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测验卷(中国现代政治)

考试总分:26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历史】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测验卷(中国现代政治)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引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引自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引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引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8分)(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2分)(3)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4分)(4)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10分)[24分]
  • 2. (28分)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对独立和民主的孜孜以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持什么观点?结合“最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取得了哪些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10分)(3)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8分)[28分]
  • 3.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时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2分]

    A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加强立法,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C恢复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D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

  • 4. 下图内容反映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其背景是[2分]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5.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其历史背景不包括[2分]

    A近代历史的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

    C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

    D大陆放弃武力采用和平统一方针

  • 6.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2分]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7. 下图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国书,该国书签署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是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不结盟”原则④“一边倒”政策[2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8.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2分]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 9. 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和精神,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与时俱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2分]

    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

    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10. 下列史实中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影响的是[2分]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达成

    C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

    D万隆会议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 11.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2分]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C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 12. 1972年8月,田中与尼克松在夏威夷会谈,想了解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想法。当得到尼克松“预祝成功”的明确表态后,大平外相说:“首先是夏威夷大功告成了!这等于拿到了,去北京的单程机票。”这表明[2分]

    A日本已经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日本的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大

    C中日邦交关系已经基本实现正常化

    D中国希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 13. 2014年4月16日《北京日报》报道,外交部长王毅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双方已经商定,2015年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形势下,这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要密切配合,办好有关活动。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2分]

    A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

    B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已使联合国名存实亡

    C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D中俄两国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 14. 《中国的法制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2分]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剥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 15. 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①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②始终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③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④是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2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2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失效后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 17. 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2分]

    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

  • 18.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2分]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 19.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年份195019561960196619701971票102434475176[2分]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 2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是[2分]

    A中苏建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C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

    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 21.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此时此刻,我们都会想起两位伟人,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当时双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基础是[2分]

    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B欧共体的力量日趋增强

    C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安全利益

    D两国意识形态已经趋于一致

  • 22. 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

    A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23.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分]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24. 2014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载文披露,新中国成立当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把毛主席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及表达建交愿望的“公函”迅速送达各国,……文件不是送交某某国家使领馆,面是递交到外国具体人员手中,对收件人不称官衔,只称“先生”。这种外交礼仪形式显示了新中国[2分]

    A谋求尽快获得各国承认的急切心情

    B要与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愿望

    C展示在世界舞台上独立平等的地位

    D努力打破世界大国对新中国的孤立

  • 25.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2分]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26.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2分]

    A睦邻友好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求同存异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