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4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月考文综试卷
A(1)简述材料1所反映的思想及影响。(9分)
B(2)材料l和材料2的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C(3)材料3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9分)[26分]
A(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2分)和_____________(2分)。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分)
B(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4分)
C(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4分)
D(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2分)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4分。)
E(5)、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严峻课题,攸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4分)[28分]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发明了块炼钢技术
B开始用煤作燃料
C开始用焦炭冶铁
D发明了灌钢法
A北宋造纸业发达
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达
A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利可图
B国家不鼓励投资工商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风险大
D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D公民民主权利具有法律保障
A依法行政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经济调节职能
D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气温波动上升
B降水增多
C气温变化不大
D降水有所下降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初春
A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
C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域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A刀耕火种阶段
B石器锄耕阶段
C青铜器阶段
D铁器阶段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我国司法机关坚持依法行政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A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基层民主逐步走向制度化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
C我国的国家基层政权机关得到巩固和加强
D我国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已充分实现
A积极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建言献策为国分忧解难
B自觉接受公民监督集中民智、倾听民意
C集中专家智慧着眼科学决策
D听证于民决策利民
A①
B②
C③
D④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末期
D20世纪60年代。
A由中部向东北、西北、西南迁移
B由平原向山区迁移
C由内陆向沿海迁移
D由较发达地区向较落后地区迁移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A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
B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C经济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D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A进行基层民主管理
B行使监督权
C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D行使国家权力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依法行政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增强服务意识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