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度九年级科学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期中测试 浙教版

考试总分:3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6学年度九年级科学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期中测试 浙教版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等质量的两种常见金属A和B,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的金属硫酸盐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曲线可以看出: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B的活动性▲(填“强”或“弱”)(2)最终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A比B多,这又说明A的原子量比B的原子量▲(填“大”或“小”)[6分]
  •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救援队员使用撬棒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或DN用力撬起石块1,较省力的方向是▲。(填DM或DN)[3分]
  • 3. 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2)杠杆平衡后,若在a点挂3只50g钩码,那么在b点应挂▲只50g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3)若在a点挂3只0.5N钩码,在d点用弹簧秤拉,发现弹簧秤的读数为3牛时杠杆也能水平平衡,原因可能是▲。[6分]
  • 4.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升2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00N,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求:(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拉力F的功率。[8分]

    A(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B(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C(3)拉力F的功率。[8分]

  • 5. 固体化合物A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B是盐。为了确定它们的成份,各取适量两种固体粉末混合均匀,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流程: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判断化合物A为▲。[6分]
  • 6. 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3分]
  • 7. 课题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学习模式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选a或b填空)口通入。[4分]

    A(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

    B(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选a或b填空)口通入。[4分]

  • 8. 我省某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四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酸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请回答:(1)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个考题;(2)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4分]

    A(1)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个考题;

    B(2)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4分]

  • 9. 科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王和大伟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2)进行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猜想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猜想③▲。(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10分]

    A(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B(2)进行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猜想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猜想③▲。

    C(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10分]

  • 10. (6分)现有C、H、O、Na、S五种元素,试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1)导致酸雨产生的气体是▲(2)汽水中含有的酸是▲(3)金属氧化物▲(4)最简单有机物▲(5)酸▲(6)碱▲[6分]
  • 11. (6分)在“汞、食盐、熟石灰、干冰、石油、稀硫酸”六种物质中选择填空。(1)生活中常用做调味剂的是▲(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3)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5)体温计里的银白色金属▲(6)用来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的是▲[6分]
  • 12. “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勇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填“食醋”、“酱油”或“黄酒”);(2)肥皂水的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填序号)。A.HCl、NaOHB.HCl、NaClC.NaOH、NaClD.H2O、NaCl[9分]

    A(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填“食醋”、“酱油”或“黄酒”);

    B(2)肥皂水的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C(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填序号)。A.HCl、NaOHB.HCl、NaClC.NaOH、NaClD.H2O、NaCl[9分]

  • 13. 实验室有3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现要求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它们。甲同学选用一种盐溶液,乙同学选用一种有色试剂,它们都得到了正确结论。则甲、乙两位同学选用的试剂分别是:甲▲,乙▲。(填名称)[6分]
  • 14. 小乐同学分别用1克的铁屑、锌粒、镁片与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制取氢气,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与当地金属价格如下表所示。(1)你认为实验室一般不选用铁屑的主要原因▲;不选用镁片的(2)主要原因是:a.▲b.▲(2)要制取1克氢气需锌粒多少克?[7分]

    A(1)你认为实验室一般不选用铁屑的主要原因▲;不选用镁片的(2)主要原因是:a.▲b.▲

    B(2)要制取1克氢气需锌粒多少克?[7分]

  • 15.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2)称取10.6g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8分]

    A(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B(2)称取10.6g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C(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8分]

  • 16. 科学实验室中有一瓶部分标签被腐蚀的常用无色溶液A(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⑴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用化学式表示,至少写出两种)。⑵根据如下实验现象分析判定A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6分]
  • 17. 如图,小明同学和小新同学进行叠放物体大赛,要求把图甲中所示的三个质量均为1千克、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体泡沫塑料块按图乙叠起来。小明和小新叠起这堆正方体泡沫塑料块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0秒和20秒。那么,小明至少做功__▲_焦(g取10N/kg,),小新做功的功率至少是▲。小明和小新同学在叠放物体时所消耗的化学能▲他们对物体所做的功(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9分]
  • 18. 小明家里有一小袋粗盐,有一天他发现敞口放置的粗盐表面有溶解现象。经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潮解,原因是粗盐中含有小量氯化钙和氯化镁。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对粗盐进行提纯。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1)将粗盐全部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2)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3)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完全反应后,加热、蒸发、结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晶体。[6分]
  • 19. 捣臼是以前在农村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具,你的爷爷奶奶可能就用它做过年糕,如图所示。捣年糕时,脚用力踩B端,A端上升;抬起脚,A端下落,这样石槌反复撞击蒸熟的米粉,可使年糕变得有韧性。若石槌质量为50千克,木杆AB长5米,A端离支撑点O的距离为1米,不计木杆AB自重。则(1)要将石槌抬起,作用在B端的力至少为多少牛?(通过计算后回答)(2)若另一人帮着一起踩,踩在靠近端的位置最省力。(填“A”、“B”或“O”)(3)现在做年糕所需的动力大多来自电动机,则使米粉变得更有韧性。这时的机械能是由能转化而来。[7分]
  • 20.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4分]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 21.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着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4分]

