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井控题库多选201-300
A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
B呼吸道
C脚
D渗入到血液
A氧气含量19.5%-23.5%
B可燃气体含量小于30%
C一氧化碳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5mg/m3(10ppm)
D没有明显的异味
A进站区
B低凹区
C污水区
D其他硫化氢已于积聚
A应急服务
B政府组织
C生产经营单位和承包商
D公众
A颜色
B气味
C密度
D燃点
A视线模糊
B有光圈感
C流泪
D红肿发炎
A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H2S对金属材料无腐蚀破坏作用
B钢材在湿H2S环境中才易引发腐蚀破坏
C钢材在湿H2S环境中不易引发腐蚀破坏
D钢材在湿H2S环境中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
A电化学失重腐蚀
B氢脆
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D金属变形
A突发性
B缓慢性
C隐蔽性
D可遇见性
A燃点因素
B设备的原因
C物料的原因
D环境的原因
A燃点
B可燃物
C氧化剂
D温度、火源
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B一定的人为因素
C一定的点火能量
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A天气
B压力
C容器的尺寸和材料
D能源
A非承压的防喷器上法兰的连接螺纹孔,有不少于总数量的1/4发生严重损伤且无法修复
B闸板腔顶密封面严重损伤,且经两次补焊修复或无法修复
C连接螺纹孔有严重损坏且无法修复
D壳体内埋藏式油路,凡是串、漏,无法修复或经两次补焊修复后,经油路强度试验又发生串、漏
A通径和工作压力
B材料级别和额定温度
C产品的设计情况
D原始设备制造商
A安装在季节风的下风方向
B每隔10-15m用地锚或标准水泥基敦固定牢靠
C钢制管线,其通径不少于50mm
D管线出口处3m内加密固定
A单流阀
B旋塞阀
C截止阀
D井下安全阀
A分类
B建档
C保养
D编号
A非基本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B急救设备
C消防装置的布置
D个人呼吸保护设备的布置
A地质设计
B工程设计
C施工设计
D应急预案
A壁厚
B损坏和腐蚀
C深度
D固井
A了解硫化氢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性
B熟悉各种人身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熟悉硫化氢监测仪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
C在发生硫化氢泄漏及人身急性中毒事故时,作业人员应会采取自救及互救措施
D熟悉进入含硫化氢环境作业的安全规定和作业程序;应熟悉工作场所的应急预案
A射孔
B支持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力
C放喷
D悬挂除表层套管以外的套管和密封套管环形空间
A锥面悬挂
B卡瓦悬挂
C法兰悬挂
D螺纹悬挂
A斜楔式闸阀
B平行式闸阀
C卡箍式闸阀
D螺纹式闸阀
A楔入式
B法兰式
C卡箍式
D螺纹式
A一min压降不允许超过2MP
B一min压降不允许超过1MP
C低于5MP时低压报警哨响
D低于8MP时低压报警哨响
A体积变小
BpH值下降
C黏度上升
D形成流不动的冻胶
A固定式
B携带式
C液控式
D电子式
A在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
B在高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
C可闻到其臭鸡蛋气味的浓度是(0.13ppm—4.6ppm)
D100ppm的硫化氢,人的嗅觉失灵
A水
B乙醇
C乳液
D石油溶剂
A阈限值为硫化氢检测的一级报警值
BH2S的阈限值为10ppm
CH2S的阈限值为20ppm
DH2S的阈限值为30ppm
A会对生命和健康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延迟性的影响
BH2S的危险临界浓度为100ppm
CH2S的危险临界浓度为150ppm
D为硫化氢检测的三级报警值
A电化学型
B半导体型
C便携式
D固定式
A密度下降、PH值下降
B粘度上升
C粘度下降
D密度上升、PH值下降;
A首先应该辨别出风向
B逆风(或侧风)地面高处相对安全
C首先应该确定撤离路线
D逆风(或侧风)迅速地撤离出危险区
A严重性
B复杂性
C突变性
D可控性
A环境温度
B含氧量
C氧化剂
D温度(火源)
A出厂时间超过十年的防喷器和井控管汇;
B出厂时间超过十年的防喷器控制装置;
C防喷器和井控管汇出厂时间未超过十年,防喷器控制装置出厂时间未超过十二年,但在运输、仓储、使用过程中损伤,或曾在硫化氢等腐蚀介质或着火环境中使用过,可能导致安全性能严重下降,且自行检验机构无法判定的装备;
