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1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安全生产
A审批;
B登记;
C淘汰;
D监管。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B公开、公正、公平;
C及时、准确、合法;
D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A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作设施。
A综合管理;
B综合监督管理;
C监督管理;
D规划管理。
A管理、业务、生产经营;
B业务、行业、生产经营;
C行政管理、生产、经营;
D管理、生产、行业。
A25;
B16;
C10;
D35。
A50;
B25;
C10;
D16。
A130,0.3;
B130,0.6;
C190,0.3;
D190,0.6。
A15;
B20;
C25;
D30。
A隔绝氧气;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着火源;
D控制火势。
A每年一次;
B每半年一次;
C每季度一次;
D一个月一次。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许可人;
C工作票签发人;
D值班负责人。
A总工作票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
B总工作票负责人和分工作票负责人;
C总工作票负责人和当值调度;
D总工作票负责人和工作票签发人。
A工作许可人;
B被监护人员;
C工作负责人;
D工作班成员。
A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确认、签名的时间;
B计划开工时间;
C签发人签发的时间;
D运行单位收到工作票的时间。
A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B无任何安全措施,可单独巡视;
C穿绝缘靴,可靠近任何设备;
D穿绝缘靴,但可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A不宜;
B禁止;
C可以。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A5;
B3;
C4;
D6。
A工作票;
B事故抢修单;
C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D操作票。
A电气第一种工作票;
B电气第二种工作票;
C带电作业工作票;
D口头或电话命令。
A电气第一种工作票;
B电气第二种工作票;
C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
D电气第二种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
A工作票终结;
B工作终结;
C工作票回收;
D工作验收。
A可以;
B不宜;
C尽量避免;
D严禁。
A2;
B4;
C6;
D8。
A5~10min;
B3~5min;
C1~2min。
A外侧;
B外侧偏内;
C内侧;
D内侧偏外。
A拨打120急救;
B用干布抹去;
C用绷带包扎患处;
D用大量清水冲洗。
A多股铜线;
B多股铝线;
C多股软铜线;
D多股铝铜线。?
A特种作业人员;
B工作班全体人员;
C被监护人员;
D高空作业人员。?
A必须;
B不可;
C禁止;
D可以。?
A个人保安接地线;
B标示牌;
C接地线;
D电缆。?
A监护人;
B发令人;
C受令人;
D调度员。
A设备停电时;
B设备不停电时;
C人员工作中与设备带电部分;
D人员工作中与设备不带电部分。
A人身轻伤;
B发供电设备因自然灾害超过设计标准承受能力而发生的事故;
C无法采取预防措施的户外小动物引起的事故;
D风电机组被迫停运时间超过90天。
A2m;
B3m;
C4m;
D5m。
A触电、窒息急救法;
B紧急救护发;
C人工呼吸法;
D正确操作法。
A1000V;
B1500V;
C2000V;
D2500V。
A电压动作型;
B电流动作型;
C交流脉冲型;
D直流型。
A20~50mm;
B30~60mm;
C40~70mm;
D50~80mm。
A2;
B3;
C4;
D5。
A15,30;
B30,15;
C30,30;
D15,15。
A合上,拉开;
B合上,分开;
C放上,分开;
D关闭,分开。
A工作监护人;
B工作许可人;
C值班员;
D值班负责人。
A绝缘介质试验;
B局部绝缘试验;
C绝缘特性试验;
D直流耐压试验。
A雷电冲击耐压、操作冲击耐压;
B雷电冲击耐压、谐振过压试验;
C谐振过压试验、操作冲击耐压。
A法拉第效应、电磁感应效应;
B法拉第效应、电磁效应;
C电磁效应、静电效应;
D法拉第效应、集肤效应。
A2米;
B5米;
C8米;
D10米。
A大幅下降;
B大幅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3年。
A5℃;
B10℃;
C15℃;
D20℃。
A直流系统供电;
B线路保护;
C主变两侧断路器;
D母线保护动作。
A2.6、2.8;
B2.7、2.9;
C2.8、3.0。
A0.6m、1.2m、5.0m;
B0.6m、1.5m、4.0m;
C0.6m、1.5m、3.0m;
D0.6m、1.5m、2.0m。
A0.7;
B0.8;
C1.0。
A0.2m;
B0.35m;
C0.4m;
D0.5m。
A125;
B200;
C400;
D300。
A24小时、48小时;
B12小时、24小时;
C36小时、72小时;
D6小时、12小时。
A7,92%;
B7,90%;
C10,92%;
D10,90%
A追究第一责任人;
B追究安全责任人;
C谁主管、谁负责。
A10、10;
B50、50;
C10、50;
