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6学年度九年级科学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期中测试 浙教版
A(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B(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C(3)拉力F的功率。[8分]
A(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
B(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选a或b填空)口通入。[4分]
A(1)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个考题;
B(2)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4分]
A(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B(2)进行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猜想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猜想③▲。
C(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10分]
A(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填“食醋”、“酱油”或“黄酒”);
B(2)肥皂水的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C(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填序号)。A.HCl、NaOHB.HCl、NaClC.NaOH、NaClD.H2O、NaCl[9分]
A(1)你认为实验室一般不选用铁屑的主要原因▲;不选用镁片的(2)主要原因是:a.▲b.▲
B(2)要制取1克氢气需锌粒多少克?[7分]
A(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B(2)称取10.6g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C(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8分]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A
B
C
D
A
B
C
D
A回收废旧塑料袋,再加工成汽油等燃料
B节约用料,提倡食物简单包装,少使用和有偿使用一次性购物袋
C用纸制包装用品代替塑料包装用品
D把塑料等废物集中掩埋到江河湖海底部
AN、M、H、R
BR、H、M、N
CR、M、H、N
DN、H、M、R
AP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P球:上升,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Q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Q球:上升,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A
B
C
D
Aa处产生白色物质
Bb处生成蓝色沉淀
Cc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Dd处产生气泡
A
B
C
D
A味精
B白酒
C酱油
D醋
A等臂杠杆
B费力杠杆
C省力杠杆
D省功杠杆
A石灰石
B纯碱
C熟石灰
D苛性钠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减少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②→③
A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
B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铜
C氢氧化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
D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A船上大量宋代瓷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B负责起吊的“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打捞船,把“南海一号”吊起时,吊绳对“南海一号”的拉力没有做功
C“南海一号”在浸泡800多年后仍保存完好原因之一是其所沉没的水下环境氧浓度低,附着有大量淤泥,使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氧化破坏
D在“南海一号”到达码头平移至“水晶宫”的这段路是重力没有对物体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