D井控装备资产拥有单位认为需要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的装备。
A时间随意
B突出技能
C注重实效
D质量第一
A承压件本体产生裂纹
B不是密封件原因而导致反复试压不合格
C承压件材料硬度异常
D被大火烧过而导致变形
A地层压力大小
B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
C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
D井控装置、套管强度
A特殊井
B异常高压井
C高含硫化氢的井
D注水井
A设计的井控要求
B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
C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
D防火、防爆、防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
A压井液密度
B目前井下地层情况
C井控装备等级
D套管的技术状况
A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硫经氢监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硫化氢监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B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重点监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硫化氢监测探头、报警器及排风扇
C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进行检修和抢险作业时,应携带硫化氢监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D当浓度达到15mg/m预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准备防护用具,迅速打开排风扇,实施应急程序;当浓度达到30mg/m报警时,迅速打开排风扇,疏散下风向人员,作业人员应戴上防护用具,进入紧急状态,立即实施应急方案
A防喷器
B内防喷工具
C防喷器控制台
D水龙头
A闸门
B三通
C四通
D套管
AKYS—采油树
B21—最大工作压力为21MPa
C65—公称通径为65mm
DDQ—大庆
A油管头
B油管挂
C节流阀
D采油树。
A要多人配合
B两min做5个循环
C成人按压深度为至少5cm
D只能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A一级报警响起现场挂绿牌
B一级报警响起现场挂黄牌
C二级报警响起现场挂红牌
D二级报警响起现场挂黄牌
A断口平整,不存在塑性变形,像陶瓷断口
B主要发生在承受拉应力时,断口主裂纹与拉力方向垂直
C硫化氢应力腐蚀破裂多发生在设备使用不久,属于低应力下破裂
D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往往是突然性断裂,没有任何先兆
A温度
B溶液的pH值
C金属自身的性能
D环境
A无色
B剧毒
C酸性气体
D毒性较一氧化碳大5—6倍
A具有可燃特性
B完全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没有毒
A工作人员在露天安全工作8h可接受的最高浓度
B为硫化氢检测的二级报警值
CH2S的安全临界浓度为20ppm
DH2S的安全临界浓度为10ppm
A疲劳
B眼痛
C头晕
D兴奋
A电化学型
B半导体型
C气体检测仪
D气体报警仪
A气体检测仪
B气体报警仪
C气体检测报警仪
D常规型
A属自给式开路循环呼吸器
B使用压缩氧气
C使用压缩空气
D靠使用者背负的气瓶供给所呼吸的气体
A佩带防护器具
B离点火处距离不少于10m
C离井口距离不少于15m
D备好灭火器
A出厂时间不超过十年的防喷器和井控管汇;
B出厂时间不超过十二年的防喷器控制装置;
C经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合格,且在检验有效期内受到损伤的井控装备。
D曾在硫化氢等腐蚀介质或着火环境中使用过,可能导致安全性能严重下降的装备。
A闸板防喷器的壳体、侧门,
B环形防喷器的壳体、顶盖,
C防喷器控制装置的储能器、泵阀体,
D井控管汇中的阀体、管线、四通、五通等。
A出厂时间超过十年的防喷器和井控管汇
B出厂时间超过十二年的防喷器控制装置
C防喷器和井控管汇出厂时间未超过十年
D防喷器控制装置出厂时间未超过十年
A培训计划的实施
B培训方案的实施
C培训机构的引入和管理
D培训教师的引入和管理
A防喷器
B远程控制台
C压井与节流管汇
D修井机
A防喷器
B防喷器控制系统
C内防喷工具
D修井机
A工程设计
B地质设计
C工作设计
D井控细则
A出口路线
B紧急集合区位置
C适用的警报信号