D50、10。
A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将变动情况记录在工作票签发登记簿上;
B告知全体工作班人员并由新工作负责人将变动情况记录在工作票上;
C由工作票签发人同意并通知工作许可人,工作许可人将变动情况记录在工作票上。
A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B先固定后搬运,再止血后包扎;
C先止血后包扎,再搬运后固定;
D先包扎后止血,再固定后搬运。
A生产技术;
B设备管理;
C调度管理;
D运行管理。
A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B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
C防止带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
D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
E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A填用第一种工作票;
B填用带电作业票;
C按口头或电话命令执行。
A带电作业;
B电气第一种;
C线路第二种。
A事故应急抢修单;
B电气第二种;
C带电作业;
D电气第一种。
A不准延期;
B可延期一次;
C可延期二次;
D可延期三次。
A班组长;
B班组安全员;
C场长;
D安监部。
A工作负责人指挥;
B违章指挥;
C错误指挥。
A生产方式及其储存类型;
B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C协调性及干扰性;
D形态和数量。
A着火;
B有关;
C现场。
A内部结构;
B运行状态;
C停电状态。
A一般由二人进行;
B值班员可以干其它工作;
C若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处理。
A保存至交接班;
B保存三个月;
C长时间保存。
A要有监护人和操作人在场,由监护人接受;
B只要监护人在场,操作人也可以接受;
C可由变电站(所)长接受。
A固定;
B结实牢固;
C移动;
D不动。
A工具室;
B控制室;
C高压室;
D蓄电池室。
A电气连接部分;
B工作组;
C作业点;
D设备间隔。
A设备;
B电网;
C人身;
D操作。
A花线;
B铜线;
C皮线;
D照明线。
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A16%,900μL/L;
B18%,900μL/L;
C16%,1000μL/L;
D18%,1000μL/L。
A潜藏着的祸患;
B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C各种危险物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D人、机、环境的危险性。
A不经许可;
B汇报领导后;
C请示调度后。
A劳动生理危害因素;
B职业性危害因素;
C劳动心理危害因素;
D劳动环境危害因素。
A断路器,熔丝;
B熔丝,接地闸刀;
C断路器,隔离开关;
D隔离开关,接地闸刀。
A热备用;
B冷备用;
C检修;
D跳闸
A拟票人;
B发令人;
C操作人;
D监护人。
A值班长;
B操作人;
C监护人;
D运行值班员。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A要结扎站在伤口的近心端;
B直接结扎在皮肤上;
C禁止在上臂中1/3处结扎,以免损伤桡神经;
D每扎1小时要松一次,每次松1到2分钟。
A止血;
B加垫;
C不乱动骨折的部位;
D马上使用适当的手法使骨折部位复原。
A心室颤动;
B热效应;
C机械效应;
D血管灼烧。
A指尖;
B手背;
C手掌;
D手腕。
A一月;
B1周;
C一个季度;
D6月。
A每周;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年。
A摇表;
B振动测试仪;
C远红外测温仪;
D望远镜。
A螺栓本身质量缺陷;
B风机满发;
C施工时紧固工艺不当;
D传动轴承严重磨损。
A立即报警;
B立即撤离现场;
C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D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
A四不放过;
B实事求是;
C谁主管、谁负责;
D尊重科学。
A三月;
B五年;
C六月;
D七月。
A30;
B45;
C50;
D60。
A30;
B40;
C50;
D20。
A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B黄色标志、红色标志、绿色标志;
C通行标志、指向标志、停止标志。
A1;
B1.05;
C1;
D1.5。
A立体胸部按压;
B胸外心脏按压;
C膈下腹部按压;
D仰头抬额法。
A头上方伸展;
B两侧躯干旁;
C胸前交叉。
A1.0m、2.5m、3.0m、6.0m;
B0.7m、1.0m、1.5m、5.0m;
C0.35m、0.6m、1.5m、5.0m;
D2.0m、3.5m、4.0m、6.5m;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C事故损坏的设备未恢复不放过;
D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A4.0;
B6.0;
C8.0;
D10.0。
A应急救援、不定期;
B应急救援、定期;
C应急、不定期;
D应急、定期。
A报告违章人员的主管领导予以制止;
B当即予以制止;
C报告专职安全人员予以制止;
D报告公安机关予以制止。
A绝缘手套;
B绝缘垫;
C绝缘靴;
D携带型地线。
A工作票签发人;
B工作票负责人;
