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二
A(1)于八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B(2)税务人员张三的行为是否是防卫过当?
C(3)正当防卫必备以下那些的条件?[5分]
A(1)此案中,拘留属于行政处罚按内容为标准分类的那种处罚?
B(2)此案中,吊销执照属于以下那些行为?[5分]
A(1)钱二能否撤回对公司的出资?
B(2)钱二能否向公司以外的人转让出资?
C(3)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须经多少股东通过?
D(4)王五以专利技术作价30万元投资于该公司是否可以?
E(5)如果王五加入该公司是否符合法定人数?[5分]
A(1)县工商局向B企业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从行政行为分类看,属于以下那些行为?[5分]
A强制执行
B先行给付
C诉讼保全
D证据保全
A原告向法院申请停止执行的
B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
D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A国家主席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
A缔约权
B豁免权
C管辖权
D征税权
A国际协定
B国际惯例
C国际组织决议
D国际法院判决
A总经理
B股东大会
C董事会
D职工代表大会
A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
B被告人的监护人
C独立的诉讼参与人
D法院的委托代理人
A根本法
B特别法
C实体法
D程序法
A行政许可行为
B行政合同行为
C行政复议行为
D行政处罚行为
A税款缴纳
B强制收购
C救灾扶贫
D收缴罚款
A7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A总经理
B董事长
C股东代表
D股东选举的人
A上级主管机关
B人民法院
C债权人
D债务人
A公民、法人的合法财产
B公民的人身
C社会关系
D国家财产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对象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C行政法律关系变更
D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A实体法
B程序法
C法律适用法
D外国法适用法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
C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
D.三人以上有组织的犯罪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A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减轻、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公安机关
B司法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政府
A行政处罚
B行政立法
C行政确认
D行政监督检查
A经营者个人财产
B家庭全部财产
C夫妻共有财产
D夫妻全部财产
A无效汇票
B空白汇票
C见票后定期付款汇票
D见票即付汇票
A15日
B30日
C3个月
D6个月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免除或者不予处罚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A有效
B绝对无效
C相对无效
D可变更、可撤销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
D域内效力与溯及既往
A国际法
B根本法
C特别法
D程序法
A根本法
B特别法
C程序法
D一般法
A财产罚
B训诫罚
C行为罚
D人身自由罚
A1
B2
C3
D5
A由国家出资认购
B向国有公司募集
C向社会公开募集
D向国外公司募集
A自有资产
B全部资产
C流动资金
D持有股份
A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故意杀人等重大犯罪时负刑事责任
C减轻刑事责任
D已满10周岁时负部分刑事责任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A进口价格
B出口价格
C实际价格
D申报价格
A处罚
B处理
C法律后果
D承担的责任
A委任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A过错原则
B过错兼无过错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
D无过错原则
A有效
B从法院宣判撤销时无效
C自始无效
D从提出撤销申请时无效
A姓名权
B名称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A全部法人财产
B股东个人财产
C债权人财产
D股东财产和债权人财产
A吸收合并
B新设合并
C分立
D兼并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B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C是中国法人
D是外国法人
A半数以上
B三分之二以上
C全体
D出席会议的全部
A由抵押权人占有
B由抵押人占有
C由抵押权人决定是否将其转移给自己占有
D由抵押登记机关占有
A有法人资格
B规模较大的具有法人资格
C经过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可以具有法人资格
D没有法人资格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D担任监护人的权利
A复议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
C复议机关和原机关
D原告起诉时选择的机关
A1
B2
C3
D6
A违约金
B定金
C罚金
D酬金
A5
B10
C15
D20
A适用与合同有关的国际条约
B适用国际惯例
C由当事人约定选择适用的有关的法律
D适用中国法律
A10日、5日
B5日、10日
C10日、10日
D10日、15日
A经济纠纷
B财产纠纷
C行政争议
D民事争议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A行政裁决
B行政复议
C行政处罚
D行政处分
A行政违法性质不严重
B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行为
C没有法律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
D当事人无财产
A负有限责任
B以投资者个人所有的财产负无限责任
C负无限责任
D以投资者家庭所有的财产负无限责任
A犯罪预备,应负刑事责任
B犯罪既遂,应负刑事责任
C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D犯罪未遂,应负刑事责任
A查封、扣押
B强制收购
C限价出售
D代执行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A二年、六个月、十五年
B三年、一年、二十年
C二年、一年、十五年
D三年、六个月、二十年
A公诉人、自诉人、被告人
B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C辩护人、自诉人、被告人
D被告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A行政裁决
B行政复议
C行政处罚
D行政处分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人与事的关系
A普通法
B根本法
C特别法
D程序法
A500
B1000
C5000
D10000
A5
B10
C15
D30
A政府与社会团体
B政府与市场主体
C公司与企业
D企业与公民
A业务执行机关
B公司权利机关
C业务监督机关
D公司主管机关
A10岁
B14岁
C16岁
D18岁
A行为地法
B法院地法
C财产所在地法
D本国法
A刑法
B宪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税收征管法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适用解释
D行政解释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处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逻辑解释
D语法解释
E系统解释
F字面解释
A典权
B抵押权
C承包经营权
D留置权
E质权
A用货币出资
B用实物作价出资
C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D用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
A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B总公司、分公司
C母公司、子公司
D本国公司、外国公司、跨国公司
A惩罚犯罪
B一般预防
C改造罪犯
D特殊预防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D县级
A存在法律法规对相对方设定的合法义务
B该法定义务被拒绝履行
C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适用
D该义务可以请人代为履行
E该义务无法或不可能由他人代为履行
A检察权
B批准逮捕权
C执行逮捕权
D提起公诉权
E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权
A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依法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D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
A民法
B民事诉讼法
C税收征管法