D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
A满量程响应时间
B报警响应时间
C报警精度
D最大量程
A设计的井控要求
B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
C防火、防爆、防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
D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
A危险报警
B报警装置
C通讯联络方法
D控制事态
A井内管柱结构
B参与事故处理的部门和人员
C套管结构
D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计划
A压井
B测试
C立井架
D注液
A无色剧毒性
B有臭味使嗅觉神经瘫痪
C燃烧后无毒
D易燃易爆
A无色
B剧毒
C强酸性
D有色
A体积比浓度单位
B面积比浓度单位
C重量比浓度单位
D质量比浓度单位
A表面变硬
B氢脆
C大面积脱落
D管材变薄
Appm
Bmg
Cmg/m3
Dm3
A1ppm即百万分之一
B为体积比
C为质量比
D不受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
A1mg/m3即一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多少毫克硫化氢气体
B为体积比
C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大
D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小
A天然气的总压等于或大于0.4MPa(60psi)
B且该天然气中H2S分压等于或大于0.0003MPa
C或H2S含量大于75mg/m3(50ppm)的天然气
DH2S含量100ppm
A固定式
B便携式
C气体检测报警仪
D常规型
A一级报警值应设置在10ppm
B三级报警值应设置在100ppm
C二级报警值应设置在20ppm
D二级报警值应设置在10ppm
A满量程响应时间
B报警响应时间
C报警精度
D报警声音大小
A整体外观检查
B测试气瓶的气体压力
C连接管路的密封性测试
D报警器的灵敏度测试
A气瓶的容积
B气瓶里气体的压力
C佩戴者的劳劳动强度
D肺活量
A出厂时间满十三年的
B在使用中发生承压件本体刺漏的
C承压件结构形状出现明显变形的
D不是密封件原因而致反复试压不合格的
A壳体与侧门连接螺纹孔有严重损坏且无法修复的
B壳体及侧门平面密封部位严重损伤,且经过两次补焊修复或无法修复的
C壳体闸板腔顶密封面严重损伤,且经过三次补焊修复或无法修复的
D壳体闸板腔侧部和下部导向筋磨损量达4mm以上,且经过两次补焊修复或无法修复的
A主要元器件损坏,无修复价值的,分别报废
B主要元件(泵、换向阀、调压阀及储能器)累计更换率超过40%的
C经维修后,主要性能指标仍达不到行业标准SY/T5053.2规定要求的
D对回库检验及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缺陷无法修复的
A出厂时间满十八年的
B管体发生严重变形的
C法兰厚度最大减薄量超过标准厚度12.5%的
D连接螺纹出现缺损、粘扣等严重损伤的
A远程控制台可随意摆放
B气井管汇不允许用活动弯头连接
C现场旋塞阀要处于常开状态
D现场每次拆装井控管汇后应重新试压
A密集水流灭火法
B喷射化学剂灭火法
C罩引火筒高压密集水流封顶灭火法
D救援井灭火法
A参与抢险方案制定
B熟悉地形环境及安全通道,并经训练、演习,做到技术熟练,杜绝误操作
C负责井口清障和井口拆装
D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他任务
A采用拆除坏的原井口装置相同的加压、导向方法吊装新井口装置
B新井口底法兰钢圈采用焊接或沉头螺钉固定牢固
C打开闸阀或全封芯子并吊平,在牵引设备的配合下,慢慢向井口移动切割气流,对准套管底法兰,拉紧加压钢丝绳,将新井口稳住后放松吊绳
D上紧新井口螺栓,接好放喷管汇,关闭闸阀或全封,控制井喷;接压井管线
A消防人员
B指挥部成员
C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
D总指挥
A安全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
B消防车及消防设施要严阵以待,随时应付突发事故的发生。
C医护抢救人员到现场守候,做好救护工作的一切准备。
D全体抢险人员要服从现场指挥的统一指挥,随时准备好。
A以人为本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C统一指挥
D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A发生I级和II级井喷事件
B发生III级井喷事件,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请求集团公司给予支援或帮助
C接到国家,地方政府应急联动要求
D高危地区油(气)井发生井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