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双流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考试总分:1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历史】四川省双流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25分)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是晋中商人最终的归途”。——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材料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儒学和新教伦理财富观念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两者不同的根源。(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财富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3)综上所述,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中的道德伦理观?(5分)[25分]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现象1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现象2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现象3新式工厂对于钟点时间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有作家这样描写上海工人上班情形:“大家都急忙的出了门,在临着臭沟的乱泥路上奔着”。在工人们的回忆里,准点上班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个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的状态。对上述三种现象,任选一种现象作简要评述。(只选现象不作评述不给分。10分)综合上述,请用一句话概括其所贯穿的主题。(2分)[12分]
  •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黄河流域“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江淮”。据考证,(东晋时)总数约90余万,约占政府领民的1/6。东晋政府没有把南迁侨户编入正式户籍黄籍,而编入专为侨户设置的临时户籍白籍,白籍人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由于战乱、灾害、暴政,又使不少人被迫成为无土可依、漂离就食的流民。大批流民的长期存在,不只意味着国家租税赋役的减少,更使统治者感到“流民散则转民为盗”的威胁。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地主阶级对于人口的吞噬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义务,还千方百计扩大人口,“竞招游食”更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逃避租税赋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成为豪强大族“私附”的“藏户”。东晋南朝之世,几代统治者致力于把侨户、流民实行编户,“土断”入籍,使大批人口纳入国家版籍,由此与世家豪族展开了激烈的人口争夺,在个别时期、个别地区成效较显著。但由于世代豪族地主是历代小朝廷的社会支柱,这就决定了“土断”的实施是有限度的。——摘编自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土断”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土断”的影响。(7分)[15分]
  •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康有为与光绪皇帝论法国革命时说:“民性可静不可动也。一动之后,若转石于悬崖,不至于趾不止也。《传》日: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民愚不知公天下之义则已耳。既知之,则富贵崇高者众之所妒,事权尊一者众之所争也。法民既远感于美民主之政,近睹于英戮查理士逐占士第二之故,则久受压制,具瞻岩岩,必倾覆之。”“则莫若立行干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如英之威廉第二后诸主然。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然则今日之中国,惟有实行欧洲十八世纪革命高潮中流行之平权思想而已。平权派之言曰: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故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此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盖政府之所以成立,其原理在于民约。故国民主政,为政治自由之要义。然则“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在君权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其提出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15分]
  •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内战前后,美国经济迅速起飞,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在1895—1904年间出现第一次兼并高潮。……这一时期的大企业最初称“托拉斯”,第一个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和名称的,就是约翰·戴维斯·洛克菲勒,他于1882年创办美孚石油公司,所以美孚石油公司成了美国现代经济组织诞生的标志。洛克菲勒为了兼并与之竞争的那些企业,不惜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或以许诺回扣和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引诱它们购买美孚公司的股份,然后一步步地将对手吃掉。图片说明:图一麦克鲁尔请艾达·塔贝尔写的一本书,讲述美孚石油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故事。艾达·塔贝尔经过四年的详细调查后说:“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根本核心并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公然蔑视合乎道德的正当商业惯例。”“以违反游戏规则的方式赢得的胜利不值一提。”图二一帮沾满墨水污迹的顽童,正在向约翰·戴维斯·洛克菲勒投掷土块,保守杂志《法官》试图保护他,洛克菲勒则飞奔而逃。(1)你认为艾达·塔贝尔所说的“合乎道德的正当商业惯例”的“游戏规则”指什么?图片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情景?(6分)(2)你如何看待约翰·戴维斯·洛克菲勒组建起的美孚石油公司?(9分)[15分]
  • 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俄罗斯从来是一个人统治,这不同于美国,美国是由一个系统来统治。持否定观点的柯西金未参与此事。这样,那些关于由谁来负责任的奇谈怪论便不攻自破。诚然,文件没有说明出兵目的和行动方式,尽管有消息说政治局根本没有召开这次会议;决定是在小范围做出的,然后“请”其余的人签名;没有人拒绝签名:每个人都害怕。不过,这仅仅是一种说法。然而,可以证实这个说法的有苏共中央书记扎米亚京的叙述:“只召集了4个人,勃列日涅夫、乌斯基诺夫、安德罗波夫和葛罗米柯,契尔年科书记也在场。在那里决定出兵阿富汗。使用的是尤里·符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提供的资料。讨论是如何进行的?我无法说。”除了那份由契尔年科书写的记录,什么也没有……在政治局历史上这是破天荒的:决议用笔写就,而非打字机。……安德罗波夫有一份非常详细的笔记,这得益于他的特别顾问和助理鲍里斯·谢苗诺维奇·伊万诺夫率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小组在阿富汗。应该说,伊万诺夫的电报较早暗示了解决阿富汗问题需要其他方式。安德罗波夫的笔记中毕竟有这样的话:如果现在我们还不使用武力支持塔拉基,那我们就会失去阿富汗。也就是说,布热津斯基“在苏联中亚国家身下制造一个‘绿色’下腹”的论调将成为现实。——(俄)A.利亚霍夫斯基著,刘宪平译《阿富汗战争的悲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爆发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阿富汗战争的影响。(8分)[15分]
  • 7.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4分]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 8.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4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 9. 1906—1907年,清政府先后颁行了多个奖励实业的章程,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该政策[4分]

    A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B使商人活动合法化

    C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

    D导致资本高度集中

  • 10. 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4分]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 11. 从1923年到1929年,在苏联财政人民委员会中,联共(布)党员比例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从60.3%下降到31.4%,文盲和少识字者则从0.1%提高到7.2%。这反映出该时期苏联[4分]

    A领导干部政治成分逐渐多元化

    B广泛发动群众推进新经济政策

    C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保障工业化

    D高度重视苏维埃政权经济安全

  • 12.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4分]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 13.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的核心思想是[4分]

    A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 14.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4分]

    A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市场经济理论已经引发初探

  • 15.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4分]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4分]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 17.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4分]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 18.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4分]

    A维护公民平等

    B强调法律至上

    C限制公权滥用

    D追求司法公正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