C工作许可人;
D工作监护人。
A调度员;
B工作许可人;
C操作发令人。
A一次造成3人以上轻伤;
B发电厂升压站110kV以上任意电压等级母线全停;
C110kV以上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爆炸;
D风机机舱罩坠落或塔架倒塌或一次脱网风电容量50MW以上。
A误动作;
B误整定;
C误报警;
D误安装。
A0.5h;
B1h;
C2h;
D3h。
A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
B交班制、接班制、巡回检查制;
C班前会制、班后会制、巡回检查制;
D设备运行制、设备检修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
A每轮班一次;
B每月一次;
C每天一次;
D每周一次。
A可填用一张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B可填用一张电气一种工作票;
C需分别填用电气带电作业工作票;
D可填用一张电气二种工作票。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A要办理工作票;
B不要工作票;
C用口头联系;
D用手势联系。
A批准;
B纠正;
C许可。
A停电部分;
B带电部分;
C有电线路。
A高频高压发生器;
B工频高压发生器;
C低频高压发生器。
A3;
B2;
C2.5;
D1.5。
A绝缘;
B保护层;
C接地;
D保护装置。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安全责任。
A一经操作即可停电;
B邻近设备已停电;
C全部停电;
D部分停电。
A线路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
B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
C线路断路器上;
D线路断路器旁边。
A应急处理;
B物理特征;
C使用;
D操作。
A不应开启,“止步,高压危险!”;
B可以开启,“止步,高压危险!”;
C不应开启,“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
D应开启,“止步,高压危险!”。
A不必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
B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
C只能做为工作班成员参加参加工作;
D告知工作班成员既可。
A干式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以上均不可。
A归还;
B封存;
C记录。
A1;
B√3;
C2;
D3。
A感应电压触电;
B剩余电荷触电;
C两相触电;
D跨步电压触电。
A直流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绝缘油色谱分析;
D绝缘电阻。
A签发人;
B监护人;
C发令人;
D值班负责人。
A做重要的提醒;
B提前一天发正令;
C提前两天发布预令;
D提前一天发布预令。
A密码,无密码;
B分级,越级;
C分层,随意;
D分级,随意。
A红色,蓝色,黑色;
B红色,黑色,蓝色;
C红色,蓝色,蓝色;
D红色,黑色,黑色。
A24h;
B48h;
C72h;
D168h。
A装设接地线、验电;
B停电、验电;
C保护接地、保护接零;
D保护接地、装设接地线。
A1.5;
B)2;
C2.5;
D3。
A1.00m,0.05m;
B1.50m,0.08m;
C1.50m,0.05m;
D1.00m,0.08m。
A切断电感性负载而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B切断电容性负载而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C合上空载线路(包含重合闸)而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D拉开空载线路而引起的过电压。
A烧伤;
B电灼伤;
C电疗伤;
D弧光射伤。
A偏航驱动电机;
B偏航计数装置;
C偏航校零;
D偏航润滑系统。
A场长;
B运行人员;
C当班值长;
D安全员。
A45℃;
B50℃;
C55℃;
D60℃。
A润滑不当;
B断齿;
C齿面点蚀;
D轴承损坏。
A相应资格;
B培训合格证书;
C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D操作资格证书。
A公司对所辖企业正副职、正副总工程师及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人,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考试;
B各单位对部门负责人、生产科室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进行两次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考试;
C各单位对从事运行、检修、试验的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考试。
A1;
B1.2;
C1.5;
D1.8。
A4,8;
B8,4;
C5,10;
D10,5。
A12V;
B24V;
C36V;
D42V。
A人工呼吸法;
B心肺复苏法;
C心脏按压法。
A150;
B100;
C200
D80。
A0.4米;
B0.5米;
C0.6米。
A3.0m、4.0m、5.0m、8.0m;
B3.0m、4.0m、5.0m、8.5m;
C3.0m、4.5m、5.0m、8.0m;
D3.0m、4.5m、5.0m、8.5m。
