区

    B区域之间发展存在差异性

    C闭关锁国阻碍了人口迁移

    D小农经济使人口增长缓慢

  • 8. “羁糜”一词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充斥于君臣的上谕和奏折中;而在光绪朝以后,这个词便不多见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更是罕闻,这一变化反映了[4分]

    A主张师夷长技

    B固守华夷观念

    C趋向近代外交

    D改革外交机构

  • 9. 与苏军在苏德战场坚守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的成功范例相比,中国军队的抗战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仍然没能守住一个想守住的大中城市。由此可推知[4分]

    A中国政府持久性抗战的部署

    B现代化水平制约中国抗战

    C苏联援助中国是获胜的关键

    D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 10. 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分]

    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C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

    D农民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

  • 11. 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4分]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

    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

    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

    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 12. 观察下面两图,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4分]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 13. 《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部分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4分]

    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B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进步性

    C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D其制定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 14.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4分]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 15. 秦始皇时从不赦免罪犯,唐玄宗时曾下令流徒以下皆赦免,但唯“犯赃贿、十恶大罪不予赦免”,宋太祖在位16年中两次大赦,也规定“官吏受贿者不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4分]

    A破坏司法独立,限制了法律效用

    B恶化社会治安,加剧了社会矛盾

    C旨在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D法家地位下降,仁爱思想深入人心

  • 16.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3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4分]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社会革命的思想基础

  • 17. 根据对英国某镇l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4分]

    A圈地运动影响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人口流动频繁

    D工业机械化冲击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