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8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0法律知识多选
A手铸
B脚镣
C警棍
D警绳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B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C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D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A催泪弹
B警棍
C警绳
D手枪
A消防车
B救护车
C警车
D工程抢险车
A甲煽动小区居民聚集在小区外的大马路上静坐要求减少物业费,经公安机关劝阻后仍执意进行
B乙策划网友在某市城市广场表达同性恋合法的意愿,经公安机关劝阻后取消策划
C丙煽动大学生,于某日,共同在某市城市主干道列队行进,表达反曰情绪,经公安机关劝阻后仍继续进行
D丁在校园组织瑜伽静坐的体育锻炼活动,经学生会劝阻后取消
A甲在扑克赌博中押注的100元
B乙在赌博中用来换取筹码的500元
C丙通过打麻将赢取的600元
D丁在小区开设棋牌室收取的茶水费100元
A甲在赌博中押注的100元
B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赌博活动中,下级庄家乙在参与赌博前向上级庄家交付的押金5000元
C丙在赌博中用来换取筹码的1000元
D丁在赌博前向庄家交纳的押金10000元
A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可以查询
B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查询
C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如果发现漏罪,合并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对其犯罪记录解除封存
D因为办案需要,公安机关可以提供
A是否已满10周岁
B是否已满14周岁
C是否已满16周岁
D是否已满18周岁
A公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B公民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C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财物
D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
A执行拘役
B执行剥夺政治权利
C对假释和判处拘役缓刑、有期徒刑缓刑的罪犯监督、考察
D对人民法院判处的罚金予以执行
A鉴定内容有明显遗漏的
B发现新的有鉴定意义的证物的
C对鉴定证物有新的鉴定要求的
D鉴定意见不完整,委托事项无法确定的
A已满14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B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过失犯罪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A防卫过当
B避险过当
C故意犯罪
D假想防卫
A王某是正当防卫
B王某是防卫过当
C王某应负刑事责任
D王某不负刑事责任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免除处罚
C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暴力抗拒缉私的
B收买被拐卖妇女后强奸被拐卖妇女的
C绑架撕票的
D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骗保的
A带领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构成叛逃罪
B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在境外叛逃,构成投敌叛变罪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是间谍罪的行为表现之一
D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职守,叛逃境外的,构成间谍罪
A公共场所私设电网致人死亡
B在人群密集处故意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
C制造输入坏血、病毒血致使多名患者染上恶性传染病
D在公共场所向人群开枪
A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
B不得中止命令的执行
C不得改变命令的执行
D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命令
A对人民警察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开除
B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的措施
C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
D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应当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A王某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B王某可以破格加入人民警察
C对王某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D对王某造成的损失,应当进行赔偿
A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B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C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D公安机关从事警务专门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专门职务序列
A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洽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
B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
C公安机关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D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B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C案件定性是否准确
D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拟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
A被处罚人的基本情况
B违法的事实和证据
C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D治安管理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A某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对卖淫女杨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B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王某作出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决定。
C某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对火灾事故责任人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D某派出所对陈某作出罚款600元的处罚。
A国籍国。
B入境前的居住国或者地区。
C出生地国或者地区。
D入境前的出境口岸的所属国或者地区。
A行政拘留
B罚款
C限期出境
D拘留审查
A蔡某在无充分证据证明李某捡到其手机时,采取暴力方式威逼李某给其5000元,构成抢劫罪
B蔡某在无充分证据证明李某捡到其手机时,无端殴打李某并造成李某受伤,构成寻衅滋事罪
C蔡某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其殴打李某目的在于追回自己的手机,不构成抢劫罪
D蔡某认为李某捡到手机拒不归还,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通过自力救济对李某进行殴打致李某受轻微伤,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A徐某构成组织卖淫罪
B李某和赵某系徐某的共犯
C李某和赵某构成协助组织卖淫罪
D李某和赵某不构成犯罪
A要求公安机关对作证支出的交通费予以补助
B以记不清楚为由拒绝提供证言
C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身的安全
D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己近亲属的安全
A目击凶杀案的能辨别是非,能正常表达的7周岁儿童
B讲述嗅到气味情况的聋人
C处于正常状态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被告的父亲证明被告没有作案时间
