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十四)政治
A(1)产能即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率即实际生产能力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B(2)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量约一半,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38万吨,其中粗钢8408万吨。同时我国一些特种钢材还要进口,如模具钢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进入2015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不振,钢铁需求趋于萎缩。材料二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增加税源、扩大就业等原因,不顾中央政府关于不得违规扩大钢铁产能的要求,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给予当地钢企大量财政补贴。政府依法该管的,有的却没有管住管好,如对本地企业违规排污放松监管。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6分)(2)结合材料二,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12分]
A(1)如果你是智者,请你指出一个原因,并说明其哲学依据。(6分)(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两手空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选取两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12分]
A(1)依据国际组织的不同分类方法,IMF分别属于哪种类型?2015年我国与诸多国际组织有着密切往来,请例举一个国际组织及我国领导人参与的该组织活动。(6分)(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货币有哪些积极意义?(6分)[12分]
A(1)中国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却缺乏拥有深厚品牌文化的顶级品牌。分析出现这一尴尬现状的文化原因。(6分)(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企业该如何更好地塑造品牌。(6分)(3)就政府在民族品牌发展中的责任写一篇时事小论文。(6分)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左右。[18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民经济的支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D市场竞争的平等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A表明收入再分配更加重视公平
B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优化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
D表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C要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把经济效益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B
C
D
A增加居民消费→增加民生支出→增加财政收入→拉动经济增长
B增加民生支出→增加财政收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消费
C增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民生支出
D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居民消费→增加民生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进一步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有利于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C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A执政为民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B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
C县委书记是国家职能的直接行使者
D权力是否受到监督是党和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
A群众——领导——群众
B量变——质变——量变
C否定——肯定——否定
D对立——统一——对立
A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要全面地看问题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D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A节外生枝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因小失大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是价值规律自发起作用的必然结果
C是通过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D表明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我国勇于担当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责任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C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改变
D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自我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