    A

    B

    C

    D

  • 22. 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制成的青铜。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碳还原法炼锡沿用至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判断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4分]

    A

    B

    C

    D

  • 23. “白色污染”是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减少“白色污染”所采用的下列方法中,不符合环保原则的是(▲)[4分]

    A回收废旧塑料袋,再加工成汽油等燃料

    B节约用料,提倡食物简单包装,少使用和有偿使用一次性购物袋

    C用纸制包装用品代替塑料包装用品

    D把塑料等废物集中掩埋到江河湖海底部

  • 24. 有M、N和R三种金属,已知在它们的氧化物中只有N的氧化物溶于水,且其水溶液pH>7。M不溶于盐酸,R的盐不适宜在M质的容器中盛放。则M、N、R连同H四者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4分]

    AN、M、H、R

    BR、H、M、N

    CR、M、H、N

    DN、H、M、R

  • 25. 一轻质杆支于水平的转轴上,可绕轴在竖直面上自由转动(杆的质量和杆与转轴间摩擦不计),当杆左右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和M(m<M)两金属球时,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现把转轴位置从O向右移到O/处,在杆转动到竖直位置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分]

    AP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P球:上升,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CQ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Q球:上升,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 26. 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4分]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 27.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4分]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 28.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选项甲乙、丙、丁A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烧碱、碱石灰B常见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C常见营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D常见碱烧碱、纯碱、熟石灰[4分]

    A

    B

    C

    D

  • 29. 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4分]

    Aa处产生白色物质

    Bb处生成蓝色沉淀

    Cc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Dd处产生气泡

  • 30. 亮亮同学曾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4分]

    A

    B

    C

    D

  • 31. 小强从科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决定制作一个“无壳的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下列哪种物质?(▲)[4分]

    A味精

    B白酒

    C酱油

    D

  • 32. 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是(▲)[4分]

    A等臂杠杆

    B费力杠杆

    C省力杠杆

    D省功杠杆

  • 33. 在一次农科所对山区技术支援中,测提某山区的土壤浸出液pH约为5,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要使作物能良好生长,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改良土壤,农技人员可采用的方法是施用(▲)[4分]

    A石灰石

    B纯碱

    C熟石灰

    D苛性钠

  • 34. “神舟7号”于2008年9月25日晚9时发射升空,完成各项任务后,于28日成功返回着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4分]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减少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

  • 35. 下列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4分]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

  • 36. 氮气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可采取下列操作:①通过浓硫酸,②通过填充氧化铜的加热管,③通过氢氧化钠浓溶液,④通过浓盐酸。最好的组合顺序是:(▲)[4分]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②→③

  • 37. 中华民族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下图即为我国东汉晚期所铸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4分]

    A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

    B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铜

    C氢氧化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

    D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 38. 在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举重比赛,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4分]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 39. “南海一号”为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阳江海域的宋代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从勘测到打捞历时二十年,终于在2007年12月22日浮出水面,住进了“水晶宫”。下列有关打捞过程中科学问题说法错误的是:(▲)[4分]

    A船上大量宋代瓷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B负责起吊的“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打捞船,把“南海一号”吊起时,吊绳对“南海一号”的拉力没有做功

    C“南海一号”在浸泡800多年后仍保存完好原因之一是其所沉没的水下环境氧浓度低,附着有大量淤泥,使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氧化破坏

    D在“南海一号”到达码头平移至“水晶宫”的这段路是重力没有对物体做功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