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井判断题201-300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井判断题201-300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压井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和压井作业标准进行压井施工,压井后如需观察,观察后立即进行下一步施工。[1分]

    A

    B

  • 2. 当泵压平稳,进口排量等于出口排量,进、出口密度近乎相等,这是井被压住的表现。[1分]

    A

    B

  • 3. 灌注法的特点是压井液与油层不直接接触,井下作业后很快投产,可基本消除对产层的损害。[1分]

    A

    B

  • 4. 正循环压井过程中压井液的下行流速快,沿程摩阻损失大,压降也大,对井底产生的回压也相对较大。[1分]

    A

    B

  • 5. 在司钻法压井第一循环周的循环过程中,当气体接近井口时,其体积迅速膨胀,套管压力迅速升高,此时应开大节流阀降压。[1分]

    A

    B

  • 6. 低节流压井就是在井不完全关闭的情况下,通过节流阀控制套压,使套压在不超过最大允许关井套压的条件下进行压井。[1分]

    A

    B

  • 7. 司钻法是溢流关井后,先用原密度井液循环排出溢流,再用加重压井液压井的方法。[1分]

    A

    B

  • 8. 修井液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地层压力并考虑井眼的稳定附加一定的安全值。[1分]

    A

    B

  • 9. 压井液刚开始泵入钻(管)柱时的立管压力称为初始循环压力。[1分]

    A

    B

  • 10. 空井发生溢流,不能再将管柱下入井内时,可以节流放喷。[1分]

    A

    B

  • 11. 压井液密度具体选择时应考虑:地层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井控装置、套管强度和井内管柱结构等。[1分]

    A

    B

  • 12. 压井前对油气比较大或压力较高的井,应先用闸门控制放气,然后打入适量的清水作为前置液,后用高密度液体压井。[1分]

    A

    B

  • 13. 反压井时控制油管压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井底压力不变。[1分]

    A

    B

  • 14. 压井施工时,要控制排量,中途不得停泵。[1分]

    A

    B

  • 15. 压井施工停泵后,发现外溢或有喷势,应进行再次压井。[1分]

    A

    B

  • 16. 施工设计中规定施工管线全部使用硬管线,尽量减少异径弯头,并按技术规程固定好,试压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1分]

    A

    B

  • 17. 井控设计时必须提供井别、完钻井深、人工井底等基本数据。[1分]

    A

    B

  • 18. 储液罐应摆放平整,保证进出口计量准确。[1分]

    A

    B

  • 19. 泵压升高,洗井不通时,应停泵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不应强行憋泵。[1分]

    A

    B

  • 20. 开套管闸门打入洗井液。洗井时要注意观察泵压变化,泵压不能超过油层吸水启动压力。[1分]

    A

    B

  • 21. 液压防喷器压力等级的选用以全井地层压力为依据。[1分]

    A

    B

  • 22. 入井工具外径超过油层套管内径的80%时,界定为大直径工具。[1分]

    A

    B

  • 23. 施工前,作业队应向全队职工进行地质、工程和井下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交底,并明确班组各岗位分工。[1分]

    A

    B

  • 24. 起下管柱过程中,要有防止井内管柱顶出的措施,以免增加井喷处理难度。[1分]

    A

    B

  • 25. 采用挤注法时其最高压力不得超过井控装置的额定压力、套管实际抗内压强度和地层破裂压力值三者中最小者的70%。[1分]

    A

    B

  • 26. 压井时,为了实现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的平衡,可以通过调节节流阀来控制立管压力。[1分]

    A

    B

  • 27. 压井时可以利用正常钻进时排量快速循环排除溢流。[1分]

    A

    B

  • 28. 有技术套管和仅有表层套管的井,压井方法必然是不同的。[1分]

    A

    B

  • 29. 压井修井液密度的大小与关井立管压力有直接的关系。[1分]

    A

    B

  • 30. 修井液密度的安全窗口值越大,在压井过程中调整的余地越大。[1分]

    A

    B

  • 31. 井底常压法是一种保持井底压力不变而排出井内气侵修井液的方法,是控制一口井的唯一正确方法。[1分]

    A

    B

  • 32. 静液压力的不平衡值是指油管柱内与环空静压力的差值。[1分]

    A

    B

  • 33. 油管内静液压力超过环空静液压力时,正循环时泵送压井液较费力[1分]

    A

    B

  • 34. 重复挤压井时,要先将前次挤入井筒内的压井液放干净后,才能再次进行压井作业。[1分]