A3~5m;
B6~8m;
C8~10m;
D8~12m。
A谁主管,谁负责;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A公平合理;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惩戒和教育相结合。
A绝缘手套;
B验电器;
C绝缘垫;
D防静电服。
A变形;
B破裂;
C动荷载;
D静荷载。
A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B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C工作前对工作人员交待安全事项;
D负责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A工作班成员;
B专责监护人;
C工作票签发人;
D工作负责人。
A生产日期;
BCE标识;
CEN类别;
D有效期。
A高压配电室;
B控制室;
C检修班组办公室;
D非生产区域。
A0.5;
B4.0;
C10;
D20。
A不得进行其它工作,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
B可以进行其它工作;
C可以越过遮栏进行巡视;
D无具体规定。
A临时工的安全管理、事故统计、考核以及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固定职工同等对待;
B临时工的安全管理与固定职工相同,但不考核、不统计;
C临时工从事生产工作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不与固定职工相同;
D临时工的事故统计、考核与固定职工相同,但从事生产工作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不与固定职工相同。
A使用一种工作票;
B使用二种工作票;
C执行口头或电话命令;
D使用事故应急抢修单。
A危险点辨识;
B专项应急预案;
C综合应急预案;
D现场处置方案。
A多;
B一;
C二;
D三。
A填用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
B填用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
C口头命令。
A非绝缘;
B绝缘;
C普通。
A有电力线路工作经验的人员;
B专人;
C工作负责人。
A0.5m~1.5m;
Blm~1.5m;
C1.5m~2.5m。
A装入绝缘手套中;
B卷上去;
C套在手套外面;
D随意。
A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B负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C吸水的毛巾;
D含水的棉被。
A袖口;
B腰部;
C裤腿;
D鞋带。
A线路;
B带电设备;
C停电设备;
D电气。
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
B“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在此工作!”;
D“止步,高压危险!”、“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A两人直立搬运;
B放倒后搬运;
C倾斜搬运;
D一人直立搬运。
A场所及施工车辆上;
B宿舍;
C作业现场;
D休息室。
A工作负责人和许可人;
B工作负责人和签发人;
C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
D许可人和签发人。
A1年;
B2年;
C5年;
D半年。
A邻近;
B接触;
C接触或接近。
A0.7;
B0.6;
C0.5;
D0.4。
A白色,蓝色;
B白色,绿色;
C黑色,白色;
D黑色,黄色。
A60;
B80;
C100;
D120。
A重新写票时用原操作任务的任务编号;
B将出错的任务编号作废,重新使用下一编号;
C可在作废票上做一处修改。
A值班员,全文重复一遍;
B值班员,全文复诵操作命令;
C场长,全文复诵操作命令;
D值班长,全文复诵操作命令。
A24h;
B48h;
C72h;
D168h。
A2h,工作许可人;
B2h,运行值班负责人;
C1h,工作许可人;
D1h,运行值班负责人。
A100mA,500mA,1000mA;
B1mA,50mA,100mA;
C100mA,1A,5A;
D50mA,50mA,100mA。
A5V;
B12V;
C24V;
D36V。
A220V;
B500V;
C600V以下;
D1000V以下。
A选用灭弧能力强的高压开关;
B提高开关动作的同期性;
C开关断口加装并联电阻;
D采用电网的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方式。
A通风管道;
B冷却风扇;
C联轴器;
D集电环。
A场长;
B交班值长;
C运行人员;
D分管副总。
A1min;
B3min;
C5min;
D15min。
A单人;
B两人;
C三人;
D所有人。
A责任管理、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员;
B责任人员、责任管理和考核标准;
C责任管理、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D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A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
C重大、特大事故;
D防人身伤亡。
A不准;
B暂时;
C不宜;
D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