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卷

考试总分:2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10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从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认识?材料三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少年时期被公认为“一个头脑清醒、沉默和有思想的小伙子”。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大量的科学著作。1672年发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论文,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1668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促使人类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有学者对于牛顿做过这样的评价:“……牛顿是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天才。因为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机会只能有一次。这对牛顿来说是幸运的。但是,这个幸运是在特定的社会和科学背景下,只能由具备相应的科学才能、素质的人去获得”。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特定社会和科学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牛顿的科学成就,说明“牛顿的理论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15分]
  • 3. 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反映了[3分]

    A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

  • 4. 2010年8月3日,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洪桐大槐树景区为这个特殊的“寻根”团举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寻根祭祖仪式。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3分]

    A行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 5. 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3分]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 6.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3分]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 7. 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3分]

    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 8. 在科幻电视连续剧《魔幻手机》中,科学家将穿梭多维空间的新功能植入一款名叫“傻妞”的手机中,“傻妞”穿梭时空回到唐朝,帮助孙悟空制服了黄眉大王。“穿越时空”可以找到的理论依据是[3分]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牛顿力学

    D细胞学说

  • 9. 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投资持续低迷,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资本的“静坐罢工”。这一现象[3分]

    A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

    B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C导致工业生产恢复缓慢

    D表明新政金融政策失败

  • 10. 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3分]

    A政治关系地域化

    B统治关系神圣化

    C人际关系平等化

    D等级制度固定化

  • 11. 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发现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它[3分]

    A标志着商代铜币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完全取代了贝币

    B表明商业“以谋取货币,谋取交换价值”,积累财富为目的

    C商品交换的品种不完全限于普通的手工业品及农牧畜产品

    D反映了商品交换需要有商业的媒介来组织发达的商品流通

  • 12. 中国自古就有“民众说话,共同议政”的共和政治思想,但真正实践为政治制度却表现为[3分]

    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3. 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3分]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 14.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3分]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15.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说明雅典民主[3分]

    A范围狭窄

    B方式落后

    C性质原始

    D形式开放

  • 16. 1971年,尼克松提出当今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3分]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 17.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3分]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 18. 2007年,杨洁篪外长曾说,该组织成立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在反恐和能源合作等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杨部长所说的“该组织”指的是[3分]

    A上海合作组织

    B八国集团

    C世贸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 19. 《周髀算经》、《水经注》、《黄帝内经》、《甘石星经》等中国古代科技往往以“经”命名,而且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的特征之一是[3分]

    A儒学化

    B理论化

    C通俗化

    D思辨化

  • 20. 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3分]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 21. 《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3分]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 22. 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我们(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据此可知,苏格拉底[3分]

    A认为法律和人性应同等重要

    B强调雅典城邦法律高于特权

    C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D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 23. 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前进。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3分]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启蒙思想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 24.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属于[3分]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 25.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3分]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

    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 26.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3分]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D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 27.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3分]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