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襄阳一中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测试题(一)

考试总分:3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2届襄阳一中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测试题(一)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下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摘自新华网材料二: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下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摘自新浪网材料三: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材料四:(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4分)(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4分)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2分)(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4分)[16分]
  • 2. 2006年岁末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14分)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材料四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3分)(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2分)(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14分]
  • 3. “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2分]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 4. 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2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5. 近几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并出席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已于10月初部署。以上事实不能反映()[2分]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 6. 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2分]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 7.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一1913年)该材料不能说明()[2分]

    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 8.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2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目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9.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2分]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合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 10. 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2分]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 11.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世纪初站在”牛顿“肩膀”上观察时空,并比他“看得更远”的科学巨人是()[2分]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 12.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⑥清朝[2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

  • 13.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2分]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14. “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2分]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 15.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2分]

    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16. 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找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④“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排序正确的是()[2分]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 17.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2分]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

    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

    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 18.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的两次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因素有()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②都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都重视发展教育④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 下表显示甲、乙、丙三国1950年与1980年的国民平均生产毛额(以1985年的美元为计价标准)。根据本表判断,甲、乙、丙三国最有可能分别是()年代19501980增长率甲国157811183609%乙国359413408273%丙国89311557374%[2分]

    A甲:英国;乙:法国;丙:西德

    B甲:台湾;乙:苏联;丙:日本

    C甲:日本;乙:西德;丙:美国

    D甲:美国;乙:台湾;丙:法国

  • 20.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摘自温家宝《仰望星空》。作者在诗序中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有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上述诗句和诗序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是()[2分]

    A一个民族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B一个民族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

    C一个民族只有在逆境中沉着冷静、振奋精神,才能取得巨大进步

    D一个民族只有探索宇宙奥秘,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 21.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2分]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23.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是()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③五四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俄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上述情况说明()[2分]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

    D经济全球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根本差异

  • 25. 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美国南北战争前有种植园主,德国在普鲁士改革后保留了容克,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了,上述四个阶级:“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的共同点是()[2分]

    A都是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维护者

    B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

    C都是反对革命的旧势力

    D都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阶级

  • 26.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2分]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 27.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2分]

    A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B从最初的经济一体化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C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D欧元的诞生

  • 28.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分]

    A20世纪30年代初

    B20世纪4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 29. 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2分]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就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C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把中央集权制向全国推广,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实行的

  • 30.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2分]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 31.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2分]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32.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2分]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33.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丁芒的《气节颂》诗中没有提到的英雄人物是()A.林则徐B.陈化成C.邓世昌D.谭嗣同[2分]

    A

    B

    C

    D

  • 34.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2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35.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2分]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36.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2分]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意大利

    D英国

  • 37. 如果你是18世纪60年代的法国邮政员,你发现有一封奇怪的邮件。封信上并没有收信人的具体地址和姓名,只见信封上写道:“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宗教狂的对头,被压迫者的救星……(共17个称谓)”你会把它投递给谁()[2分]

    A康德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