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0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电缆竞赛试题1
AV
BY
CYJ
DYJV。
A(A)2
B(B)12
C(C)20
D(D)30.
A均匀电场
B缩小外径
C加强电缆散热
D节省材料。
A强
B弱
C相同
D略同。
A上升
B下降
C略上升
D不稳定。
A(A)1
B(B)2
C(C)3
D(D)4.
A(A)70%
B(B)75%
C(C)80%
D(D)85%。
A(A)500V
B(B)1000V
C(C)2500V
D(D)500或1000V。
A(A)5mm
B(B)10mm
C(C)15mm
D(D)20mm。
A(A)5mm
B(B)10mm
C(C)15mm
D(D)20mm。
A不同
B相同
C水平
D水平或垂直。
A(A)0.5~1.5
B(B)1.0~1.5
C(C)1.5~2.0
D(D)2.0~2.5。
A(A)70mm
B(B)80mm
C(C)90mm
D(D)100mm。
A断线
B闪络
C接地
D短路。
A(A)10mm
B(B)15mm
C(C)20mm
D(D)25mm。
A(A)1.0m
B(B)1.5m
C(C)2.0m
D(D)2.5m。
A导体标称面积
B屏蔽标称面积
C导体短路电流
D短路前电缆温度。
A降低
B提高
C持平
D弱变化。
A交流耐压
B直流耐压
C绝缘电阻
D泄漏电流。
A汇报时间
B接头完毕
C试验完毕
D施工完毕。
A石英
B白灰
C白垩
D石膏。
A断线
B接地
C闪络
D混合。
A(A)1.0
B(B)1.5
C(C)2.0
D(D)2.5.
A(A)10mm
B(B)8mm
C(C)5mm
D(D)3mm
A(A)1.5m
B(B)1.0m
C(C)0.8m
D(D)0.5m。
A(A)7.5m
B(B)6.5m
C(C)6m
D(D)5.5m。
A(A)500V
B(B)1000V
C(C)2500V
D(D)5000V。
A长度
B出厂试验报告
C设备参数型号
D型式试验报告。
A悬吊
B防坠
C提升
D隔离。
A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的含量
B易燃易爆气体的含量
C有毒气体的含量
D一氧化碳含量。
A可靠接地
B用安全围栏与被试相电缆隔开
C用绝缘挡板与被试相电缆隔开
D短接。
A故障情况
B电缆基本信息
C原因分析
D以上都是。
A电缆竖井
B电缆沟
C直埋
D拖拉管。
A氮气
B氧气
CSF6
D氧气和SF6。
A(A)60%
B(B)50%
C(C)40%
D(D)30%。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潮湿
B水泡
C通道运行温度过高
D振动。
A散热条件较好处
B通风条件较好处
C有外界热源影响处
D无外界热源影响处。
A(A)70℃
B(B)80℃
C(C)90℃
D(D)100℃。
A总工
B工区
C安监部门
D班组长。
A厂家资料
B培训资料
C台账资料
D施工资料。
A(A)8
B(B)7
C(C)6
D(D)5.
A(A)50%
B(B)60%
C(C)70%
D(D)80%。
A(A)1
B(B)2
C(C)3
D(D)4.
A(A)40
B(B)50
C(C)30
D(D)20.
A一个月
B一周
C(C)24h
D立即。
A防雨
B防火
C防盗
D防潮。
A低压脉冲
B直闪
C冲闪
D任意选择。
A(A)243.82
B(B)314.64
C(C)352.63
D(D)384.32.
A(A)40
B(B)50
C(C)60
D(D)70.
AYJLVV
BYJV30
CYJV23
DYJV20。
AZR-VV22
BZR-YJV22
CZR-YJV23
DZR-YJV33。
A额定电流
B传输容量
C短路容量
D传输容量及短路容量。
A(A)70mm
B(B)80mm
C(C)90mm
D(D)100mm。
A(A)1m
B(B)1.2m
C(C)1.3m
D(D)1.4m。
A护套线
B软导线
C屏蔽线
D硬导线。
A越小
B越大
C不确定
D相等。
A两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A(A)0.5m
B(B)1m
C(C)1.5m
D(D)2m。
A(A)1圈
B(B)2圈
C(C)3圈
D(D)4圈。
A(A)7
B(B)8
C(C)9
D(D)10.
