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如皋初级中学新课程结束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考试总分:1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2014学年度如皋初级中学新课程结束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中学阶段是人生花季,是孕育果实的季节,在这个阶段,有烦恼也有欢乐,下列是九年级学生小明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请你运用《思想品德》的道理回答下列问题。情境一:学校举行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小明精心准备,满以为自己设计的作品会获奖,结果发现榜上无名。他看了那些获奖作品后非常不满,对同学抱怨说:“我的创新设计比他们新颖,他们的作品都没我的好,甚至有个作品都是抄袭的也获奖了。评委真是有眼无珠,这不公平!”(1)小明对没能获奖所持的态度,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4分)情境二:小明对传感技术很感兴趣,平时就爱摆弄各种小制作。一听说省组织物联网传感技术创意大赛,就积极报名参加。他和另两名同学组成小组,根据各自的特长,落实各自责任,查阅资料,精心准备设计方案,最后他们设计拼装的“电子导盲犬”获得了创意作品一等奖。(2)他们的成功对青少年成才有哪些启示?(4分)情境三:小明拿着获奖证书回家,干家政服务的妈妈很高兴,教育他要好好努力,考上名牌大学,这样才能成才,才不会像她这样没有出息。(3)你怎样看待小明妈妈的观点。(3分)[11分]
  • 2. 九(4)班的微博开通了!下面是学生小林通过班级微博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让我们一同分享,关注现实,完善自我。信息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我们要向雾霾宣战”。在分析雾霾天气加剧的原因时,小李列举了以下一些行为或想法:不少中学生习惯于让父母开车接送;居民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并且认为“别人随意燃放,我也可以”;吸烟人群增加,且不分场合,认为“我烟瘾难耐,吸烟产生的烟雾对增加PM2.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请针对小李所分析的雾霾天气加剧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增加哪些方面的意识?(6分)信息二:如皋“虎妈”丁某,为儿子制定了八大家规,采用“威胁、贿赂、利诱、甚至体罚等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设计的道路努力”。2013年,15岁的儿子被如皋某一热点高中录取。(2)面对丁某的教育方式,有人大加赞赏,也有人口诛笔伐,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阐述理由。(3分)[9分]

    A(1)请针对小李所分析的雾霾天气加剧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增加哪些方面的意识?(6分)信息二:如皋“虎妈”丁某,为儿子制定了八大家规,采用“威胁、贿赂、利诱、甚至体罚等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设计的道路努力”。2013年,15岁的儿子被如皋某一热点高中录取。(2)面对丁某的教育方式,有人大加赞赏,也有人口诛笔伐,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阐述理由。(3分)[9分]

  • 3.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3月8日8时11分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239人全部下落不明,其中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处置,加快搜救。目前,包括中国、马来西亚、美国、越南等国出动大量飞机和舰艇,正积极参与联合搜救行动。材料表明()①我国政府十分尊重和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②合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④党和政府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2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 4. 王叔叔要去美国做生意,临行前大家纷纷给他提建议。你觉得哪些建议有道理()①美国人吃饭用刀又,你带上筷子,还有山西老陈醋,吃相文雅点,声音不要太大②你英语不行,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人又傲慢,除了谈生意,少和他们来住③要入乡随俗,尊重对方文化和习惯,对人热情些,但不要低三下四④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只在华人圈内交往,多参加公益活动,主动融入当地社会⑤融合两国文化的差异,以我为主[2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 5.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他的作品寄出后,等来不少退稿信,甚至受到讥讽。但他从不气馁,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这说明()①经历挫折才能成功②战胜挫折需顽强拼搏③人生难免经历挫折④面对挫折需乐观自信[2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是著名的南开大学容止格言。它说明有教养的人()[2分]

    A偏重仪表形象

    B特别关注穿着打扮

    C注意生活细节

    D注重内在品质修养

  • 7.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伤亡。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媒体声明,“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这一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的恐怖袭击事件,呼吁将恐怖袭击实施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绳之以法。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②当前,我国民族矛盾非常突出③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保持社会稳定④面对险境,公民要学会自我保护,积极维护生命安全[2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8. 南通百盛家政服务公司的企业家成雪萍,先后资助多名贫困儿童重返校园,帮助更多姊妹创业致富,被授予第四届“南通市十大女杰”称号。该事实说明的道理与以下俗语典故的内涵相一致的是()[2分]

    A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 9. “对不起,不小心把你的书本碰掉地上了。”“没关系,拾起来就行。”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2分]

    A宽容并不意味着纵容

    B宽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C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D宽容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 10.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曾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多次强调的议题,如今上升至一个新的政策高度,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做()①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②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权③体现了对青少年的社会保护④有助于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磨砺意志,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2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 2013年3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规定,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十种不文明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受处罚者也可申请参加社会服务抵扣部分罚款。该条例还提出探索建立文明记录档案。上述规定有利于()①树立公民意识②培养好习惯③保护个人隐私④杜绝不文明行为[2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2月26日,网友“城里羊”在南通某论坛发帖《爆料!原来南通话起源于古常州话》,帖子附有一篇论文的截图: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及方言特点又与本地区历史上的居民构成融合相互应证。这个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也引爆南通话起源之争。“网友的极大兴趣”表现出()[2分]

    A南通地方文化习俗具有独特性

    B好奇心能激发人们研究探索新问题的欲望和热情

    C明辨是非需要保持清醒和独立,不随波逐流

    D公民行使权利应该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和相关法律

  • 13. 培根认为:“谈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说明()[2分]

    A高雅的情趣使人眼界开阔,能培养出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B文学家才会有高雅情趣

    C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高雅情趣自然而生

    D好习惯受益终身

  • 14.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这启示我们,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有利于()①消除居民收入差距②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鼓励劳动者创业致富[2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这说明()[2分]

    A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B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坏习惯则会使我们终身受害

    C培养好习惯必须要有实际行动

    D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不能被习惯所左右

  • 16. 海南一网民患感冒后,在网上发信息称自己是H7N9禽流感患者,引发市民恐慌。后当地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并以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对该网友进行了处罚。这一事例告诉我们()①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必须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③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2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7. 《江南style》红遍全球,各种style的衍生版层出不穷。对于“社会流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只要是流行的东西,就一定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②对社会流行事物,我们要勇敢追逐,做到与时俱进③青少年在追求流行时,一定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④青少年要提高辨别能力,要善于区分各种流行是否高雅[2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