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6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医疗卫生多选
A确定受种对象,通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
B分发领取疫苗
C准备注射器材
D准备急救药品和器械
A骨髓
B脾
C胸腺
D淋巴结
E肝脏
A县级疾控机构对需要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种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初步完成AEFI个案调查表
B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CAEFI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30天内尽早作出。
DAEFI经过调查诊断,按发生原因分为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
A接种起始时间
B接种间隔
C接种途径
D接种剂量
E个体因素
A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
B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针头要专用
C消毒时将注射器回套,防止被针头刺伤
D注射完毕后将注射器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统一回收销毁
A适龄儿童建卡.证情况
B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C适龄儿童的四项变动情况
D未种原因调查
A初次免疫起始月龄
B接种剂次
C接种间隔
D接种方法
A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其他的疫苗
B免疫缺陷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CHIV阳性儿童,接种卡介苗不是禁忌症
D患有严重疾病者(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患.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可暂缓接种,待痊愈后补种
E正在发热者,应暂缓接种
A各种疫苗免疫起始月龄是综合婴儿营养状况.机体免疫系统发展以及疾病发病情况等因素后确定的最佳时间。
B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的起始月龄分别为2月龄和3月龄。
C只有省级以上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免疫起始月龄提前。
D乙脑减毒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为8月龄初种,2岁加强1针。
A晕针往往是因为受种者情绪紧张.恐惧而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
B晕针多见于体质较弱的女生或小学生
C晕针的表现多样,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
D晕针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
C《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D《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A卡介苗可以用来预防结核病
B七价肺炎和23价肺炎均可以用来预防肺炎球菌肺炎
C人用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一般没有禁忌
D流感疫苗可以预防脑膜炎和肺炎
A儿童户口迁移时,应将接种证递交给迁入地接种单位,由迁入地接种单位建立接种档案
B在新居住地接种第一类疫苗,同样是免费的
C接种证遗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要求原居住地接种单位出具接种证明
D家长有义务保证自己的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A水痘疫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病毒疫苗。接种水痘疫苗后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B接种水痘疫苗不但可以预防水痘,还可以间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C一般小年龄的儿童只要接种一剂次水痘疫苗就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D常用的水痘疫苗株为Oka株
A麻疹暴发疫情使用麻疹疫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
B水痘暴发疫情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
C流脑暴发疫情使用流脑疫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
D流腮暴发疫情使用MMR疫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
A无菌性脓肿
B晕厥
C脑病
D发热(腋温≤38.5℃)
A乙脑
B风疹
C腮腺炎
D甲肝
E流脑
A县级疾控机构对需要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种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初步完成AEFI个案调查表
B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C对发生死亡、严重残疾的AEFI,疾控机构应当在调查开始后10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
DAEFI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30天内尽早作出。
EAEFI经过调查诊断,按发生原因分为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
A小型普温冷库
B低温冰箱
C普温冰箱
D冷藏包
A流行病学
B法医
C临床医学
D药学
A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B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
C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D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A无菌性脓肿
B晕厥
C脑病
D发热
A营养不良
B免疫抑制
C患有严重疾病.发热
D对鸡蛋过敏者
A接种前要核对疫苗.批号.剂量.接种方法
B百白破三联.乙肝疫苗等吸附制剂打开后即可接种
C接种前要告知儿童家长疫苗接种的目的及接种后注意事项
D接种完毕后嘱咐受种者留观30分钟
E以上都不对
A较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
B不受循环抗体的影响
C产生的免疫效果维持时间较减毒活疫苗长,不产生局部抗体
D只能通过注射方式接种
A严格执行疫苗质检规程和提高疫苗质量
B认真选择接种对象和正确掌握禁忌证和慎用证
C遵守疫苗的免疫程序
D合理地实施联合免疫和同时接种
A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应包括疫苗的质量安全
BWHO和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是当疫苗和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灭菌器械进行注射时,即是安全注射
C不安全注射可以造成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
D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推荐使用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
A冷链系统是贮存疫苗,保证疫苗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B冷链系统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设备
C疫苗通常的保存温度为2-8摄氏度;
D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贮存在低温冰箱中
A要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
B严格执行免疫程序规定
C按规定做好疫苗的补种工作
D建立完善的疫苗登记和保管制度
A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C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D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E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即本地儿童与外地儿童享受同等服务。
A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时,设区的市级以上疾控机构可直接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
B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时,设区的市级以上疾控机构不能直接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
C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分发第一类疫苗。
D药店可以销售成人接种的第二类疫苗。
E疫苗生产企业可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A各种疫苗免疫起始月龄是综合母传抗体变化.机体免疫系统发展以及疾病发病情况等因素后确定的最佳时间。
B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的起始月龄分别为3月龄和2月龄。
C接种门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免疫起始月龄提前。
D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为8月龄初种,2岁加强1针。
E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不同时接种,则应至少间隔4周。
A年龄小于5岁
B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