A(A)1.2倍
B(B)1.5倍
C(C)2.2倍
D(D)2.5倍。
A(A)1.5m
B(B)2.0m
C(C)2.5m
D(D)3.0m。
A(A)3个月
B(B)6个月
C(C)9个月
D(D)1年.
A正弦
B余弦
C复对数
D对数。
A(A)10mm2
B(B)16mm2
C(C)25mm2
D(D)35mm2。
A(A)10m/min
B(B)15m/min
C(C)20m/min
D(D)25m/min。
A(A)0.7m
B(B)0.8m
C(C)0.9m
D(D)1.0m。
A(A)5%
B(B)10%
C(C)15%
D(D)20%。
A不得
B可以
C应
D不应。
A工频
B音频
C高频
D低频。
A电缆线路图
B电缆网络图
C电缆截面图
D电缆头装配图。
A(A)1.5m
B(B)1.0m
C(C)0.8m
D(D)0.5m。
A(A)1.5m
B(B)0.8m
C(C)0.6m
D(D)1.2m。
A(A)150mm
B(B)200mm
C(C)2D+50mm
D(D)250mm。
A(A)6~12个月
B(B)1~2年
C(C)2~3年
D(D)3~4年。
A排水沟
B样洞(沟)
C电缆工井
D电缆沟。
A保持常开
B间歇性开启
C时刻准备
D随时开启。
A投入运行后
B工作票终结前
C电缆终端引出线接通后
D短接。
A(A)20
B(B)25
C(C)30
D(D)35.
A(A)1
B(B)2
C(C)3
D(D)4.
A(A)20Ω
B(B)10Ω
C(C)4Ω
D(D)2Ω。
A故障
B绝缘老化情况
C运行情况
D温度。
A查看内部情况
B进入检查
C探测氧气含量
D检测气体成分和含量。
A(A)1
B(B)1.5
C(C)2
D(D)4.
A(A)1年1次
B半年至少1次
C(C)3个月1次
D(D)1个月1次。
A每月两次
B半年至少一次
C至少三月一次
D一个月一次。
A拆除日期
B电缆型号
C电缆路径
D电缆价格。
A终端接头和中间接头
B支架
C金具
D保护管。
A三叉套
B相色带
C伞裙
D屏蔽网。
A(A)1.5
B(B)2
C(C)3
D(D)0.8.
A(A)0.5
B(B)1
C(C)1.5
D(D)2.
A能修就修
B能换则换
C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D能改则改。
A(A)50
B(B)100
C(C)150
D(D)200.
A入口位置
B出口位置
C醒目位置
D中间位置。
A绝缘层
B外半导电层
C金属屏蔽层
D铠装层。
A敷设周围媒质温度
B电缆的电压等级
C介质损耗
D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A(A)30
B(B)40
C(C)50
D(D)60.
