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总分:3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由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由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材料四古代的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中心,因而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二、四,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出现了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12分)[18分]
  • 2.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3年6月16日,他(罗斯福)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第一部分规定私人企业可制定包括公平竞争、调整工资和工时的公平竞争法则,以及成立全国工业复兴总署,由它统一保障企业主、劳工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均不受侵犯。同时,临时列入该法的第二部分则规定要拨款33亿美元去实施规模宏大的公共工程,诸如修建铁路、水坝和学校等,随后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公共工程署。——金重远、冯玮、李海东《世界现当代史》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它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改善的办法实行高积累多投资,发展粗放型经济。——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计划经济是苏联经济运作的杠杆。1929年5月,全苏联第五次苏维埃大会审议并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投资为646卢布。该计划到1932年底,以4年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其间国民收入增长86%,劳动生产率提高约38%。当时西方世界正陷于经济大危机之中,而苏联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令世人为之侧目。——金重远、冯玮、李海东《世界现当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调整生产的措施有哪些?(6分)其意义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8分)(3)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相同点。(2分)[22分]
  • 3.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2分]

    A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

    C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

    D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 4.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2分]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 5. 周杰伦的《青花瓷》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它传神地表现出我国青花瓷高超的制造工艺。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6.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2分]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 7.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2分]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 8.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2分]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没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9. 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2分]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 10.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2分]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发展生产力

    C表明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和牛奶

    D讽刺苏联的僵化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 11. 右图是唐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图中的“市”是指[2分]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 12.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2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13.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2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4.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分]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 15.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2分]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 16.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为此苏联推行的政策是[2分]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颁布《土地法令》

  • 17. 右图反映的是[2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 18.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2分]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19.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症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2分]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 20.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2分]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21. 观察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2分]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 22.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2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23.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目睹西方先进的技术,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掀起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自强”思想指导下创办的企业是[2分]

    A洛克菲勒公司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永利制碱公司

  • 24.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厂家数开工纱锭数布机数外商企业16家338960锭1986台华商企业25家484192锭2016台[2分]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25.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你认为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2分]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26.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2分]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 27.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2分]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 28.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件事: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能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2分]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29.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的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这说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2分]

    A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C股票投机的过度

    D生产能力的迅猛发展

  • 30.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2分]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C股票价格暴涨,出现“炒股热”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31. 二战后,受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①实行国有化②制定经济计划③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④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2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2. 英国《每日邮报》爆料,2009年,全英有近500万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失业在家,同时他们的家人也都没有工作。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庭全靠政府供养,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向政府伸手要钱,不愿再去工作了。这表明[2分]

    A福利的过度投入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福利政策是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

    C福利已经发展成为公民权利

    D英国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