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考试总分:3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苏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每空1分]
  • 2. 1938年9月《》的签订使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每空1分]
  • 3.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14世纪~20世纪初,那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①②(2)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①从纪念章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②用最简短的—句话评价图中的历史人物。①②(3)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①联系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西方相比,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什么不同?②在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①②[6分]
  • 4. 中国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的和平解决。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的完成。[每空1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文献通考》材料二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廿二史札记》材料三朕(朱元璋)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明末纪事本末》材料四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1)材料一中的美好设想得益于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二,宋代有哪些入仕途径?(至少两例)(1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罢天下科举”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3)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这句话的含义?(2分)[6分]
  • 6. 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材料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一篇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制”两个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材料四: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材料五:“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请回答:(1)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1分)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1分)(2)分析材料二、三,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有何企图?(1分)材料四中,“冷战消失”的标志是什么?(1分)(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新秩序”?(1分)面对“世界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1分)[6分]
  • 7.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由成龙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演唱的新中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的歌词,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1分]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8.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历史期末考试,希望中学七年级一班的李刚以“和谐”为主题进行了知识总结:传说中尧舜禹的“禅让制”是古代最民主和谐的政治制度;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建造的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春秋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人与人之间和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人与自然应当和谐;西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是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和谐的一个典例。你能发现李刚的知识总结中有几处错误()[1分]

    A1

    B2

    C3

    D4

  • 9. 《大国崛起》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1分]

    A“弃旧图新”指明治维新

    B“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的入侵

    C闭关锁国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 10.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分]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爆发到扩大,到进一步扩大,终于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在反法西斯的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与以上环节相对应的事件是()[1分]

    A德国闪击波兰——德军进攻法国——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

    B德国闪击波兰——德军进攻苏联——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德军进攻苏联——珍珠港事件——柏林战役

    D德军进攻苏联——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 12. 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美苏两国采取的措施的相同之处在于()[1分]

    A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B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13.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别,与之相对应的两个朝代分别是()[1分]

    A周朝秦朝

    B汉朝元朝

    C秦朝汉朝

    D周朝元朝

  • 14. 《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材料所述灌溉工具的最早使用是下列哪一朝代?()[1分]

    A曹魏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 15.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1分]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16.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1分]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公布了“一五计划”

  • 17.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见右图)的主要原因是()[1分]

    A开展生产合作

    B进行集体劳动

    C实行包产到户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 18. 秦王朝没能像秦始皇期望的那样“传之万世”,仅仅十余年就被一个新王朝取代了。下列哪些史实发生在这个“新王朝”统治时期()①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②削弱封国势力③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④大兴文字狱⑤张骞通西域⑥开通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⑦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1分]

    A②③⑤⑥⑦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④⑥⑦

  • 19. 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1分]

    A东汉

    B唐朝

    C隋朝

    D南宋

  • 20. 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1分]

    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1. 英国伦敦大学王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说:“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请问:“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这一政体的法律基础是什么?()[1分]

    A君主专制,《权利法案》

    B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

    C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

    D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 22.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西方的一位科学家听到消息后说:“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潘多拉魔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充满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还有希望的匣子)。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1分]

    A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网络信息技术

  • 23.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1分]

    A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运动

    D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

  • 24.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个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1分]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2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1分]

    A五四运动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26.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1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 27. 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小明同学整理制作了如下表格,请判断正误。()[1分]

    A

    B

  • 28. 右侧两枚邮票是为了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伟人”和“一件大事”。邮票上的“大事”为邮票上“伟人”的学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分]

    A

    B

  • 29. 华盛顿在1783年12月的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分]

    A

    B

  • 3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辽、西夏对峙的时期。()[1分]

    A

    B

  • 31. 以下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已经出现。()[1分]

    A

    B

  • 32.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个条约是《辛丑条约》。()[1分]

    A

    B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