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期初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总分:2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期初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小作文下面是《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想象一下,如果宝钗来看宝玉,会有怎样的情景?请描写出来。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50分)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子固若是,是当慢我。(4分)(2)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4分)(3)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4分)[12分]

    A(1)子固若是,是当慢我。(4分)

    B(2)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4分)

    C(3)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4分)[12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 5.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分)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分)[4分]
  • 6. 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5分)[5分]
  • 7.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造次必于是,。(《论语》)(2),隔叶黄鹂空好音。,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4)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至于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夕济兮西澨。,将腾驾兮偕逝。(屈原《湘夫人》)[8分]
  • 8. 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8分)[8分]
  • 9.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 10. 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B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卡西莫多擒获。(《巴黎圣母院》)

    C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保姆佩葛蒂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做人箴言。(《大卫•科波菲尔》)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 1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 13. 下列关于“君子人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年龄长幼,只有具备君子人格,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B君子人格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C君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它会被赋予新的内容。

    D君子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智慧,是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 14. 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尽管散见于儒家典籍中,但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且永远不会过时。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B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C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D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 17.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赋与薅草左右逢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装祯寥郭罄竹难书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C整饬迄今振古烁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插坐换档以身作责日月惊天,江河行地

  •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 20.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的《陈情表》选自《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为《陈情表》。

    B江西的命题理念和命题特色:坚持科学的语文观,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以纲(教纲和考纲)为纲、以本(教材,即课本)为本的操作依据。

    C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 2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4分)[4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