A电流
B电能
C电压
D电势。
A(A)2m
B(B)2.2m
C(C)2.4m
D(D)2.6m。
A(A)0℃
B(B)1℃
C(C)2℃
D(D)3℃。
A小于0.3m
B大于0.3m
C小于0.5m
D大于0.5m。
A综合力
B电磁力
C机械力
D摩擦力。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电容。
A(A)1/2
B(B)1/3
C(C)3/4
D(D)4/5。
A先中间后两边
B先两边后中间
C从左至右
D任意进行。
A(A)1倍
B(B)1.5倍
C(C)2倍
D(D)2.5倍。
A(A)50%
B(B)60%
C(C)70%
D(D)80%。
A(A)120℃
B(B)130℃
C(C)140℃
D(D)150℃。
A线芯导体
B铅护套
C钢带
D接地线。
A(A)35℃
B(B)40℃
C(C)45℃
D(D)50℃。
A(A)1.5m
B(B)2.0m
C(C)2.5m
D(D)3.0m。
A直埋
B隧道
C电缆沟
D架空。
A(A)30m
B(B)50m
C(C)70m
D(D)90m。
A不停电
B停电
C部分停电
D任何。
A电解腐蚀
B化学腐蚀
C环境腐蚀
D气候腐蚀。
A(A)2.0m
B(B)1.5m
C(C)1.0m
D(D)0.5m。
A电缆型号
B允许拉力
C管道拉力
D施工便利。
A(A)0.5m
B(B)0.4m
C(C)0.3m
D(D)0.2m。
A电容比较
B直流充电
C交流电桥和交流充电
D直流电桥。
A(A)7级
B(B)6级
C(C)5级
D(D)4级。
A半年、一年
B(B)3个月、半年
C半年、半年
D(D)3个月、3个月。
A音谷法
B音峰法
C行波法
D音频感应法。
A冲击放电声测法
B声磁信号同步接收法
C音频信号法
D跨步电压法。
A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B防毒面具
C口罩
D湿毛巾。
A历史记录
B出厂资料
C试验数据
D技术参数。
A填埋
B封堵
C密封
D浇注。
A汇报
B恢复
C终结工作
D填写记录。
A地下管线
B建筑
C电缆
D地下土质。
A公用设施
B道路红线
C路栏
D交通线。
A局部放电
B气泡
C缺陷
D破损。
A直流电流
B交流电流
C脉冲电流
D瞬间电流。
A紧急
B严重
C一般
D普通。
A(A)1天
B(B)3天
C(C)5天
D(D)1周。
A经验人员
B专业人员
C挖沟的人员
D委派人。
A电缆生产人员
B电缆采购人员
C电缆施工人员
D电缆专业人员。
A(A)5
B(B)10
C(C)20
D(D)30.
A(A)125
B(B)150
C(C)200
D(D)250.
A(A)6
B(B)10
C(C)25
D(D)35.
A穿入管道内
B放在电缆井坑内
C埋入地内
D随意放置。
A(A)2
B(B)3
C(C)4
D(D)5.
A严禁
B可以
C不得随意
D允许。
A故障部位
B电缆外护层
C内绝缘层
D内护层。
A名称
B位置
C标志牌
D警告牌。
A电阻
B电感
C对地电阻
D对地电容。
A抗压
B抗拉
C抗弯
D抗腐。
A(A)10倍
B(B)15倍
C(C)20倍
D(D)25倍。
A(A)4根
B(B)3根
C两根
D一根。
A(A)10mm2
B(B)16mm2
C(C)70mm2
D(D)35mm2。
A(A)5形
B三角形
C波浪型
D环形。
A选用防火电缆
B将电缆置于耐火槽中
C分隔
D封堵。
A(A)90
B(B):120
C(C)150
D(D)180.
A(A)200
B(B)300
C(C)400
D(D)500.
A(A)0.5
B(B)0.6
C(C)0.7
D(D)0.8.
A(A)12~24
B(B)18~32
C(C)24~36
D(D)32~44。
A(A)3.5℃
B(B)4℃
C(C)4.5℃
D(D)5℃。
A电缆的排序
B电缆标识牌的名称
C电缆的走向
D电缆的型号。
A(A)±5mm
B(B)±6mm
C(C)±8mm
D(D)±10mm。
A传输容量
B敷设条件
C散热条件
D容许温升。
A型号
B截面
C长度
D湿度。
A麻皮护套
B塑料护套
C裸铅包
D橡皮护套。
A现引技术标准
B质量标准
C产品标准
D安全标准。
A(A)3kN/m
B(B)3.5kN/m
C(C)4kN/m
D(D)4.5kN/m。
A单臂电桥
B双臂电桥
C西林电桥
D以上都不对。
A导体截面和电导系数
B电压高低
C电阻系数
D温度系数。
A(A)1~1.5
B(B)1~2
C(C)1.5~2
D(D)2~2.5。
A(A)1倍
B(B)1.5倍
C(C)2倍
D(D)2.5倍。
A(A)100Ω
B(B)150Ω
C(C)200Ω
D(D)250Ω。
A(A)350
B(B)300
C(C)250
D(D)200.
