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卷(一)(新课标)

考试总分:2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语文模拟卷(一)(新课标)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2)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10分]
  •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夏季暑湿,蓉香正气水、蓉香正气液是家中常备药,尽管这两种药物仅一字之差,①____。虽然表面看起来两者都是液体制剂,但从生产工艺到口感,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②____,蓉香正气液不含乙醇。蓉香正气水的制法是将药材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后进行过滤,合并过滤液,混匀。而蓉香正气液的制法是将药材加60%乙醇加热提取,然后将提取液中的乙醇加热除去,只保留水溶液。其实,不论对什么药物,还是不妨花些时间阅读药品说明书,从而避免③____。[6分]
  • 3. 请结合材料观点,从肯定或淡定角度谈一谈对诺贝尔奖的看法。(6分)[6分]
  • 4. 诗界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形象的。(6分)[6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出师表》中,,说明凡事多征询侍中、侍郎意见的效果的两句是“,”。(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美周瑜“”,容姿威武雄壮,是为了突出自己“”,显示了词人雄奇的气魄和笔力。[每空1分]
  • 6. 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 7. 小说结尾写到“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改为“麦穗梦见青稞己然灌浆,泛着淡淡的金黄,迎着雪域高原的寒风”好不好,为什么?[6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文化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又有“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又有“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秉性难改”,又有“随遇而安”……这种有趣,同样体现在当下生活现场,如,电脑键盘录入,让各种见闻与思考直接变成了汉字,于是,一些人开始提笔忘字;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让查找资料易如反掌,于是,很多孩子开始远离字典甚至不会查字典;汽车上的GPS导航,让人们不再记路、识路……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阐述一下你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 9. 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一、二写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风生,给人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

    B三、四句勾勒出一幅人花相映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C五、六句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风流少年,他们借着垂杨暗中窥视。

    D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令人断肠。

  •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习以为常揭示相关性效应

    B屡见不鲜揭示相关性现象

    C习以为常揭露因果性现象

    D屡见不鲜揭露因果性效应

  • 1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

    B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C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

    D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

  •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

    B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C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

    D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

  •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

    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

    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

  •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B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C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面对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D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面对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 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小说题目为“麦穗的故事”,一方面概括了文章关于士兵麦穗的成长这一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应文中多处关于麦子的梦,意蕴丰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写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军人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的形象。

    C小说塑造了以主人公麦穗为代表的边疆战士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的副连长,不断鼓励麦穗的营长。

    D复习时,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麦穗开始了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他边唱边流泪,最终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战友们的鼓励助他顺利考上军校。

  •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评委们对不同政治品味的作家抱有偏见,文学奖已被广泛视为一个文学伪装的政治奖项。’

    B承认诺贝尔奖权威性,但不应将其看成是衡量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标准。

    C由于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中国作家残雪令国人感到欣喜。

    D获奖者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长激素会在人睡眠时分泌

    B人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

    C人体想要分泌生长激素必须睡眠

    D睡眠充足有益于人体分泌生长激素

  • 20.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文章三、四段对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目的却是相同的。

    C文章梳理了中外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论证重心则是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D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 2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许多获奖的作家陷入了默默无闻的境地,而其他被陪审团拒绝的作家的作品却都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B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C从获奖结果中,我们要看到差距。这样对营造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是有利的。

    D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说:中国定会获奖。

  •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

    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

    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