A甲是累犯,但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
B乙涉嫌抢夺他人财物,被拘留后曾以自残办法逃避侦查
C丙盗窃3000元财物
D丁持刀抢劫
A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B毁灭证据
C干扰证人作证
D更换电话,在12小时以内未向执行机关报告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A丁曾于半年前因酒后值班被单位作出纪律处分
B乙的父亲对丁有救命之恩,丁表示一定要找机会感谢其一家
C丁系乙母亲的弟弟
D丁业务能力差,去年在全单位排名倒数第二
A人民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前提条件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
B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人民警察应当将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有被侵害人的,也应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C人民警察当场出具的处罚决定书,应由经办的人民警察签名或者盖章
D人民警察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A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
B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严禁刑讯逼供
C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严禁采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D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A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刑讯逼供
B公安机关对治安管理行为人采取讯问不当,应为询问,且超过法定时限
C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履行告知程序
D公安机关仅依据李某的供述即作出处罚决定
A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
B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6小时
C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D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A一次传唤询问了3次,超过了法定询问次数
B询问查证时间超过了法定时限
C联防队员无权进行询问,询问应由民警进行
D派出所对甲进行传唤
A甲县公安局将住在A县的违法嫌疑人陈某传唤到该公安局进行询问
B乙县公安局到B县的违法嫌疑人邓某家中对邓某进行询问
C丙县公安局在未办传唤手续的情况下,要求违法嫌疑人谢某到其所属居委会接受询问
D丁县公安局到违法嫌疑人朱某的单位询问朱某
A绑架罪
B抢劫罪
C故意杀人罪
D敲诈勒索罪
A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原则
B公开、公正原则
C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原则
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A警告
B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C收缴
D没收非法财物
A公司、企业
B事业单位
C机关
D团体
A李某构成殴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李某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李某构成破坏村民委员会秩序的行为
D对李某应当数过并罚
A球迷甲没有买到门票,不顾保安人员阻拦,强行翻墙进入足球场
B球迷乙将自己私自带入的烟花在看台上燃放
C球迷丙向场内日本队球员扔矿泉水瓶,拒不听从制止
D球迷丁纠集其所在球迷协会多人,围攻维持现场秩序的球场保安
A在取保候审期间,赵某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应当在24小时以内向法院报告
B如果在侦查阶段被取保候审,检察院可以责令其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C对赵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D检察院可以责令赵某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A本罪既有单位犯罪,也有自然人犯罪
B本罪中的直接经济损失既包括因违法发放贷款导致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减少的利息收入,也包括无法收回的贷款本金等损失
C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D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从重处罚
A单位犯罪即是单位中所有成员共同犯罪
B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犯罪
C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
D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
A民警通过殴打、体罚而取得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
B根据逼供交代而找到的用于打人的铁棒
C在询问证人时,因证人的陈述与被侵害人陈述不一致,询问民警就强迫证人按公安机关的要求陈述而作的笔录
D因为法医不在,让尚未取得资格的实习生作出的伤情鉴定意见
A经过2次传唤的
B根据案件情况需要拘传的
C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
D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A拘传可适用于根据案件情况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
B拘传可适用于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
C可以将犯罪嫌疑人拘传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D异地执行拘传时,可以将犯罪嫌疑人拘传到办案机关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A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安机关
B向人民法院起诉牛某等人
C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D对此不立案可以申请公安机关复议、复核
A在立案前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因案情紧急,可以扣押被查对象的财产
B如果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向作出不立案决定的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C控告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立案决定不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如果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
A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B甲的盗窃数额直接关系到对乙的处罚
C甲和乙均构成盗窃罪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胁从犯
B避险过当
C已满75周岁人过失犯罪
D盲人犯罪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A拘役
B罚金
C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A甲私自出借枪支,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B乙非法持有枪支,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C丙构成盗窃枪支罪
D丙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属于立功
A赵某未取得驾驶证驾车闯红灯,交通肇事致一死两伤
B医生钱某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因严重失误致患者死亡
C孙某将鼠药放在家中桌子上,导致其子误服死亡
D李某生产、销售假药,致患者多人死亡
A个体医生甲擅自销售假药牟利
B乙以残次、废旧汽车零部件非法拼装汽车,冒充正品,还未销售时即被查获,货值总额达500万元