D行政处罚法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B适用依据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A支付死亡赔偿金
B死者家属的抚恤金
C丧葬费
D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者的生活费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E商法
A对内效力
B对外效力
C对人效力
D空间效力
E时间效力
A受害的公民
B受害未成年人的父母
C受害的法人
D受害法人的上级主管机关
E死亡受害人的继承人
A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
B解除合同
C中止合同
D变更合同
A外观上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B外观上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C应负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D不负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A独立国
B单一国
C联合国
D复合国
E附属国
A共同诉讼人
B诉讼代理人
C原告
D被告
E第三人
A简易程序
B公示催告程序
C审判监督程序
D督促程序
E特别程序
A法律监督
B检察监督
C行政监察
D审计监督
A责令停产停业
B行政拘留
C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D较大数额的罚款
A一般程序
B简易程序
C听证程序
D执行程序
A有客观存在的损害事实
B有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C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存在
D必须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A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盲人和又聋又哑的人
A第一审程序
B第二审程序
C简易程序
D审判监督程序
E特别程序
F死刑复核程序
A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收集证据
B人民法院有权要求被告提供或补充证据
C被告经人民法院许可可向证人收集证据
D被告不得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
C由法律法规授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A新法生效后,对旧法是否有约束力
B原有法律是否仍然有效
C对依旧法做出的判决是否发生影响
D对本应依旧法做出判断的事件或者行为是否可不依旧法处理
E新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或者行为是否适用
A答辩
B反诉
C上诉
D收集证据
A一个特殊的法律部门
B一种特殊的法律渊源
C一种普遍性的法律规范
D一部特殊的法律规范性文件
A制定
B表决
C颁布
D认可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A行政解释
B学理解释
C立法解释
D司法解释
E特别解释
A剥夺权益
B作出判决
C赋予权益
D撤销判决
E确认法律事实
A缴纳罚款
B强制收购
C责令停产
D没收财产
E吊销执照
A缴纳罚款
B强制收购
C责令停产
D没收财产E吊销执照
A货物
B劳务
C人员
D物品
E货币
A诉讼代理人
B证人
C当事人
D辩护人
E鉴定人
A诉讼代理人
B审判人员
C被告人
D自诉人
E被害人
A审判人员
B原告
C被告
D检察人员
E诉讼代理人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A法律的制定
B法律的适用
C法律的宣传
D法律的遵守
A经济管理关系
B经济协调关系
C内部经济关系
D涉外经济关系
A管制
B拘役
C驱逐出境
D有期徒刑
E无期徒刑
F死刑
G罚金
H死缓
I剥夺政治权利
A有必要的财产或活动经费
B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C依法成立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构成犯罪
B不构成犯罪
C属于防卫过当
D属于假想防卫
A认可
B证明
C登记
D鉴证
E仲裁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民事行为
B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C因欺诈、胁迫等违背真实意思而为的民事行为
D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E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E双方行政行为
F要式行政行为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
E具体行政行为明显失当
A打击作用
B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预测作用
A属地原则
B属地与属人相结合原则
C属人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A政治规范
B国家意志
C经济规范
D职业规范
E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法律
B司法解释
C国际条约
D判例
E地方法规
A当事人自动和解
B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第三人调解
D向人民法院起诉
A行纪合同
B仓储合同
C保管合同
D货运合同
A经营性资产
B管理性资产
C非经营性资产
D资源性资产
E营业性资产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A无限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两和公司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多边冲突规范
D选择性冲突规范
E重叠性冲突规范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B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等
C根本法、基本法律、实体法、程序法等
D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E经济法、商法、军事法、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A被害人和自诉人
B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C证人、鉴定人
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A因限制人身自由而起诉的案件
B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的案件
C不动产案件
D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而由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
A起诉与受理
B第一审程序
C第二审程序
D审判监督程序
E申诉程序
A姓名权
B生命健康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E荣誉权
F人格权
A集体所有的房屋
B抵押人所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C抵押人所有的自留地使用权
D抵押人所有的林木
E抵押人所有的汽车
A精神财富也可以成为行政法关系的客体
B行政法关系的主体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在行政法关系中,主体地位具有不平等性
D行政法关系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A该要件体现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B该要件表明,行政行为内容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C人民法院对内容违法或不适当的行政行为可以变更
D行政行为不仅必须合法,而且必须公正合理
A不适用调解
B必须以赔偿义务机关为被告
C不完全采用“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证据规则
D可以使用调解,但不得以调解结案
A故意杀人
B抢夺
C强奸
D绑架
E盗窃
A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B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C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D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
A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实施司法拘留
B对该行政机关处以每日50元—100元的罚款
C向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D通知银行划拨被告帐户内的款项
A原告
B被告
C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行政行为
A维持原判
B变更判决
C发回重审
D履行判决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B政府行政关系
C涉外经济管理关系
D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E市场运行关系
A批准设立
B核准设立
C发起设立
D许可设立
E募集设立
A普通股
B优先股
C额面股
D记名股
E无额面股
A机构合并
B吸收合并
C财产合并
D新设合并
E组织合并