    A

    B

  • 35. 压井液固相含量越高,越不易损害地层和堵塞射孔孔眼。[1分]

    A

    B

  • 36. 压井前对气油比较大或压力较高的井,应先用油嘴控制出口排气,然后打入适量的清水作为前置液,后用高密度液体压井。[1分]

    A

    B

  • 37. 压井失败后,必须分析原因,加大压井液再次压井。[1分]

    A

    B

  • 38. 施工设计中明确规定洗井过程中只需准确记录打入量。[1分]

    A

    B

  • 39. 地质设计中应提供油层套管尺寸,但可以不提供油层套管壁厚。[1分]

    A

    B

  • 40. 井下作业地质设计是根据油田开发需要,针对生产井的地质条件而编制的,应提供固井质量、浅气层情况,异常高压层、有毒有害气体状况,对高危区域提出具体井控要求。[1分]

    A

    B

  • 41. 井下作业施工单位应依据工程设计和变更设计做出施工设计。[1分]

    A

    B

  • 42. 洗井发生井喷关井后可以用普通手电到出口罐观察返出液情况。[1分]

    A

    B

  • 43. 洗井过程中出口气量增大应使用分离器分离,点火时应先通气后点火。[1分]

    A

    B

  • 44. 洗井过程中发生井喷应立即上报,采取有效压井措施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1分]

    A

    B

  • 45. 对井内带有大直径工具(工具外径超过油层套管内经80%以上)的井,设计中应规定上提管柱的速度以及详细的防喷措施,必要时可加快提管柱速度。[1分]

    A

    B

  • 46. 起下作业时,若主机设备(作业机或修井机)出现故障,应及时安装简易井口或关闭防喷器。[1分]

    A

    B

  • 47. 及时校核累计灌入或返出量,若发现实际量与理论量不符,应立即关井检查。[1分]

    A

    B

  • 48. 对封隔器和大直径落物打捞的井,捞获后要立即高速上提,防止再次发生事故。[1分]

    A

    B

  • 49. 对封隔器和大直径落物打捞的井,捞获后的上提速度应慢,切忌使用高速挡。[1分]

    A

    B

  • 50. 修井作业时与钻井作业时相比,修井作业时所用的泵排量一般都较小,因此压井时选用的排量与洗井时相同,所以此时的低泵速泵压等于平时洗井时的泵压。[1分]

    A

    B

  • 51. 正循环压井对高产井、高压井、气井的压井成功率比反循环压井高。[1分]

    A

    B

  • 52. 对于低压井,采用正循环压井法不仅能达到压井目的,还能避免压漏地层。[1分]

    A

    B

  • 53. 常用压井方法有灌注法、循环法和挤注法三种。[1分]

    A

    B

  • 54. 正循环压井比反循环压井对地层造成的回压大。[1分]

    A

    B

  • 55. 常规压井方法包括灌注法、循环法、司钻法和挤注法四种。[1分]

    A

    B

  • 56. 循环法压井又分为反循环法和正循环法压井。[1分]

    A

    B

  • 57. 压井前对气油比较大或压力较高的井,先用油嘴控制出口排气,然后用高密度液体压井。[1分]

    A

    B

  • 58. 如果计算出来的溢流物在0.36-1.07g/cm3之间,则判断为油溢流或混合流体溢流。[1分]

    A

    B

  • 59. 井内无油管或油管很少时,可采用“置换法”压井。[1分]

    A

    B

  • 60. 压井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需要配制符合要求的压井液。[1分]

    A

    B

  • 61. 压井施工时,必须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压井施工,压井后如需观察,观察后要用原性能压井液循环一周以上,然后进行下一步施工。[1分]

    A

    B

  • 62. 油、水同层深度为2000m的井,实测地层压力为21MPa,用密度为1.07g/cm3的压井液压井完全符合井控规定。[1分]

    A

    B

  • 63. 挤压井的压井液挤入到产层顶部以上50m,计量一定要准确。[1分]

    A

    B

  • 64. 压井施工时,要控制排量,中途不得停泵,以防压井液漏失。[1分]

    A

    B

  • 65. 采用正循环压井,若遇高压油气井,在压井过程中应用闸门控制进出口排量。[1分]

    A

    B

  • 66. 对于低于或等于静水柱压力的井,可采用清水或低固相压井液压井。[1分]

    A

    B

  • 67. 采用反洗井时,油管挂坐入油管头后对角上紧两个顶丝即可。[1分]

