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2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但放逐投票会议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为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摘编自张锐智《论雅典“贝壳放逐法”及启示》材料二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刺史(俸禄六百石)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摘编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与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特征。(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试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所蕴含的治国思想。(6分)[20分]

    A(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与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异同。(8分)

    B(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特征。(6分)

    C(3)根据材料并结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试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所蕴含的治国思想。(6分)[20分]

  • 2. (17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罗兹·墨菲《东亚史》材料三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5分)(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7分)[17分]

    A(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5分)

    B(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5分)

    C(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7分)[17分]

  • 3. (13分)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10%左右。材料二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材料三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1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15816万余元,1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中国金融年鉴》(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2分)(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6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13分]

    A(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2分)

    B(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6分)

    C(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13分]

  • 4.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丈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2分]

    A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

    C手工业和商晶经济的繁荣

    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5.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2分]

    A不固定性对立性

    B松散性对立性

    C不固定性松散性

    D松散性契约性

  • 6.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2分]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 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2分]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 8. 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2分]

    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

    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

    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

  • 9. 《海国图志》记载:“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在这里魏源主要强调[2分]

    A发展工业

    B重视商业

    C发展军事

    D传播宗教

  • 10.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1892-1974)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消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2分]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C《九章算术》的实埔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 11. 据《旧唐书·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文帝年号)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由此判断[2分]

    A科举制已经正式形成

    B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

    C杜正伦出身世家大族

    D杜正伦可以赢接做官

  • 12. 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2分]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 13.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2分]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 14.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2分]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外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15.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2分]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 16. 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2分]

    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

    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

    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

  • 17.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2分]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18.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2分]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本质变化

  • 19.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2分]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 20.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2分]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 21. 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2分]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22.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2分]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

  • 23.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人抵北方之地,士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做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2分]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 24.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2分]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 25.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大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占代希腊[2分]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丁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 26. 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丁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2分]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 27. 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2分]

    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 28.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2分]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