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必修2专题检测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A(1)这首古诗描述人类对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栖息的资源,从而有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有和等。(8分)
B(2)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下列环境问题与上述类似的是。(1分)A.大气污染B.酸雨C.石油短缺D.水土流失
C(3)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自远古以来就是一片碧海云天、树木葱茏的好地方,如今却被碱漠和荒沙覆盖,成为的发源地之一。居延海的干涸是入湖的河水量逐年所致,由此引发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急剧恶化。(6分)
D(4)古诗中的人类活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哪些观念?(3分)[18分]
A(1)写出A、B、C各环节代表的含义。(填序号)(3分)①运输销售②使用③采集处理A:,B:,C:。
B(2)图示各环节,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有、、等。(6分)绿色产品是指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的产品。选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
C(3)(多选题)广泛使用绿色产品有利于。(2分)A.增加碳排放量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资源利用率D.降低生活质量
D(4)列举三项生活中公众可以普遍参与的绿色消费行为。(6分)[17分]
A(1)石榴红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和。(3分)
B(2)(多选题)石榴红村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有。(2分)A.减少水土流失B.改善大气质量C.降低土壤肥力D.增加煤炭产量
C(3)将下列内容填入图4—6的空白方框中。(填序号)(4分)①科教②景区资源与环境③经济收入④人口
D(4)兴办“农家乐”既能使当地农民增加,提高生活水平,增强保护的环境意识,又能提高当地政府和开发资源的经济能力,从而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分)
E(5)“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的就业。(3分)[15分]
A跨流域调水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减少浪费和污染
A公平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A水土流失、酸雨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酸雨、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酸雨
A退耕还湖
B生态移民
C优化能源结构
D南水北调
A青海玉树发生的地震
B华北地区的旱涝
C南方地区的酸雨
D东南沿海的台风
A资源的短缺
B环境的污染
C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的推进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A森林锐减
B鱼类死亡
C酸雨增多
D人类寿命缩短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A遗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存环境多样性
A人口增长过快
B资源短缺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A增加本国的木材消耗总量
B抑制市场上林木价格上涨
C保护本国的自然生态环境
D延长本国的木材生长周期
A传统的发展模式
B盲目的毁林开荒
C落后的生产技术
D掠夺式的矿产开采
A减轻热岛效应,美化环境
B减少噪音污染,增加水源
C减少大气污染,保持水土
D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温
A10°N~25°N的印度半岛
B30°S~40°S的大陆西岸
C40°N~50°N的大陆东岸
D25°N~30°N的大陆东岸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
B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辐射物污染
C生物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AB曲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C和AD曲线
A公平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A选购无磷洗衣粉
B大力倡导高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C用电低峰时多开空调
D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
A大量燃烧煤炭
B过度开荒垦殖
C干旱加剧蒸发
D工业污染严重
A噪声污染
B水体污染
C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
A控制人增长
B大力开发资源
C工业废弃物达标排放
D扩大生产规模
A不断压缩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
B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C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D属于人定胜天的人地关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