C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D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E粪便分离到脊灰病毒的病例
A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
B免疫起始月龄正确
C剂次间隔时间正确
D12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
E家长承认或证.卡相符
A达到并维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B每年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C严格落实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做好后续的补证.补种
D做好特殊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接种麻疹疫苗后引起过敏性皮疹
E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A接种卡介苗预防原发性结核杆菌感染
B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C3月24日是国家规定的“预防接种宣传日”
D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E疫苗分为两类,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A人工免疫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将含有抗原.抗体的制剂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
B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直接给机体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使受种者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治疗或应急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C人工自动免疫是指通过预防接种,将抗原性物质接种于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D人工被动免疫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
A常规接种是指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定期为适龄儿童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B常规免疫可一般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C加强免疫没有基础免疫重要
D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相隔时间的长短因苗而异
A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具有决定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权利
C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具有决定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权利
D群体性预防接种可收费实施
A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采取入户巡回进行预防接种方式,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预防接种服务
B入户接种时预防接种日期要固定,应选在大多数群众方便的时间
C临时接种是指在流动人口等特定人群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
D无论是入户接种还是临时接种,都应以方便群众.提高免疫接种水平为主要目标
AA群流脑疫苗的基础免疫程序要求在18月龄及以内完成
B甲肝减毒活疫苗要求在18月龄及以内完成
C卡介苗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D乙肝疫苗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A妊娠1个月:致畸率为>50%
B妊娠2个月:致畸率为>25%
C妊娠3个月:致畸率为>5%
D妊娠1个月:致畸率为>5%
A年龄小于3岁接种
B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
C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D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E4~35天服用过OPV,血清学检测脊灰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
A水痘疫苗
B百白破疫苗
C麻疹类疫苗
D脊灰糖丸
E乙肝疫苗
A自然感染疾病
B被生锈的钉子刺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
D给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A儿童口服脊灰疫苗时,应用温开水送服,并做到一人一匙
B麻腮风疫苗接种后,不能用酒精棉签按压注射部位,应使用2%的碘伏棉签
C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D安瓿开启后未吸取用完的疫苗应盖上消毒干棉球
E乙肝疫苗接种途径为皮下注射
A接种卡介苗预防原发性结核杆菌感染
B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C3月24日是国家规定的“预防接种宣传日”
D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A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
B查对预防接种卡与儿童预防接种证
C核对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D核对疫苗品名
E核对疫苗接种部位.接种剂量
A麻腮风疫苗
B乙肝疫苗
CHIB疫苗
DA+C群流脑多糖疫苗
E13价肺炎疫苗
A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B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C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其他有关内容
D接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治知识
A废弃已开启安瓿的疫苗。
B废弃未开启安瓿的疫苗。
C接种单位剩余第二类疫苗的,应当退还给疫苗生产企业。
D接种单位剩余第一类疫苗的,废弃已开启疫苗;冷藏包内未开启疫苗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下次接种首先使用。
A偶合症
B异常反应
C不明原因
D实施差错事故
A不稳定,不易于保存和运输,易受光和热影响
B疫苗中可能污染不利的因子
C受循环抗体.病毒等因素影响,所有干扰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的因素,都可引起疫苗免疫失败
D只能通过注射方式(通常为肌内注射)接种
A白破疫苗的接种部位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剂量0.5ml
BA+C流脑疫苗的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剂量0.5ml
C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D出血热疫苗的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剂量1ml
A卡介苗
B脊灰疫苗
C麻疹疫苗
D乙脑减毒活疫苗
A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B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C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疹或麻腮疫苗;
D原则上每次可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A《条例》规定疫苗分为三类,分别为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和应急接种疫苗
B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
C第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D应急接种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进行免费接种。
A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B水痘属于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可能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C该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
D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A5天内发热(腋温≥38.6℃)
B24小时内过敏性休克
C15天内过敏性紫癜
D6周内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
E3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A早产儿应与足月儿一样在出生后立即接种HepB,
B低体重早产儿(<2000g)接种HepB的血清阳转率与足月儿没有差异。
C如新生儿体重<2000g,接种的第1针乙肝疫苗不应计入免疫程序,在婴儿达到1月龄时重新接种3剂HepB。
D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需在7月龄进行血清学检测,如果抗体浓度较低则需加强接种,或早产儿按2.4.6和12月程序接种4针HepB(仅适用于母亲未感染过HBV的儿童)。
A有发热.出疹.结膜充血等麻疹典型症状;
B近一个月未接种麻疹疫苗而血清中监测到IgM阳性的病人;
C出疹病人恢复期血清IgG是发病期呈四倍以上增长;
D出疹病人尿中.咽拭子等物生物材料中电镜检测麻疹病毒;
E经临床医生确诊为麻疹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