C商店经理丙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向他人销售,造成顾客严重食物中毒事故
D丁企业生产的药品销路不好,因长期积压导致药品变质不能继续使用,但该企业仍将其销售,销售额达150万元,但经鉴定,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A甲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B乙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C丙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销售的
D丁明知是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销售的
A对个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
B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
C行政拘留
D对违反边防出境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
A11月6日,周某因赌博被某派出所查获,其供出在同年3月中旬嫖娼
B4月6曰,李某向当地派出所电话报警被陈某殴打,因接警人忘记作记录,导致派出所未对该案予以受理,同年12月3日,陈某因寻衅滋事被该派出所抓获,其供出曾于4月份殴打李某
C12月2日,赵某盗窃李某自行车。李某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调查时赵某逃跑。次年9月2日,将赵某抓获
D5月1曰,李某供述其上一年9月7曰至12月5曰,随身携带一把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
A甲实施了殴打他人和阻碍执行职务两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对甲应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C对甲的违法行为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D对甲应决定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
A情节特别轻微的
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C有立功表现的
D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A偶尔用于接送赌博行为人的汽车
B赌博时赌客喝水使用的茶杯
C赌具
D用作赌注的款物
A王某实施了为赌博提供条件和盗窃两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一并处罚。
B对手表应扣押后返还张某。
C对赌资应予以收缴。
D对赌具应予以追缴。
A赌资3000元。
B骨牌。
C淫秽光碟。
DDVD机和电视机。
A改处拘留,罚款仍须执行。
B逾期1日,加处45元罚款,加处罚款总数不得超过罚款数额。
C将依法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甲成立自首
B甲构成盗窃爆炸物罪和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C甲构成盗窃罪和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属于牵连犯
D对甲应实行数罪并罚
A证人
B辩护人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
A可以为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B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
C可以向犯罪嫌疑人核实有关证据
D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不被监听
A某强奸案中,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搜查到的笔记本,其中记载着其作案经过及对被害人的描述
B某贪污案中,为查明账册涂改人而进行鉴定的笔迹
C某故意伤害案中,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
D某走私淫秽物品案中,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的淫秽书刊销售记录册
A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检查
B对赵某的尸体进行检查
C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大堂经理作为见证人
D扣押杀人用的水果刀
A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
B国有公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C国有公司、企业的经理
D国有公司、企业的监事
A甲伪造货币5000元,构成伪造货币罪
B乙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依照伪造货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C丙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以购买假币罪定罪处罚
D丁出售假币构成犯罪,同时又使用假币的,以出售、使用假币罪从重处罚
A商业银行
B证券公司
C期货经纪公司
D保险公司
A甲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运输
B乙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运输
C丙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
D丁使用虚假的身份证骗领信用卡
A甲公安机关扣押公民张三的货车70天未做处理
B乙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午休期间骑所扣押的公民李四的摩托车出去吃午饭
C丙公安机关将查封的涉嫌聚赌的棋牌室委托给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保管
D王五在取回被扣押的车辆时被丁公安机关要求支付车辆保管费800元人民币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C《道路交通安全法》
D《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A民警甲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但其后以书面方式补充告知
B民警乙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C民警丙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没有制作现场笔录或者其他可代替现场笔录的文书材料,事后补做
D民警丁在当事入未到场的情况下,让见证人在现场笔录上签字
A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B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C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D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A分工负责
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
D互相独立
A通信主管部门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人民法院
A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
B处理交通事故
C管理驾驶培训行业
D侦查交通肇事犯罪
A因侦查犯罪的需要
B因查处治安案件的需要
C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D经过严格的批准条件
A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B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完毕的
C犯罪分子正在逃逸途中的
D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A来不及警告
B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C发现是团伙犯罪的
D发现犯罪分子逃跑的
A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B以诈骗罪予以刑事处罚
C不予处罚
D以招摇撞骗罪予以刑事处罚
A乞讨人员甲向他人行乞遭拒绝后,采取阻拦他人的方式继续乞讨钱财
B乞讨人员乙向他人行乞遭拒绝后,采取尾随他人的方式继续乞讨钱财
C乞讨人员丙以生拉硬拽他人的方式乞讨钱财
D乞讨人员丁以伪装残疾人在公共场所唱歌的方式向他人乞讨钱财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恐怖活动犯罪
C严重暴力犯罪
D贪污贿赂犯罪
A由公安机关没收保证金
B由公安机关暂扣保证金,对钱某逮捕后,移送审查起诉前没收
C由公安机关暂扣保证金,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决定是否没收保证金
