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统考(开学考试)试卷

考试总分:3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统考(开学考试)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四: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材料五: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什么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4)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20分]
  • 2.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材料二: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材料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20分]
  • 3.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2分]

    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 4.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材料描述的是()[2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 5. 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2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6. 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2分]

    A清政府屈辱外交不得人心

    B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意识觉醒

    C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

    D国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

  • 7.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2分]

    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 8. 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2分]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9. 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2分]

    A分封制的瓦解

    B郡县制的实行

    C封建制度的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 10. 唐睿宗李旦执政后期,武则天为篡夺皇位而大肆杀戮李唐宗亲及亲唐忠臣,受到宰相刘炜之的反对,武则天即命肃州刺史王本立审问刘炜之。炜之怒斥王本立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拒绝回答王本立的各种问题。“凤阁鸾台”指()[2分]

    A尚书省和中书省

    B中书省和门下省

    C门下省和尚书省

    D尚书省和吏部

  • 11. 有关鸦片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2分]

    A鸦片战争是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B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法、美资本主义列强也获得了与英国同样的侵略权益

    D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2分]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C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 13.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2分]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

    C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14.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2分]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 15.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以往的救国主张的最大区别是()[2分]

    A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B提出打倒军阀

    C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 16.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为此,中共中央于1947年6月,命令刘邓大军()[2分]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打响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 17. 《礼记》载:“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材料反映的制度是()[2分]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2分]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 19.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2分]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 20.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2分]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 21.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2分]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 22.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2分]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23.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2分]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 24. 有人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其主要依据不包括这场革命()[2分]

    A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 2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2分]

    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口号

    B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

    C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26. 按照战争常识,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但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区的人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动员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某些地区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解放区的战争动员能力主要基于()[2分]

    A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丧失民心

    B解放区“耕者有其田”基本实现

    C解放区各级地方政权的巩固

    D华东、中原战场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

  • 27.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2分]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 28.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危害是()[2分]

    A刺激了列强的侵华欲望

    B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

  • 29.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2分]

    A极力维护天朝上国体制

    B认识到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刻本质

    C将国家尊严放在第一位

    D认识到外国公使入京的巨大危害

  • 30. 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2分]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 31.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2分]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 32.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对()[2分]

    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