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总分:1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分]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分)(2)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2分)(3)自被古冠服随车后。(2分)[7分]
  • 3. 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3分]
  • 4.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6分)(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下联:(2)中秋上联: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6分]
  • 5.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5分)[5分]
  • 6.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远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请以火花和浪花的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60分]
  • 7. 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8分]
  • 8. [10分]
  •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五弦琴白居易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⑴请根据诗意解释窗下的古琴“日日生尘土”的原因(4分)⑵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赵叟演奏技艺的高超的?请简要赏析。(6分)[10分]
  • 10. 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6分]
  • 11. 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6分)[6分]
  •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3分]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C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D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 13. 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

    B

    C

    D

  • 1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

    B

    C

    D

  • 16.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3分]

    A

    B

    C

    D

  • 17.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5,2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