D没收保证金须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A对王某提请批准逮捕
B先行拘留王某
C对王某涉嫌传播性病罪一并侦查
D将王某变更为监视居住
A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为信用卡本身;而后者的犯罪对象为信用卡信息资料
B行为方式不同。前者表现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而后者表现为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
C犯罪客体基本相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制度;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信用卡信息资料的管理制度
D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而后者是特殊主体
A对查封、扣押的财物和文件,当场开列查封、扣押清单
B查封、扣押清单应写明财物或者文件的名称、编号、数量、特征及其来源等
C查封、扣押清单由侦查人员、持有人、公安机关保管人员和见证人签名
D查封、扣押清单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交给公安机关保管人员,一份附卷备查
A搜查时既未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又不开具搜查证
B搜查时未制作搜查笔录
C搜查时未让见证人签名,陈某不在现场,由其签名不当
D扣押物品制作的扣押清单未当场开列,未让见证人签名
A在春运期间,张某携带50枚雷管和10公斤炸药上了火车。当乘警询问其所携带的是否是危险品时,张某谎称是大米
B王某是派出所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失。王某害怕受到处分,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后来犯罪分子使用其?失的枪支抢劫银行,抢走了50万元人民币并打死2名银行职员
C体育裁判李某获准持有运动气枪1支,经常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D谢某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1支,有时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A属于过失引起中毒,致人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
B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C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D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A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
B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C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如果能采取其他方法避免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
D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A甲与乙共谋杀丙,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通过同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甲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A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
B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论处
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D.?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分别按照各自的犯罪性质定罪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A过失犯罪
B经济犯罪
C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D年满75周岁的人犯罪
A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的
B组织恐怖活动培训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
C为实施恐怖活动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人员联络的
D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的
A超过限额制造、配售枪支
B制造无号的枪支
C制造重号的枪支
D制造假号的枪支
A侦查
B拘留
C决定逮捕
D预审
A李某
B张某
C李某所在单位
D甲地公安机关
A暴力取证案
B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
C隐瞒境外存款案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
A办事员
B科员
C一级警员
D二级警员
A鉴定人员王某系李四的舅舅,他办事公正,可以为此案承担鉴定工作
B张三对鉴定意见有异议,要求重新鉴定,无特殊情况,鉴定意见改变的,由公安机关承担重新鉴定费用,鉴定意见没有改变的,则重新鉴定的费用应由张三自己承担
C由于鉴定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办案民警无需再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D申请重新鉴定以一次为限。张三申请了,李四就不能再申请
A基于共同故意实施违反治安管理的
B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胁迫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D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A?般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
B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
C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D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A对200元罚款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B对加处罚款372元不服只能申请行政复议。
C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过200元。
D加处罚款后,若张三仍不交罚款,经催告后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刘某因琐事与邻居李某产生纠纷,遂花钱雇请万某殴打李某致轻微伤,李某报案后,刘某以双方系邻里纠纷为由要求公安机关调解处理
B陈某在公交车上猥亵女大学生梁某,梁某察觉后气急之下踢中陈某下体致轻微伤,后陈某被乘客扭送至当地公安派出所,陈某要求公安机关调解处理
C万某等5人与顾某等4人因琐事发生纠纷,后双方约定时间,各派出3名代表武力打斗解决争议。双方斗殴时被巡逻民警发现带至当地公安派出所,双方以系民间纠纷为由要求调解处理
D张三发送恐吓、淫秽信息干扰前女友赵某的正常生活,赵某报案后,张三以双方原系恋爱关系要求调解,赵某不同意调解
A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
B倒卖的有价票证。
C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
D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
A张某骑自行车在道路上逆行,被交通民警当场罚款50元,张某不服,认为自己没有违法行为。
B李某在火车卧铺车厢内殴打邻铺的赵某,被当场罚款200元,李某说自己下车后要转车,无法缴纳罚款,要求当场缴纳罚款。
C陈某A县人,系长途货运司机,在经过B县时,因闯红灯被交通民警当场罚款200元。
D王某驾驶自己的私家车违反道路通行规定,被交通民警当场罚款100元,王某对此无异议。
A石某,系本案涉嫌介绍卖淫人。
B林某,当地个体户,月收入3000元以上。
C齐某,当地居民,月收入5000元以上,现因涉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被监视居住。
D马某,崔某的母亲,已取得日本国籍,现回国投资,在当地有固定住所。
A钟某构成受贿罪
B钟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C钟某构成招摇撞骗罪
D钟某构成诈骗罪
A谢某构成寻衅滋事罪
B谢某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C该案应由乙地公安机关管辖
D甲、乙、丙三地公安机关对该案都有管辖权
A证明案件事实存在与否的各种证据
