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入学考试.

考试总分:2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株洲市醴陵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入学考试.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话●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鯢,小车无顿,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材料二西方的文化也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5分)材料三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一一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4)依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6分)[25分]

    A(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6分)

    B(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8分)

    C(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5分)材料三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一一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D(4)依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6分)[25分]

  • 2.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2分)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6分)他为什么推崇朱嘉的思想?(7分)[25分]

    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2分)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

    B(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6分)他为什么推崇朱嘉的思想?(7分)[25分]

  • 3. 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2分]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 4. 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应用的记述,其中与图片所示形势相关的是[2分]

    A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决死生之分

    B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

    C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D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盖一-舟之人命所系也

  • 5. 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果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这说明了当时[2分]

    A儒教受到了其他思想的挑战

    B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C封建迷信左右了民众的思想

    D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

  • 6.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2分]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 7. 康德指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追求[2分]

    A人身自由

    B现实幸福

    C思想自由

    D人的美德

  • 8.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2分]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

  • 9.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及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2分]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10. -.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2分]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C创作的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为主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 11.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2分]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 12.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其中使个人从政治的外在束缚中获得解放的是[2分]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 13. 顾炎武弟子潘来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2分]

    A精详考据

    B博辨文辞

    C借古讽今

    D明道救世

  • 14. 李贽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由此可以看出二人都[2分]

    A否定君主专制

    B具有批判精神

    C提出新的社会设想

    D站在新阶级立场上

  • 15.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2分]

    A天人感应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

  • 16. 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2分]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

  • 17.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2分]

    A社会契约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天赋人权.

  • 18. 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2分]

    A卢梭

    B康德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 19.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2分]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

    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 20.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发表了《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提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两种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李大钊[2分]

    A反对东方文化崇尚西方文化

    B主张在中国大力推行理性与人文主义

    C混淆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界限

    D主张纠偏当时激进的文化观念

  • 21. 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2分]

    A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 22. 有一天,在体育课下课后回教师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2分]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亚里斯多德

    D苏格拉底

  • 23.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2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2分]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 25.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1843年正式出版后少有人问津,甚至有守旧官吏主张将其付之--炬。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产生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2分]

    A清政府放松舆论管制

    B《天演论》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D《海国图志》贝学习西方器物

  • 26.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2分]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27.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2分]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