A(A)0.5%
B(B)0.3%
C(C)0.2%
D(D)0.1%。
A(A)0.3%
B(B)0.5%
C(C)0.8%
D(D)1%。
A站立操作
B俯身操作
C半蹲操作
D坐姿操作。
A温度
B有毒有害气体
C防盗
D以上都是。
A踏勘行为
B测绘行为
C施工行为
D排摸行为。
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C人行道
D绿化。
A有憎水性
B抗电磁干扰
C抗红外线
D阻燃。
A(A)1年
B(B)2年
C(C)3年
D(D)4年.
A(A)1:100
B(B)1:200
C(C)1:300
D(D)1:500。
A绝缘程度
B耐压
C过载程度
D运行年限。
A电缆接头
B电缆终端
C电缆接地线
D电缆表层。
A电缆的短时允许工作时间
B电缆的长时允许工作时间
C电缆绝缘的寿命
D电缆段时间允许工作时间。
A树枝少且较粗
B树枝连续清晰
C树枝密集且不连续
D树枝分散
A额定电压
B最佳载流量
C运行方式
D额定电流。
A定量管理
B定性管理
C定级管理
D订货管理。
A耐压前
B耐压后
C任意时刻
D耐压前后。
A外力破坏
B附件安装制造缺陷
C电缆敷设施工质量缺陷
D电缆本体质量缺陷。
A感应定点法
B声测定点法
C同步定点法
D电桥法。
A(A)2
B(B)22
C(C)21
D(D)19.
A增大电缆弯曲半径
B牵引力和输送设备配套使用
C加装牵引网
D安装联动控制装置。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从左到右
D从右到左。
A进行操作
B进行指挥
C进行监护
D进行看管。
A(A)100~200mm
B(B)300~400mm
C(C)50~100mm
D200~300mm。
A由上而下
B由下而上
C随便摆放
D高、低压分两侧摆放。
A装铠层
B内护层
C绝缘屏蔽
D外护层。
A个月
B两年
C(C)30个月
D(D)三年.
A电缆各部分的损耗和热阻
B敷设方式
C并列回路数
D环境温度以及散热条件。
A原则上66kV以下与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宜分开敷设
B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C同通道敷设的电缆应按电压等级的高低从下向上分层布置,不同电压等级电缆间宜设置防火隔板等防护措施
D重要变电站和重要用户的双路电源电缆不宜同通道敷设
E通信光缆应布置在最上层且应设置防火隔槽等防护措施。
A垂直敷设或超过45º倾斜敷设时电缆刚性固定间距应不大于2m
B桥架敷设时电缆刚性固定间距应不大于2m
C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
D(D)(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A常温下局部放电试验
B常温下冲击试验
C高温下局部放电实验
D(D)20min直流耐压试验。
A热缩分支手套
B热缩延长管
C安装相位标识
D连接接地线。
A圆锥形
B球形
C鼓形
D椭圆形。
A检查电缆
B工器具准备
C材料准备
D安装相位标识。
A剥切外护套
B锯除铠装层
C剥切内护套
D核对电缆相位。
A金属粉屑
B其他导电物体
C外护套粉屑
D内护套粉屑。
A电缆绝缘
B电缆线芯导体
C外半导电层
D屏蔽层。
A液化气瓶
B减压阀
C液化喷枪
D点火器。
A雨天
B雾天
C大风
D湿度在70%以上。
A工作前准备
B电缆预处理
C中间接头附件安装
D填写安装记录。
A测量绝缘电阻
B自容式充油电缆试验项目
C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
D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A测量绝缘电阻
B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C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
D交流耐压试验。
A测量绝缘电阻
B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
C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D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A电缆主绝缘及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
B单芯电缆的金属屏蔽(金属套)接地电流测试
C接地电阻测试