B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C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的公民有客观充分提供证据的条件
D通过合法程序取得的
A用以定案的所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
B用以定案的所有证据之间不存在矛盾
C用以定案的所有证据已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已能够完全证明全部的证明对象
D运用全案证据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任何其他合理怀疑
A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B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C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D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A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应当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C可以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D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A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B挥霍集资款,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C使用集资款进行赌博的
D因经营不善无法按约定返还集资款的
A由甲地公安机关管辖
B由乙地公安机关管辖
C如甲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也可以由甲地公安机关管辖
D乙地公安机关受理后应当移交甲地公安机关管辖
A刑讯逼供取得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
B以欺骗方法取得的被侵害人的真实陈述
C证据保全清单上没有当事人签名,经当事人补签的
D查证不属实的视听资料
A没有明显社会危害
B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
C中止执行满3年未恢复执行
D与当事人达成协议
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B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
C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
D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A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中止执行
B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中止执行
C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
D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3年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A甲于某日晚上在某商场盗窃了价值达4000元的财物。在离开现场时,甲发现商场安装有摄像设备,为掩盖罪行,甲将价值达5万元的设想设备砸坏。甲的行为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B某邮递员乙多次开拆邮件,在窃取邮件中的财物后,将该邮件毁弃。共窃取财物5000元,毁弃邮件20件,对乙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C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D为了抢劫银行而盗窃了一辆价值10万元的机动车,以盗窃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
A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才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各部部长的人选
C全国人大有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五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
A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但未经当场盘问、检查的
B应当依法直接适用传唤或者拘传的
C明知其所涉案件已经作为治安案件受理或者已经立为刑事案件的
D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
A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C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D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A王某应当立即对朱某采取临时救治措施
B王某应当立即向乙县公安局或者甲县公安局报告
C乙县公安局或者甲县公安局应当及时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乙县人民检察院
D乙县公安局或者甲县公安局应当将朱某受伤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
A酒后驾驶机动车辆
B偷开他人机动车
C因合同的履行发生民事争议
D因校园意外伤害行为发生损害赔偿争议
A强行驱散
B责令停止活动
C取缔
D立即疏散
A葛某,男,26周岁。某日酒后到其家附近的一西瓜摊前,让老板为其挑选一个10斤重的西瓜,然后以市价四分之一的价格付钱,并警告老板如果不卖就找人砸他摊子,瓜摊老板只好卖给他
B闰某,男,31周岁。某日拦住放学回家的马某等人,让他们购买其贩来的笔记本,并称如果他们不买就教训他们,马某等人只得每人买了5本
C莽某,男,35周岁。某日深夜其和几位朋友打完牌后,提议去吃宵夜,遂到其家附近的一家餐馆,但因时间太晚餐馆已打烊,莽某等人便猛击餐馆门,并高呼如果不开门就砸玻璃,老板无奈只好开门并为其点火做饭
D邱某,男,32周岁,某发廊老板。某日听到在其发廊理发的张某是外地口音,便要求给张某做全身按摩,张某拒绝,邱某便上前将张某推倒,张某害怕,遂让邱某给自己做了全身按摩
A吸毒
B赌博
C卖淫
D进行淫秽表演
A放火
B故意杀人
C?架
D爆炸
A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B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C犯罪嫌疑人的责任
D犯罪嫌疑人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A张某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
B李某借用杨某的信用卡买房
C赵某在使用信用卡时明知钱已不多仍透支使用
D孙某拾得刘某的信用卡并以刘某的名义使用
A拘传盗窃嫌疑人
B扣押匕首
C辨认故意杀人嫌疑人
D侦查实验
A勘查现场,应当持有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
B勘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C公安机关对案件现场进行勘查不得少于二人
D勘查现场,应当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主持下,由侦查人员进行
A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客体是被害人
B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金钱或财物
C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D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
A甲为防果园被偷,在果园四周拉设电网,造成一路人触电死亡
B乙为逃避处罚,在执法人员登车检查时突然启动汽车逃走,造成执法人员从车上坠落身亡
C丙交通肇事后将伤者带到偏僻地方?弃后逃逸,造成伤者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路遇其仇人欲报复,乘其不备袭击对方,将对方打成重伤
A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B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根据其悔罪表现及危害后果等因素都可以酌定从轻处罚
A甲与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与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C甲属主犯,乙属从犯
D甲与乙不能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A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
