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市南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考试总分:4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历史】上海市南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雅典的民主(12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位雅典智者,于是有了如下对话: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雅典智者:回答A(4分)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雅典智者:回答B(4分)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雅典智者:回答C(4分)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12分]
  • 2. 社会大变革(13分)“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茍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⑴阅读材料,概括当时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4分)⑵作者对当时社会变革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说出你判断的理由依据。(3分)⑶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6分)[13分]
  • 3. 以法治国(25分)古代东方中国秦王朝与西方古罗马均重视法治,秦有《秦律》(已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罗马有《十二铜表法》,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八表私犯1)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7)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13)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14)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第九表公法2)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材料二:有五人(以上)为盗贼,赃值达一钱以上,就要斩左趾,又在脸上刺字涂墨,并服四年兵役,夜里要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不到五人,盗赃值过六百六十钱,判罚除斩趾改割鼻外,其余与上相同。有人偷摘别人的桑叶,赃值不到一钱,罚服徭役三十天。丈夫盗窃二百钱,在其妻处藏匿了一百一十,妻如知道丈夫盗窃,应按盗钱一百一十论处;不知道,作为守赃。甲控告乙方盗牛或杀伤人,现在乙没有盗牛、没有伤人。如甲系故意,则作为诬告他人判罚;甲年小,身高不满六尺,有马一匹,自己放牧,现马被人惊吓,吃了别人的禾稼,问应否论处?不应论处,也不应赔偿禾稼。问题:⑴判断以上材料分别是哪部法律文献,材料一是________,材料二是________。(2分)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依据?(2分)⑵阅读两则材料,找出两则法律判罚相同相近之处。(6分)⑶比较两则法律条文,谈谈你对罗马法特点的认识(15分)[25分]
  • 4. 西欧封建制度(12分)材料一我认为我如赐予教堂(或任何人)以彼所应得的恩宠,并在上帝的帮助下以书面文件保证此种恩宠可长期享受,必可增加王权的光辉。兹特宣布:我答应某地领主兼某教堂主教某某的请求,……特赐给他下列恩宠:在某主教教堂所现有的,以及以后该教堂靠上帝的恩宠所取得的庄园范围内,政府一切官吏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收敛罚款,或其他事物。此种权利俱由该主教和他的继任者执掌。——国王颁赐特免权文件材料二:我们希望,在我们王国里每个自由人必须按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出任何违反理性的事情。我们也告诫你们以及我们其他的忠臣把权利授给你们的附庸,对他们绝不做违反理性的事情。我们希望,我们每个人的臣民,都应跟随他的领主反对敌人、或执行他的其他要求。——《麦尔森法令》材料三:如我的忠臣中某人在我死后因对上帝和对我的感戴,愿遁世隐居,并且有子或有堪为国家有用之才的亲属,则他可根据自己的决定转让其领地。—《克尔西敕令》877年⑴材料中“忠臣”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这种君臣关系是如何确立形成的?(4分)⑵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维系君臣关系的纽带有哪些?(8分)[12分]
  • 5. 治世之道(13分)治世不一道。在乱世转世与盛世之时,均应采取相应的治世之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试以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以说明之。[13分]
  • 6. 4500年前的一份墓志文记载“要建好你在墓地的住所,那是你去往西天的驿站。死亡令我们沮丧,生存令我们快乐。但是不要忘记了,用石头建成的墓室却是为了永生。”该墓志文最可能出自()[2分]

    A尼罗河流域

    B希腊半岛

    C黄河流域

    D意大利半岛

  • 7. 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更是雅典灿烂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建成于下列时间轴的哪一阶段()[2分]

    A

    B

    C

    D

  • 8. 一位罗马作家对时局有这样的评论:“帝国之内一片升平……国家已经脱胎换骨,昔日优美的道德已一丝不存。平等遭到剥夺,所有人都一股脑儿,仰望听命于第一公民一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2分]

    A“第一公民”是指恺撒

    B“第一公民”受制于元老院

    C罗马帝国实力达于鼎盛

    D该作家是一位共和主义者

  • 9.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2分]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 10.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2分]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 11.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文中的王沔应该是()[2分]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 12.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2分]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 13. 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2分]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 14. “当否定种姓制度并对不同于终级客观实在的灵魂的信仰发出挑战的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它迷住了整个东亚。”材料中的宗教是()[2分]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 15. 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2分]

    A

    B

    C

    D

  • 16.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2分]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17. 汉代画像石《传经图》中描绘了汉代儒生传授经学的情景,其中的经可能是()[2分]

    A《道德经》

    B《山海经》

    C《易经》

    D《金刚经》

  • 18. 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2分]

    A春秋战国

    B汉唐

    C明清

    D近代时期

  • 19. 清朝康熙皇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副对联:“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万世一定之规。”这位思想家是()[2分]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 20. 能较为准确表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趋势的是()[2分]

    A

    B

    C

    D

  • 21. 历史上有这样一座城市,以奥斯曼建筑而著称,还有罗马甚至古希腊风格的建筑;众多的清真寺与许多古老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并立。这一座城市是()[2分]

    A罗马

    B雅典

    C伊斯坦布尔

    D巴黎

  • 22.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2分]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 23. “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当出现于()[2分]

    A希腊“古典时代”

    B中国夏商时期

    C吠陀时期的印度

    D中世纪的西欧

  • 24.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尊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祭天)。”这句话所体现思想的源头要追溯到()[2分]

    A西周

    B春秋

    C汉朝

    D宋朝

  • 25. 在中国古代,曾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并由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边疆地区是()[2分]

    A西域

    B琉球

    C吐蕃

    D腹里

  • 26.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从名称寓意来看,“行省”应是()[2分]

    A地方自制机构

    B中央派出机构

    C皇帝顾问机构

    D中央监察机构

  • 27.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史学家戴逸评价康乾盛世的主要视角应是()[2分]

    A古今的历史变迁

    B政治经济的互动

    C中外的历史比较

    D民族意识的消长

  • 28. 康熙曾说:我的伟大事业终于完成了。在这两年中,我栉风沐雨,三次穿越沙漠追击敌人,……连续的追击,加之百分之百的艰辛,才有了今天的胜利。这里的“胜利”是指[2分]

    A清剿明朝残余

    B派兵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入侵

    D平定准部叛乱

  • 29. 严从简在《殊域周资录》中描述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这一现象反映的是()[2分]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互市贸易

    D市舶贸易

  • 30. 下图《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制度开始形成的地区在()[2分]

    A

    B

    C

    D

  • 31. 有学者认为:“在文字发明以前,它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只要加以科学的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可靠的历史信息,如果能与考古资料恰当的印证,那么其中的真实成分将逐步显现。”“它”属于()[2分]

    A文献史料

    B图画史料

    C口传史料

    D实物史料

  • 32. 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汉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其中河西四郡位于()[2分]

    A

    B

    C

    D

  • 33.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这一现象是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的具体体现()[2分]

    A使用汉语

    B采用汉姓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与汉族贵族联姻

  • 34.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有政策“设计厅”之功能的是()[2分]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行中书省

  • 35. “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时期()[2分]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36.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3,1分]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 37. 《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3,1分]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 38. 根据下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3,1分]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1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3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1

  • 39. 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3,1分]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 40. 根据所学知识及下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3,1分]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