D单芯电缆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
A绝缘老化
B过电压
C绝缘受潮
D机械损伤。
A金属接地故障
B高电阻接地故障
C电缆断线故障
D低电阻接地故障。
A高阻
B短路
C接地
D闪络性。
A流量法
B冷冻法
C电桥法
D冲闪法。
A户外
B户内
CGIS
D预制式。
A压力箱
B油管路
C电触点压力表
D油箱。
A油阻试验
B油样试验
C相位校核
D泄露试验。
A现场验收包括电缆本体、附件
B附属设备、附属设施
C变电站土建
D电缆通道。
A持证上岗
B设备挂牌
C关键环节拍照摄像
D抽查。
A避雷器
B供油装置
C接地装置
D在线监测装置。
A电缆支架
B标识标牌
C防火设施
D防水设施。
A电缆隧道
B电缆沟
C排管
D直埋。
A型号规格
B码长
C制造厂家
D出厂日期。
A剥内衬层时不可伤及铜屏蔽
B剥铜屏蔽时不可伤及外半导屏蔽层,铜屏蔽不可松带,切断处不可翘起尖角
C剥外半导屏蔽层时不可伤及主绝缘
D剥主绝缘时不可伤及线芯。
A正上
B正下
C正左
D正右。
A电缆外观应无损伤
B电缆型号、电压、规格、排列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C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应排列整齐,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套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D油浸纸绝缘电缆在切断后,应将端头立即铅封。塑料绝缘电缆应有可靠的防潮封端。
A运输电缆
B工器具准备
C材料准备
D阅读安装说明书。
A清洁毛巾
B浸有清洁剂的不掉纤维的细布
C湿巾
D清洁纸。
A填充胶
B密封胶
C应力控制胶
D热熔胶。
A液化气瓶
B减压阀
C气枪喷头
D加压阀。
A检查电缆
B工器具准备
C阅读安装说明书
D材料准备。
A剥切外护套
B绝缘层恢复
C压接连接管
D屏蔽层恢复。
A材料准备
B检查电缆
C工器具准备
D压接连接管。
A剥切内护套
B剥切外护套
C锯除铠装层
D压接连接管。
A剥切外护套
B推入硅橡胶预制体
C压接连接管
D预制体复位。
A超声波检测
B高频局部放电测试
C特高频局部放电测试
D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
A试验电压的波形连续8个周期内的电压峰值衰减不应大于50%
B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介于20Hz~300Hz
C试验电压的波形连续8个周期内的电压峰值衰减不应大于100%
D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介于20Hz~500Hz。
A接地
B短路
C断线
D相间。
A接地
B短路
C断线
D闪络。
A低压脉冲法
B直闪法
C冲闪法
D二次脉冲法。
A脉冲信号发生器
B感应夹钳
C听棒
D识别接收器。
A锯电缆前,核对电缆线路长度是否正确
B确切证实电缆无电
C锯电缆前,必须与电缆图纸核对是否相符
D用接地的带木柄的铁钉钉入电缆芯,扶木柄的人应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
A低压脉冲法
B高压脉冲电压法
C直闪法
D冲闪法。
A电桥法
B脉冲电流法
C二次脉冲法
D低压脉冲法。
A电缆沟
B电缆井
C排管
D隧道。
A电缆状况应良好,无受潮
B电缆绝缘无偏心
C电缆相位应正确
D护层耐压试验合格。
A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B冷缩、预制、接插式附件,工艺简单,所以工艺要求也相应不高
C越是工艺简单的附件如预制件接插式附件,它们的工艺要求越简单
D一般在室外制作6kV及以上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及以下。
A天气状况
B电缆检查记录
C电缆生产厂家
D电缆敷设总长度。
A户外
B户内
CGIS
D预制式。
A收货单位
B电缆额定电压
C电缆长度
D电缆额定电流。
A泡沫塑料
B草袋
C玻璃
D木料。
A型号
B规格
C绝缘程度
D电缆类型。
A局部放电实验
B压力泄漏试验
C真空漏增试验
D电压试验。
A成品电缆
B半成品电缆
C取自成品电缆的试样
D取自半成品电缆的试样。
A做防潮段
B焊接铠装接地
C焊接铜屏蔽接地
D连接接地线。
A检查电缆
B工器具准备
C材料准备
D阅读安装说明书。
A核对电缆相位
B安装终端套管
C压接接线端子
D连接接地线。
A热缩分支手套
B绝缘层恢复
C检查电缆
D热缩分支手套。