C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5年以内
D前罪和后罪犯罪主体均需年满18周岁
A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在主观不情愿的情况下,家人规劝陪同至公安机关投案,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他人罪行的
D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其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
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A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又实施杀人的
B犯保险诈骗罪,又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的
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又杀害被组织人及检查人员的
D犯走私文物罪,又以暴力方法抗拒走私的
A撤销案件
B终止审理
C释放赵某
D不起诉
A撤销案件
B中止诉讼
C释放在押的犯罪嫌凝人,并发给释放证明书
D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A乙伤情可能构成轻微伤
B乙要求作伤情鉴定
C甲对乙的伤害程度有争议
D甲要求作伤情鉴定
A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可以扣押
B对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应当予以登记
C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两份,由调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D满6个月无人对所扣押物品主张权利或者无法查清权利人的,应当公开拍卖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A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特别轻微的,减轻或不予处罚
B对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重处罚
C对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减轻或不予处罚
D对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A已经被责令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B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D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A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
B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
C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
D公安机关可以就民事争议进行调解。
A雇凶伤害他人的。
B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
C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D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
A改处拘留。
B逾期1日,加罚15元。
C将依法收缴、追缴的王某的财物拍卖或者变卖抵缴罚款。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对外国人国籍的确认,以其入境时有效证件上所表明的国籍为准。
B对外国人国籍有疑问的,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协助查明。
C对身份不明的外国人,只能按无国籍人对待。
D对无法查明国籍的外国人,按照其自报的国籍或者无国籍人对待。
A赵某的讯问笔录填写的时间存在矛盾,经侦查人员补证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侦查人员未在赵某的讯问笔录上签字,经侦查人员补证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侦查人员未在搜查笔录中注明赵某用于作案的火药枪的特征和弹药的数量,后侦查人员对此作出书面说明,上述物证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D侦查人员通过暴力方式取得的赵某口供,经侦查人员补证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A盗窃罪
B职务侵占罪
C贪污罪
D侵占罪
A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B1名辨认人对2名以上被辨认人进行辨认时,必须分别对被辨认人进行辨认
C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
D辨认只能公开进行
A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B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
C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D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A吴某不能作保证人
B吴某可以向公安机关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为向某办理取保候审
C向某在某政府工作的朋友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D如果向某被取保候审,则保证人负有监督向某在传讯时及时到案的义务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责令甲提出保证人
C变更为监视居住
D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
A买入该证券
B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
C故意泄露相关信息
D卖出该证券
A甲、乙同为A县人,两人商定去B县打工,在B县汽车站,两人发生口角,甲将乙打伤,乙到当地派出所报案,甲趁乙报案时坐车返回了A县。B县公安局认为由A县公安局管辖更为适宜,便将案件移交A县公安局。A县公安局可以办理该案件
BA县某公司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到B县出差,在宾馆房间内赌博,被人举报。B县公安局某派出所民警出警时,被出来买烟的甲、乙看见,两人打电话通知丙、丁后,先行逃回A县,丙、丁则被派出所出警人员抓获。甲、乙回到A县,听说丙、丁两人被抓后,便主动向A县公安局投案。A县公安局可以办理该案件
C甲在A县出差吸毒,到B县后被同事向B县公安局举报。B县公安局可以办理该案件
DA县人甲到B县出差,遇到卖淫女乙,与其发生性关系并支付费用后,甲以想与乙处对象为由,将乙带回A县,在某旅馆内发生性关系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在公安机关询问时,乙说出与甲在B县的卖淫嫖娼行为,并供认其在B县多次卖淫,A县公安局将该案交由B县公安局办理。B县公安局可以办理该案件
A对涉嫌盗窃并拒绝接受传唤的张某进行强制传唤
B对涉嫌嫖娼的李某支付给卖淫女的500元予以扣押
C对王某持有的可能灭失的物品先行登记保存
D对涉嫌吸毒的刘某予以强制检测
A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
B只能由公安机关保管
C保管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
D保管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A报告上一级行政机关
B向社会公告
C通知当事人
D通知金融机构
A可以直接对陈某强制执行
B可以对陈某变更为行政拘留处罚
C可以对陈某加处罚款
D对陈某加处的罚款不得超过罚款数额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所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A故意杀人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A人民警察实施盘问、检查的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人民警察实施盘问、检查时应当出示相应证件
C盘问、检查的对象是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
D对被盘问人继续盘问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A陆某在非工作时间制止犯罪,属于见义勇为
B陆某虽然是在非工作时间制止犯罪,但仍然属于履行职责
C如果陆某因此致残,应当按照见义勇为的相关规定,由国家给予抚恤或者补偿
D如果陆某因此致残,应当给予抚恤和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