    A

    B

  • 68. 洗井作业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正洗井、反洗井或正、反洗井交替方式进行。[1分]

    A

    B

  • 69. 出砂井优先采用正循环洗井法,保持不喷不漏、平衡洗井。[1分]

    A

    B

  • 70. 洗井作业时,应最大限度减少修井液向地层漏失,以减少对地层的污染和伤害。[1分]

    A

    B

  • 71. 起下作业前,在井口附近应准备好简易防喷工具或防喷单根等。[1分]

    A

    B

  • 72. 气井溢流压井后起管柱前,应进行短程起下作业,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分]

    A

    B

  • 73. 作业前,应向全队职工进行防硫化氢安全技术交底,不需要进行防硫化氢演练。[1分]

    A

    B

  • 74. 起下抽油杆作业,应安装使用自封。[1分]

    A

    B

  • 75. 发生溢流关井,压力有一个建立平衡的过程,所以,不能依据关井后即时读取的立压、套压值计算压井液密度。[1分]

    A

    B

  • 76. 正循环压井有排除溢流时间短,地面压井液增量少,较高的压力局限在管柱内部等优点。[1分]

    A

    B

  • 77. 泵的排量没有变化,而排返出修井液的流速突然加快,就表明有地层流体侵入。[1分]

    A

    B

  • 78. 对于压力高、气油比大的井,采用反循环压井法易于成功。[1分]

    A

    B

  • 79. 在用重修井液循环时,随着重修井液在钻柱内下行,钻柱内的液柱压力逐渐增加,当重修井液到达井底时,此时循环立管压力等于终了循环立管压力。[1分]

    A

    B

  • 80. 若井喷与漏失发生在同一裸眼井段中,应先压井,后处理井漏。[1分]

    A

    B

  • 81. 压井液刚开始泵入钻柱时的立管压力称为初始循环压力;[1分]

    A

    B

  • 82. 挤压井时,压井液应挤入到产层顶部以上50m左右,计量一定要准确。[1分]

    A

    B

  • 83. 溢流关井油管压力为零,套管压力也为零时,说明环空修井液没有受到污染,可以开井继续作业。[1分]

    A

    B

  • 84. 井内流体密度发生变化后,其循环压耗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流体密度越高,循环压力就越小。[1分]

    A

    B

  • 85. 工程设计应依据地质设计提供的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情况,制定预防措施。[1分]

    A

    B

  • 86. 压井前应检查油、套管阀门开启情况,如井内有压力,应先开出口阀门,后开进口阀门,或在进口打近平衡压力后再开进口阀门。[1分]

    A

    B

  • 87. 当井内压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不可能发生气侵。[1分]

    A

    B

  • 88. 在压井过程中,当套管压力达到最大时,调整节流阀使作用于井底的压力保持不变。[1分]

    A

    B

  • 89. 压井作业时,管线连接好后,应进行地面试压,试压值为工作压力的l.2-1.5倍,保持无渗漏。[1分]

    A

    B

  • 90. 正循环压井时,井底压力=泵压+油管静液压力。[1分]

    A

    B

  • 91. 设计中要求洗井期间,井场严禁动用明火,除必要的设备工作外,其它设备、车辆一律熄火,禁止在井场上吸烟。[1分]

    A

    B

  • 92. 连接洗井流程时,进口应安装节流阀,出口安装单流阀,防止发生井喷。[1分]

    A

    B

  • 93. 地面管线应每15-20m用地锚或基墩进行固定。[1分]

    A

    B

  • 94. 含气井可以采用循环洗井方式,进出口在井口同一侧便于观察。[1分]

    A

    B

  • 95. 洗井出口附近不可以停任何车辆。[1分]

    A

    B

  • 96. 洗井过程中发生闸门刺漏应立即停止洗井作业。[1分]

    A

    B

  • 97. 油管输送式射孔的深度计算:利用套后放一磁曲线图中的自然伽马曲线,在待射目的顶以上20-80m内选择标志层。[1分]

    A

    B

  • 98.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设计的参数,明确压井液的类型、密度、性能、备用量及压井要求等。[1分]

    A

    B

  • 99. 井场周围要有明显的防火、防爆标志。按规定配置齐全消防器材,并安放在季节风的下风方向。[1分]

    A

    B

  • 100. 有自溢能力的井,井筒内修井液应保持常满状态,每起10-20根油管必须灌注一次修井液。[1分]

    A

    B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