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6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整顿轮船招商局的原因。(6分)
B(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经济生涯发生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8分)[14分]
A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
B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
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A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等地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而农田日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厂,必然之势也。”
C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D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某人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A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
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
C人类进入了钢的时代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特别紧密
A东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速度不一
B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
C西欧城市与农村人口数变化频繁
D工业文明下城市化进程远快于农业文明
A这一时期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被逐步打破
B中国传统思想仍占据主流意识形态
C近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新旧杂陈
D近代报刊成为宣传新知的媒介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B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迅速成就巨大
C农业得以发展但其经济权重大幅下降
D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推进顺利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A
B
C
D
A政府已无力承担社会保障
B社会保障的发展得到了重视
C惩勤助懒现象日益突出
D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A认识到自己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B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
C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D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消除了意识形态影响
C努力拓展外交空间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A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B政府不抑制兼并
C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封建土地私有制
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的淡薄
C经济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
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扩张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C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D解决了私人工厂生产的盲目性
A经济危机此起彼伏有力冲击了自由市场
B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刺激导致权贵资本主义
C后期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刺激导致民主的不协调
D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体,国会被权贵控制
A现有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B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够
C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D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下降
A宣传反共反苏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A美苏争霸
B苏联解体
C德国统一
D东欧剧变
A一五计划
B人民公社制度
C大练钢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大量增加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