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年级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总分:16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年级文科历史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3分)(2)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分)(3)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12分]

    A(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3分)

    B(2)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分)

    C(3)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12分]

  • 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2)两材料中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分)[16分]
  • 3. (10分)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了很多心思,促成了清末一场重要的变革。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康有为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康有为《恭谢天恩并陈编篡群书以助变法请速筹全局者》材料二、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臣于变法之事,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令其可施行章程条理皆以备具,若皇上决议变法,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材料三、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发动维新运动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手法是托古改制。笔者依据故宫新发现的资料,断定康有为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即仿洋改制。——王晓秋《康有为的仿洋改制与戊戌维新》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2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3分)(3)综合参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2分)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3分)[10分]
  • 4. (10分)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往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一一《贞观政要》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一一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4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分)(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3分)[10分]

    A(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4分)

    B(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分)

    C(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3分)[10分]

  • 5. (16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材料二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8分)(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16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鞍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效,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鞍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彭安玉《论商鞍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鞍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10分)[16分]
  • 7.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2分]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 8.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观点找到明太祖颁布的几道圣旨作证据乙提出皇权有所限制的观点找到张居正的相关政治活动作证据丙查阅到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结论丁查阅到《大明律》的具体内容得出明代法律至上的结论[2分]

    A

    B

    C

    D

  • 9. 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2分]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本土的宗教

    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

  •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贡献的是[2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1. “作为当今之策,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此种言论应出现于[2分]

    A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

    B农奴制废除后的俄国

    C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D统一战争后的德意志

  • 12.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举例: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大前提),希腊人是人(小前提),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正确的

    B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错误的,结论是错误的

    C大前提是错误的,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正确的

    D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 13. 下列改革措施与解释准确的是[2分]

    A北魏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无条件分配给农民

    B王安石的免役法——根据每户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

    C戊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制,改试策论

    D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 14.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2分]

    A政治民主

    B民族独立

    C富国强兵

    D近代工业

  • 15.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明治维新中“和魂才洋才”的观念反映了[2分]

    A日本文明的国际化

    B西方文明的日本化

    C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西洋化

  • 16. 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2分]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盗匪

    C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

    D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