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九中2016届高三语文入关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总分:2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四川省泸县九中2016届高三语文入关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8分]
  • 2. 第一卷文言文中,你认为荆轲和秦舞阳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5分)荆轲:秦舞阳[5分]
  • 3.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分]
  • 4.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秋波媚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4分)(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8分]

    A(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4分)

    B(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8分]

  • 5. 补写出下列名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3)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7)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8)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6分]
  • 6. 写出“响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6分]
  • 7. 文中划线的语段间接地映射出了作者的“山居心情”。请根据划线语段的内容推想作者理想中的生活情景。(6分)[6分]
  • 8.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扑进画框”的几个理由。(6分)[6分]
  • 9.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4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4分]
  • 10. 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6分)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串联词(1):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串联词(2):[6分]
  • 11. 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月24日23:00网友@空游无依: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写下这样几个字,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游客素质不高损国人形象《南方都市报》: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南海网》:“丁锦昊到此一游”是造祖先的孽《新华日报》:“到此一游”令谁蒙羞?《半岛都市报》:“到此一游”是没有底线的炫丑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 1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甄别/箴言忸怩/拘泥暮霭/和蔼劳累/危如累卵

    B譬如/癖好菲薄/绯闻阡陌/歼灭舍弃/退避三舍

    C编纂/撰写颓圮/枸杞窒息/彘肩喋血/鹣鲽情深

    D创伤/惩创作揖/舟楫攒射/积攒纤维/纤尘不染

  • 1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酣畅金钢钻目眦尽裂峥嵘岁月

    B忸怩明信片按图索骥陨身不恤

    C戌边化妆品叱咤风云风靡全球

    D嘻笑渡假村振耳欲聋甘败下风

  •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奥运会最大的现场就是北京这座偌大的城市,置身其中的每个市民,他们的嘉言懿行,都会生动地诠释着付出的朴素含义。

    B报告文学《〈红楼梦〉化妆师》说:“堂堂西北大汉,直磨得形销骨立,比弱不禁风的林妹妹的身子骨儿还虚。就这么醍醐灌顶般地折腾。”

    C如果什么都按书上写的,按图索骥,不追求实际的话,就会做不好事情。

    D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

  •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不但……还……”联结的内容一般表示递进关系,但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C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表现了……热情奔放“搭配不当。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使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 16. 对1、2两自然段文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美的创造过程中,最影响人的快感的,是文字之美的追求。

    B只要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一种过人的技巧,深切地掌握一种语言的特质,巧妙地给以组合拼接,使它们具有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丰富的表现力,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C语言表达上的精确、洗练、丰富、生动,在创作实践中,则指一种美的语言结构的建立,最终是形成某种格式化的东西,以文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徐志摩、闻一多的优秀诗作。

    D在形式固定为文体格式之后,人们能够更好地从中体会其美妙之处,因此,只有形成程式化,才能更好地体现诗歌语言的美感。

  • 17. 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数、字数,语法规律、语音、语调在配合上的和谐,韵律效果的讲究等,在汉语诗歌中比在外国诗歌中表现得更为独特而鲜明。

    B舒婷的《四月的黄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语意直白,可谓境生象外,韵味无穷。

    C能创造出鲜明的意象、具有多重蕴藉、妙用通感等是创造诗歌语言美感效果的主要条件。

    D余光中的《乡愁》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入诗,于缠绵悱恻的幽情低诉中写尽了家国念与乡关愁,化抽象为具象,十分感人。

  • 18. 根据文中对通感的解释,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是以色彩(视觉)来写心绪。

    B“柳外轻雷地上雨,雨声滴碎荷声”“人殊丽,粉香下,夜寒风细”,这种充满丰富想像的描写让人获得了整体性的审美感受。

    C“我安详地等待,那绿茸茸的梦”“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绿茸茸的梦”“闪闪烁烁的声音”,使得梦幻和声音都有了绚丽的色彩,收到奇思妙趣浑然天成的审美效果。

    D“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蜜甜和忧愁形成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绪。

  • 19. 下面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秦王还柱而走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宽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攻击

    D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 20. 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3分]

    A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B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C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

    D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 2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4分]

    A作者由“在水边找船”,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好汉们穷途末路时的落草场面,感叹自己现在的处境也和他们一样。

    B第四段作者提及某一石板上自己留着的“当年的刻痕”。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一种复杂的情感:对往昔欢乐生活的回忆与留恋以及对今日不能实地探访的些许叹惋。

    C第五段引用古人诗句,意在说明作者夜游八景,忆起了当年的生活,沉醉于幽深的诗境而不能寐。

    D现代都市男女在不断质疑都市生活的同时,却又无法逃离这种生活,这种矛盾的心态与作者“扑入画框”、亲近山水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作者自如地穿行于农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之间,散步在诗境之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