A锯除铠装层
B绝缘层恢复
C连接两端铜屏蔽
D热缩内外护套。
A绝缘层表面
B连接管内表面
C连接管外表面
D导体表面。
A线芯导体
B绝缘层
C外半导电层
D铜屏蔽层。
A应力管
B铜屏蔽网
C外绝缘管
D屏蔽管。
A温度
B湿度
C风速
D清洁度。
A剥切外护套
B工器具准备
C锯除铠装层
D剥切内护套。
A绝缘层
B内护套
C铜屏蔽层
D外半导电层。
A电缆主绝缘及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
B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C单芯电缆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
D电缆两端的相位检查。
A主绝缘及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
B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C主绝缘直流耐压试验
D接地电阻测试和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A声测定点法
B音频感应法
C声磁同步法
D高压电桥法。
A低阻故障
B开路故障
C外护套故障
D高阻故障
E闪络性故障。
A音峰法
B极大值法
C音谷法
D脉冲法。
A相铠接法
B相地接法
C铠地接法
D耦合线圈感应法。
A终端
B保护
C接头
D铜屏蔽。
A电缆本体及附件
B附属设备及附属设施
C电缆通道
D图纸资料。
A红外检测
B金属护层接地电流检测
C局部放电检测
D变频谐振试验下的局放检测。
A未伤及主绝缘护层受损者
B造成的外破及单相主绝缘而未击穿者
C因外力破坏所造成的接地故障
D热缩电缆无屏蔽层的主绝缘段碰触接地而形成放电。
A铜芯
B聚氯乙烯绝缘
C三芯
D聚氯乙烯护套。
A目录
B说明
C设计图纸
D材料表。
A终端接地
B接头接地网
C终端接地箱
D护层交叉互联箱。
A直线段每隔30m~50m处
B电缆接头处
C转弯处
D进入建筑物。
A制造厂名称
B额定电流
C额定电压
D电缆型号。
A材质
B生产设备问题
C加工环境
D工艺不良。
A瓷套的密封试验
B密封金具的密封试验
C预制橡胶绝缘件的局部放电实验
D预制橡胶绝缘件的电阻实验。
A铜屏蔽
B铠装
C半导电
D静电保护。
A做防潮段
B焊接铠装地线
C焊接铜屏蔽地线
D锯除铠装层。
A做防潮段
B焊接铠装地线
C焊接铜屏蔽地线
D阅读安装说明书。
A剥切外护套
B工器具准备
C检查电缆
D热缩分支手套。
A弯曲
B变形
C折皱
D损坏。
A污垢
B棱角
C毛刺
D裂纹。
A制作安装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制作安装处应有防止尘土和外来污物的措施
C在雨天、风雪天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D接头安装时环境温度宜为10℃~30℃。
A工器具准备
B检查电缆
C材料准备
D压接连接管。
A工器具准备
B绕包半导电带
C压接连接管
D阅读安装说明书。
A安装中间接头管
B剥切外护套
C恢复内护套
D连接两端铠装。
A泄露电流很不稳定
B泄露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
C泄露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D泄露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下降现象。
A主绝缘绝缘电阻试验
B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
C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D护层直流耐压试验。
A电桥法
B电压比较法
C低压脉冲法
D直闪法
E冲闪法。
A低阻接地
B高阻接地
C断线故障
D短路故障。
A绝缘内气隙游离放电
B电缆线路过负荷,导致瞬间过热
C电缆周围环境散热不良
D电缆敷设位置不当。
A冻结法
B流量法
C压力差法
D比较法。
A用冲闪法查找电缆故障
B用直闪法查找电缆故障
C用声测法进行故障精确定点
D用低压脉冲法查找电缆故障。
A选型
B订货
C验收
D投运。
A投运前信息
B运行信息
C检修试验信息
D家族缺陷信息。
A钢丝
B铁丝
C麻绳
D尼龙绳。
A表达设计
B路径图
C电气试验
D安装维护。
A签发人
B施工单位
C业主
D监理。
A内应力
B牵引力
C侧压力
D弯曲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